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道许 《南都学坛》2002,22(3):88-90
刑法的溯及力 ,是新刑法修订后在法律适用中的一个需要准确把握的问题。特别在司法实践中 ,出现了一些有争议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行为时法的范围、处刑轻重的比较、跨法犯的法律选择问题。研究刑法溯及力的理论问题 ,以期对实际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的时间效力问题关系到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及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修正案与原刑法典之间在时间效力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由于立法的疏漏,在现行刑法框架内,这种冲突难以得到解决。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行为时法主义与有利于被告人的精神,刑法修正案在时间效力上应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并据此对相关条文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3.
<辽史*刑法志>反映出我国辽代刑法制度的类别、社会作用和特点.辽代刑法制度对辽代的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而为我国北方尤其是西拉木伦河流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影响深刻,其刑法制度为维护辽王朝的稳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正当防卫限度与"无限防卫权"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刑法>出台后,理论界关于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的探讨焦点主要集中在该法第20条第3款之规定方面.绝大多数观点认为该款规定的就是无限防卫权,也有部分观点对此表示反对.要正确把握新<刑法>关于正当防卫权的防卫限度规定,需对新<刑法>第20条所含3款之间的关系、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以及"无限防卫权"的提法可能产生的后果等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有关机构应及早对该款作出立法或司法解释,以统一司法实践中对该款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预防和打击腐败问题,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公约>中对贿赂犯罪做出了突破性规定,我国刑法中有关贿赂犯罪的立法跟<公约>相比,出现了诸多滞后之处.为践行"国际合作预防与控制腐败"的约定,我国有必要改善贿赂犯罪国内立法,以便更加高效而有力地预防和打击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6.
现行刑法没有规定"传播传染病罪",给目前SARS的防治带来一些法律上的障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3年5月15日颁布了<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8号]>,其中第一条规定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的,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通过对现行刑法中危害公共卫生罪及"两高"司法解释的深入分析,认为应该在刑法中确立"传播传染病罪",并对该罪名的刑事立法问题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揭示了上市公司利用非公允的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粉饰利润的现象,着重论述了我国新出台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相关理论依据,评价了<暂行规定>对此类业务的处理和约束的现实意义认为此规定将对我国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探讨了英美刑法上的严格责任由来,它是基于保护公共利益和有效追诉犯罪的功利主义的目的而产生的.然后剖析了英美刑法和我国刑法中对严格责任的定义,并对严格责任与绝对责任做一划分.最后针对严格责任是否适用于我国刑法的问题,从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成文法传统、罪刑法定原则与人权保障的角度做一分析,认为严格责任不适用于我国.  相似文献   

9.
"刑法思想”是沿用班固<汉书*刑法志>的说法.商鞅变法后秦刑法思想的要点一、刑法为治国之本,二、以刑去刑,三、刑无等级,四、慎法制,五、观俗立法,六、不以私害法.统一后的秦刑法思想,曾一度向"缓刑罚”方面变化,但总的趋势却是向极端化、绝对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实施该制度后,财政部1998年1月27日发布并实施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同时废止.<企业会计制度>就内容来看,该制度主要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经或即将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将现行有效、执行效果比较好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内容,作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依据,对在实际执行中产生较大问题,或者不适用的部分,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11.
法律适用原则竞合时的司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在选择法律适用的规范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可以适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规范之间从不同的角度来讲可能存在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关系,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以及新法与旧法的关系。如此,法官则面临不同的法律适用原则选择。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法律适用原则都能够适用时,法官对法律规范的选择应遵循一定的逻辑与法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因此采纳合适的原则加以适用。  相似文献   

12.
法治概念是法治理论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前提.对法治概念性质的不同理解,内在地包含着对法治建设内容的不同规定,甚至内在地规定着法治建设的不同模式.从性质上讲,不能把"法治"概念局限在法律自身范围之内而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法学概念,法治内在地包含着道德价值追求和基本政治原则,甚至包含着对法律的热忱和信仰.法治应该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因而法治建设也就是一个融政治建设、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3.
WTO对中国的政治转型将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传统国家主权观念的冲击,对政府权力至上的限制,以及通过市场经济——非集权化过程对政府权力结构的调整。WTO的影响使中国政治转型的难点将提前到来,而“寻找另一条途径”以求突破社会主义政治改革的“瓶颈”,依然艰难。  相似文献   

14.
王毅《元散曲艺术论》是当前元代散曲研究又一可喜成果.这部专著从微观的角度论散曲艺术,以“深细”有别于他著,且呈现出从散点走向整合的研究趋向.本文从独到的学术见解、多样的研究方法和鲜明的时空定位几个方面对王毅这部新著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刑法谦抑性主要经由日本刑法学理论导入中国,产生于刑法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争斗过程中,旨在维护个人自由同时防止刑法异化成为恣意侵害人权的工具,其理论渊源根植于欧陆启蒙主义的刑法思想理念.刑法谦抑性理念作为刑法的价值观,蕴含着刑法的宽容性、有限性和经济性3个层面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6.
法的起源是法学研究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本文从分析法的概念和本质以及法与法律的区别入手来探讨法的起源问题,在此基础上来分析和论述法的起源.随后指出"法起源于国家"这一认识是对真正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起源学说的误解和歪曲,是完全错误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了法起源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原始社会规范的出现和原始习惯的产生是法产生的标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法治指数评估在我国的兴起既是法治发展自身规律性的表现,也是当前推进我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手段。法治指数评估包括体制性、价值性和综合性三种路径,对法治内涵的不同理解会产生不同的指标体系;德尔菲法是设置法治指标和权重的常用方法,但有一定局限性。法治指数定量分析能否真正代表本地法治发展水平,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不同的观点。法治指数本土化要求不能照搬法治指数国际化的标准,须充分考虑我国的法治成长和社会转型的环境。反思法治指数评估理论研究现状,我国未来法治指数评估要充分认识法治指数评估的科学性及其限度,探索建立法治指数本土化模式;要以实践为导向,以问题为标准,在实践中提炼理论,重视法治指数区域化研究,强化法治指数类别化研究,突出法治指数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清末修律之动因与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和法律变革。此次变革最直接、最深刻的动力不是经济基础的变化,而是来自政治、外交、文化的冲击。此次修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不仅在法律制度上,而且在法理念上对传统法都有所突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法家以重“法”而称于世。梁启超说:“其发生甚早或竟在儒家前”,其确立则在儒墨道之后[1](p78)。春秋至于战国,其代表人物多直接参与政治,为相于各诸侯国,如管仲、子产、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等。而立言者则有慎到、韩非,又“《管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违法的主客体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违法同一般违法一样须具有主客体的构成要件。行政违法主体不同于其他性质的违法主体之处在于 ,从行政违法行为的主体内部构造来看 ,行政违法的主体不是单一的组织主体 ,而是两个实施违法行为的主体 ,一个是对外的、整体的组织主体 ,一个则是具体实施行政违法行为的行政公务人员个体。由此 ,行政违法的主体类型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行政违法的外部主体 ;一类是行政违法的内部主体。行政违法的客体是行政违法行为所侵害或破坏的受行政法所保护的一定社会关系——合法行政关系。行政行为是否侵害了客体 ,具体侵害了什么样的客体 ,是划清行政行为是否违法及何种行政违法的界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