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官僚制,是现代管理的组织理论和模式架构,对工业社会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官僚制自身的缺陷及其与现代社会环境的不适应也日渐暴露,官僚制的组织模式正面临着危机。从中国来看,中国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即工业化与信息化并存,传统政治和现代政治并存,城市与乡村并存。因此,为了构建现代化的行政组织体制,推动中国行政组织体制改革的理性化,中国应在工业化社会更加完善官僚制,使行政组织的理性和效率发挥到最大化,同时又在信息化社会趋近中超越官僚制,以渐进的方式顺利实现行政组织体制的转型或替代。  相似文献   

2.
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并存是高等教育不争的事实,二者的关系从根本上制约着高校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在何种程度上得以实现,制约着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走向。依法治校是协调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发展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政治导向、经济导向和民生导向的改革,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基于结构化理论构建了“行动者-结构”的分析框架,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大众消费者等行动主体视角,重点解释了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和旅游领域行政体制结构与多元主体的互动、互构及其演化进程。行政主体从具体领导、宏观管理到发展促进,供给主体从单一到多元、从自发成长到规范创新,消费主体从少数到大众,将文化和旅游建成了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党领导下的多轮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文化和旅游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学与城市文学是新文学的两大主体构成。在中国现代以来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二者既相互补充,又构成比照甚至对立关系,形成了中国新文学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结构在新时期以前的文学发展中基本形成和确立,在新时期以来日益成熟和巩固。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新文学一个重要的支撑性结构,它将与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并存。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行政法基本原则经历了从行政管理型原则向行政法治型原则逐渐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背景之下,不同的历史阶段,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急剧转型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推行有限政府、服务政府,建设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因此,新时期的行政法基本原则应当把正当程序原则、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作为其核心内容,遵循从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转变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进行过多次行政体制改革。计划经济时期的数次行政体制改革维护了政权的稳固、确保了经济的恢复。改革开放之后的数次行政体制改革推动并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大部制改革是新时期下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不可逆转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世界格局是一定时期内国际上各种基本力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或体系。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从欧洲中心到两极格局再到多极格局的三次重大变化。当今世界格局仍处在形成之中,其基本架构是“一超多强”,发展趋势是“多极化”。其主要特点是“一超”与“多强”并存、世界总体缓和与区域动荡并存、反霸反恐任重道远、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崛起是新的世界格局下未来中国的角色定位,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新导向瞿永玲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带来了国家整体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而且也提出了新时期道德建设中的新问题。没有经受过市场经济洗礼和锻炼的中国人对市场经济有一个从陌生到适应的过程,道德观...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从肯定方面对社会主义价值导向进行精辟概括,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集中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从否定的方面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深刻阐释,切中时弊,揭露与反对种种社会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国提出重新认识与评价杜威和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理论中的重要影响,作为从不同视角共同反映教育客观规律的教育理论应该并存于教育中.这一再认识过程深刻地影响到了对现阶段“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认识。通过争鸣与对话,促进了教育研究中对于教育实践认识的深化,极大地推动了新时期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当前,行政执法的权力型、运动型、趋利型特点与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不相适应。公共行政由执行转向执法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行政执法已成为现代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将会引起我国行政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重构我国行政执法的基础、运行方式、管理模式、保障机制是促进行政管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行政垄断是因特定主体滥用行政权力所导致的垄断,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垄断形式.我国大量的行政垄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通过对行政垄断危害的分析,揭示了我国现阶段立法规制行政垄断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探讨了我国当前反行政垄断立法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行政垄断立法规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贺保月 《南都学坛》2008,28(1):127-132
公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公立高校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经营管理模式转变有其必然性,具体表现为:我国公立高校所面临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创新型国家建设等生存发展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高校当前面临的扩招之后学生就业的压力、因债务负担过重而引起的可持续发展难题等突出问题,对传统高校管理提出了挑战;国外高等学校经营管理的改革发展趋势推动着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公立高校经营要素的日渐积累为传统高校管理模式向高校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高教管理体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分析高教管理体制的内涵入手 ,重点讨论了发达国家高教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及其经验 ,并从中得出几点结论 ,以期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高教管理体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行政制度伦理建设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雅莎 《南都学坛》2006,26(2):116-119
行政制度伦理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而重要的职能。行政制度伦理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加强行政制度伦理建设,必须确立正确的行政伦理观,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加强行政人员的道德教育,完善行政监督体系,确保行政制度的伦理性。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众环境权益的情况,但是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中却没有适当的救济机制,从而公众环境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在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进行法理分析和对国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7.
对行政诉讼目的进行学理上的深入分析,从实然的层面具体评判把握我国行政诉讼目的现实状况,可以发现,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实际上主要是以"监督权力"为其目的导向的,而现行的原告资格限制制度妨碍了"监督权力"目的导向的实现.我国行政诉讼目的的改造方向是把"保护权利"确定为最为根本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目的是国家基于对行政诉讼固有属性的认识预先设计的关于行政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目前,学界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三种:权益保护、权力监督,保护与监督双重目的.我国行政诉讼目的的实然状况是保护与监督双重目的.我国行政诉讼目的导向存在缺陷,应当把权益保护作为行政诉讼最为根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听证制度,该制度要求"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然而,对听证笔录应当包括哪些记裁事项及对记录质量的要求如何,《行政许可法》没有明确规定。由于上住法对听证记录权没有明确规定,该立法疏漏造成众多下位法对此方面的规定不尽一致;更为重要地,它间接地赋予听证记录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从而影响了行政许可听证的实效。文章从规范和控制听证记录权的角度出发,分析国内外行政听证笔录记载事项有关规定,总结有关行政规章中听证笔录记载事项的规定,提出完善我国行政许可听证笔录记载事项,从而更好地落实"案卷排他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及其配套法规所设定的行政处罚种类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一致,应当作出相应修订,以便与《行政处罚法》相统一。适当的罚款可以有效遏制注册会计师的违法行为,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应当规定可以对注册会计师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的执法级别太高,从提高行政效率和最大限度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角度看,应该将执法权适当下放。现行法律对不予注册、撤销注册、注销注册决定的救济方式不明确,应当明确行政相对人对前述决定不服时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