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布什政府执政以来,进攻性现实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导理念.这一理念在9·11事件后促使美国政府出台了"先发制人"战略.在"反恐"成为其国家安全战略主要目标的前提下,美国在东亚实施了以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遏制潜在对手-中国的新安全战略.目前,小布什政府利用西藏问题和台湾问题钳制中国的对华政策正是"软""硬"遏制战略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中,转型造成经济利益分化,社会结构变化,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国家的社会职能,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拓展理论与实践的空间和领域,重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和平崛起"理论,作为目标指向非常明确的发展战略,其"崛起"含义给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和平外交注入了新的内容;对"崛起"所加的"和平"限定则标志着中国在意识形态战略制高点上的初步建构; "和平崛起"理论本身的深层含义,就是要在国际事务中争夺对中国问题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中国统一问题不仅是单一行为体的逻辑,更是"土星环型"复合权力结构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国家层面的"内核"因素中,国家硬权力结构涉及中国大陆与台湾的政治军事关系,国家软权力结构涉及大陆与台湾的经济社会关系。在区域层面的"中环"因素中,区域硬权力结构涉及区域大国日本与两岸的互动关系,区域软权力结构涉及两岸在区域组织中的互动关系。在全球层面的"外环"因素中,全球硬权力结构体现为极的关系及其在两岸的战略,全球软权力结构包括全球意识形态与组织规范对两岸的影响。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可以发现,异质性复合权力结构影响两岸关系呈现出或武力统一偏向或和平统一偏向的态势,同质性复合权力结构影响中国统一进程。这对探索全球治理中的"两制"台湾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正在不断崛起,尽管与世界强国还有不小差距.崛起中国如何有效应对国际不适反应,是考验国人智慧的重要课题.中国倡导成立"亚投行",虽然引发了众多国家间博弈,但"朋友圈"空前壮大,这充分彰显了包容性发展的战略魅力.实质上,包容性发展,不仅是中国崛起的内在战略归因和亚投行"朋友圈"热的基本战略根源,更是新形势下极具亲和力的中国对外应对战略,因为它强调发展的开放包容、平等合作和互利共赢,与某些国家垄断式霸权行径有着根本不同.推进包容性发展,可从具体项目做起,如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规划建设.展望未来,由内而外全面推行包容性发展,不仅有助于中国持续崛起,而且可望重塑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6.
"权力"(power)与"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s)是国际关系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追求权力与国家利益目标是维系国家生存与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利益由权力来界定,国家权力的大小,决定国家所能追求的国家利益的多少.权力的增强意味着国家能力的上升,国家的能力上升则代表着国家利益的增加.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中的权力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提出美国在构建世界秩序时应重视硬权力(strong power)、软权力(soft power)的相互作用.[1] 软权力指:文化影响力、榜样影响力、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力等,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显著上升.国际关系中如何运用软权力.正成为权力转变中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议题.今天有学者甚至关注起"粘性权力"(sticky power)的功能,[2]强调其具有硬权力和软权力的共有特性.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相互依存时代,发挥"粘性权力"的作用,是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7.
软权力理论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权力"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约瑟夫·奈提出.软权力指通过吸引而非强迫让他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包括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知识和信息、国民的整体素质与民族凝聚力、政治领导力.其基本特点是非强制性、非垄断性、扩散性、无形性等.尽管存在缺陷和不足,"软权力"理论对于深刻认识和把握国际关系的现状以及推进和实现国家利益都有极大帮助.尤其是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大战略下,其地位得到了空前凸显.  相似文献   

8.
唐山钢铁集团公司是国有特大型企业,是中国的十大钢铁生产企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改革开放后,该企业逐步发展,完成了企业自身的"三步走"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钢铁行业的持续升温以及首钢搬迁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唐钢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如何选择,成为唐钢人的又一重大战略问题.基于SWOT 理论和修正后的"五力"理论为理论依托,根据在唐钢调研所掌握的资料试图对唐钢进行内外部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唐钢今后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对治理"三农"问题的宪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农"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宪政原因:宪政理论的非本土化与实际国情的冲突导致"三农"在国家现代化战略中的缺位;失误的宪政变革导致中国农民与现代化绝缘;宪政值取向的扭曲导致中国社会由农民社会向市民社会过渡的进程大大延缓.解决"三农"问题的宪政之路在于把"三农"问题入宪,确立其在国家宪政战略中的应有地位,制定完整的涉农法律体系,全面保障农民的自治权、受教育权、司法救济权、自由发展经济权、农地权、产品自由流通权、经济服务权、财务金融权、独立的私有财产权、政治权、迁徙权、社会保障权、社会人格权等等,确立违宪审查制度,避免立法、执法、司法及行政行为对"三农"利益的损害,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布什将在2002年秋向国会提交其上台以来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式公布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发动的"先发制人"战略,这一新战略标志美国战略思维将发生重大变化.本文探讨"先发制人"战略的形成过程及其概念初步界定,并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考察了影响"先发制人"战略形成因素.文章认为,"先发制人"战略一旦实施,将对美国安全战略和国际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化学和高等教育理论,就时代的文化战略特征和中共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以及大学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中的责任与地位进行分析,抽绎出了一个大学学术文化力的全新概念和命题,提出,高校作为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力军,应根据自身特点科学地制定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举措,是国家发展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道德危机的需要。在实践"文化强国"战略中,当务之急是要提出一项适合全球化时代需要的文化发展战略,切实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这个新文化战略的根本点,就在于坚持"一元主导,多元和谐;会通古今,兼融中西"的多元和谐文化观。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根本点在于重塑以"仁"为道、以"义礼智信忠廉和敬"为常德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基于AHP方法的中国海洋软实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软实力是实施我国海洋战略,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其测评对于研究海洋软实力的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至关重要。海洋软实力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的影响力,虽然因人而异,但借鉴序数效用理论其大小是可以被测度的。此外,海洋软实力的评价需要对几个国家共同对比才有意义。AHP方法正是研究此类问题较为适合的分析方法,选取当代四个海洋强国与中国作为研究对象,使用AHP方法对五个国家的海洋软实力进行了测评,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美国、英国、日本、中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14.
"软实力"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理论界热议的焦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政治软实力的启示和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的“硬实力”不断增强。如今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与“硬实力”相比,我们的“软实力”相对滞后。因此,要实现文化强国和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必须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软实力”。而搞好应用翻译不失为增强“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应用翻译的研究。为此,本文就应用翻译的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应用翻译与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时代的“软权力”与文化安全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美国极力推行“软权力”战略 ,试图通过“吸引”和“说服”达到同化其他文化 ,实现其文化独一性的目的。在全球文化融合的大趋势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正确的对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方法 ,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 ,对中外文化加以辨别、创新和发展 ,建立有效防备预警机制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随即开始了由全面“遏制”向“威慑”战略的演进,新世纪初又借“9.11”之机直接出台“先发制人”战略并加以实施。这一“由守转攻”的演进并没有改变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一贯所追求的美国主导全球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手段。尽管“先发制人”战略在短期内强化了美国控制世界权力资源的能力和单极主导地位,但从长远上将削弱美国的世界影响力,也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先发制人”战略挑战现有国际机制,将加剧单边主义,刺激军备竞赛,加大国际安全困境。“先发制人”的战略必遭国际社会的反对而终将难以维系。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只有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协商与对话的机制来应对全球化中的争端,才是确保和实现国家安全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发展战略;同时"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建设"可持续发展文化"能够推动这两大战略的实施,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许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这为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可持续发展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内容,也是我党的一贯追求。在当前形势下,要确立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的总体价值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传统可持续发展文化思想,教育和普及可持续发展知识,倡导生态消费,建立绿色决策体系,发展绿色科学技术,建立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的监督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从而推进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调整竞争战略,把竞争的重点放到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上来。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在综合国力构成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出来。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对于综合国力中“软”、“硬”实力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拟对软实力的由来以及对两种理论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20.
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教授提出的。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理清软实力理论发展的过程,明确其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阶段。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软实力是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的吸引力。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但要依靠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还要依靠文化的吸引力、政治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外交政策的影响力等表现出来。软实力理论的提出最初是为维护美国的霸权,但该理论的提出也克服了过于依赖物质权力来界定国家权力的片面性,也为其他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同时,软实力理论由于过于宽泛,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难以分清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相互关系;具有内部矛盾性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