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本次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知权、权利运用以及依法维权能力严重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农民文化水平整体较低、法制教育重视不足、小农意识及农村社会环境对农民的影响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当下安徽以及中国的实际,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权利实现能力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夯实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自治组织建设、建设“权利本位”的新法律文化,等。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9,(5):116-119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新型职业农民正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农村人口数量多,耕地面积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亟待进行的重要工作。当前,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依然存在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农民培育和扶持中存在政出多门、职责交叉、多头管理的情况,农民接受培训的主动性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农民培育工作成效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要加强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营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环境加强跟踪服务,提高农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多措并举,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成效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新型农民、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比较,提出新型农业从业人员即新"新型农民"(简称新型农民)的概念,新"新型农民"是随着社会发展,分工分化成长壮大的各种新类型的农业从业人员。在界定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型农民的类型、农业专业化、农民职业化、新型农民首先实现区域、新型农民培养对象和土地租赁或者自有等热点问题,最后指出新型农民的发展要尊重农民和基础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当前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当中,可以充分发挥其既联系农民又参与市场运作的优势,提高新兴职业农民培育的实效性。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存在着农户覆盖率低、成员文化水平低、运作不规范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通过政府、农业教学科研单位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努力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解决“谁来种地”等现代农业发展核心问题意义重大。通过调查研究,认为要克服当前职业农民培育中普遍存在的管理体制不畅、动力机制不足、竞争机制欠缺等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用户需求,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然选择。武汉市东西湖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探索形成的以供给侧改革为特征的“123456”创新模式,具有丰富的借鉴与推广价值。研究表明,明确目标与任务,加强组织与管理,精准选择培育对象,配套跟进扶持政策,对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起步较晚,许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处于试点阶段,与国外专门从事农业的农民存在较大差距.文章总结归纳了韩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训的经验及其特点,并提出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2012—2020年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内涵与特征、培育模式、面临的问题、绩效评价、未来工作优化建议六个方面。当前研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关注较多,对培育制度关注不够;所构建的绩效考核模型较多,对如何实现培育工作绩效治理关注不够;实证研究也多从个体性视角展开,缺乏整体性分析。建议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并重点关注培育体系中的“政策扶持”环节,以加快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KSAIBs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确定的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人力资源开发个体素质评价的KSAIBs模型,对国家及相关部门提出的新型职业农民理论标准和全国20个试点县确立的实践标准进行了分析.针对生产经营、专业技能、社会服务等三种类型,初、中、高等三个级别,分别确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标准.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需采取兴办家庭农场催生、各类农业园区培育、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农技推广体系助力和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等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的个案分析,考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地经营模式变迁,即从种地到经营地这一现象的发生机制,以新型职业农民阶层立场进入关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首先,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活空间解体导致年轻劳动力流失程度加重,作为生产空间的村落事实上逐步解体并引发传统农地经营模式转型;其次,“国家在场”与“资本下乡”不仅有利于实现土地保障功能向财产功能转型,也是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现代化动力系统的核心机制;最后,以新型职业农民阶层立场审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新三农”问题,则要求区别对待不同土地经营者“下乡”形成的多元雇佣关系,以培育高素质农业劳动者为契机,“有条件、分步骤”推进中国农地制度诱致性变迁,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改革风险分配机制和制度创新利益分享机制,最终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管理,利用市场规则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政治素质以及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创新精神,而经过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无论是其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还是在科技素质、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具备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独特优势。利用山西省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性别、专业类别、出生地、社会偏见的影响程度、对个人长远发展的影响程度、农村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国家政策的满意度、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程度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关于爱的理论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弗洛姆认为 ,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爱是具有创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种能力 ;爱的本质是“给予” ;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 ,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体现了他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综合” ,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 ,但仍然是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文化"和"变革"的概念入手,从中国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国际巨头IBM公司为例,详细阐述了文化变革下的价值观再造、战略再造以及组织流程再造。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作者阐明了业务方面选择、摆脱路径依赖、强势CEO在文化变革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安全管理和提高安全技术水平两方面阐述了保证高校网络安全的策略,从而确保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一次全面的经济转型,其必要性和迫切性有目共睹,而低碳经济转型势必需要政策力量的推动才可能实现,因此,研究政策对低碳发展的不同影响就成了政策制定的必经之路。对于低碳发展的研究目前有很多,文章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区域低碳发展的政策影响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中国历年统计年鉴数据相比对,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两种情景进行了预测,并对政策的制定、研究和分析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奢侈品作为一种高档或顶级商品,无疑是那些富足有余的人们经常关注或消费的对象。课征奢侈品税,其实就是征富人们的税,不会因此损害中低收入的普通消费者的利益。相反,通过课征奢侈品税,然后再把这部分税款通过社会公共福利等形式提升低收入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就在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上给那些社会上的"最不利者"带来了补偿利益。如此通过税收立法的手段,一方面削减了高收入者的财富,另一方面又形成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财富的分配达到了相对的平衡,从而更加有利于分配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对物上请求权的种类、性质以及物上请求权是否适用消灭时效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我国物权法的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广电集团化的实践进程,一些学者和业内人士对这一全新的课题进行了各种探索和研究,从广电集团化的起因、发展及现状、集团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它的发展趋势等四个方面对他们的研究作一综述,从求同存异、相互取长补短中对这一问题有一个较为充分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乔姆斯基的语义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姆斯基的古典理论认为语法理论不应该建立在语义基础之上。标准理论阶段,他提出深层结构决定意义。在扩展的标准理论阶段,乔氏把语义解释放到了表层结构上。乔氏管约理论认为,自然语言的句法是自主的形式系统,不受语义因素的影响。乔氏内在论的自然主义语言观和研究方法表明他的语义观是建立在内在论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滤波器的作用和类型,并利用Labview语言设计了巴特沃斯滤波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产生、盛行与社会上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学校教育上的缺陷、学习评价体系不科学以及扩大招生引发的教学管理失衡等客观原因有关,也与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人生价值观、是非判断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在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性质、特点和危害,并提出了遏制考试作弊歪风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