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水乳交融,形成了汉字及汉字文化的系统,它记录了汉文化的历史,塑造了中华民族形象.研究汉字,可以了解中国的文化及其对世界其他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简帛书法是中国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应从文化学角度进行研究。简帛书法的发生、发展、湮没、中兴,既与简牍缣帛文化载体这一物质外壳有关,更与书法艺术自身内在发展规规律密切相关。简帛书法的文化载体本身即蕴含着极为深刻而特殊的文化意义,如对汉字书写编排的由上至下、由右至左的款式习惯的形成,汉字的简化,汉字横画多于竖画等特点的形成,汉字书法笔法的丰富等都起了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中国汉字的载体从陶器、甲骨、金石、竹木、缣帛一直到纸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阐释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字载体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承载的文化功能,对中国汉字的载体在促进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作了较为系统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汉字文化圈”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化圈”作为文化传播形成的文化场,指具有相同文化特质、文化结丛的文化群体所构成的人文地理区域。“汉字文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这一文化场在地理分布和构成上以中国大陆为主体,以中印半岛东侧、朝鲜半岛为两翼,日本列岛等地为外缘,即“东亚文化圈”所囊括的范围,从泛宗教视角又可称之为“儒教文化圈”、“中华佛教文化圈”。这一区域的文化共相是:汉字、汉文,儒学、华化佛教、中国式律令制度,以及中国式生产技术、生活习俗等,它们共同组成以汉字为信息载体的“汉字文化”。“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是汉字文化发展并在中国境内外传播的结果。以汉字这一文化要素作为标志的“汉字文化圈”,是一个真实的、富于弹性的、有着强劲生命力的人文地理区域和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5.
汉字起源问题,是由古而今的学者们所关心和探讨的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尚未形成共识。文章从远古文化背景,远古巫文化对汉字产生的直接影响、汉字应用、发展与远古巫文化的关系。现行汉字中巫文化字例析解等方面,分析论证汉字起源于远古巫文化。巫文化是汉字的始母。  相似文献   

6.
汉字文化对我国民族古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汉字与许多民族文字和古籍的 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汉字以其特有的哲学思辩以及汉字随儒学的广泛传播在民族古籍形成的过 程中对中华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文化认同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日本鱼名的多样性与日本文化的关系;从鱼多用汉字标记,用汉字原意的解释,依据鱼的形状和习性为鱼命名可在汉语辞海中找出根据这三点足以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从日本人用的是和制汉字,使用多种鱼组成成语,日本的"国"字既便是用和制汉字标记,这一点上看到日本文化既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又有对自身日本文化的创新。体现了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又极力维护传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多层次展现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是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汉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悠久历史文明的伟大成果.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汉字作为一种文字体系,其负载的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历史的悠久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是其他任何文字体系都无可比拟的.汉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结绳纪事早在5000年前就开始了,到了3000年前,中国文化已经非常繁荣,甲骨文和金文形成了中国汉字的架构,以汉字为特征的汉文化最终成为  相似文献   

10.
汉字的形体构成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据。这种理据是意识、制度、民族心理、社会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文化取向的阐释,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时代性。《说文解字》中的门部字不仅反映了在中国古代“门”这一建筑结构的具体形制,而且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具有内敛特性的文化观念在建筑形式永久性上的深刻反映。  相似文献   

11.
古老的汉字积淀着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几经蜕变的神话同样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本文以女娲神话的演变为经,以汉字承载的古义为纬,经纬互证,共相发明,并对中国古代妇女文化史的一些问题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巫术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同时也持久地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历程中。即使在现代社会,巫术也并没有消亡,一方面它仍然以活的形态存在,另一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巫术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影响依然存在。巫术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民众把宗教理解成巫术,理解成获取实利的手段,而维护的是儒家的强势伦理。  相似文献   

13.
试论汉民族语言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各大语言体系中,汉语具有十分独特的面貌.作为语言载体的方块汉字被誉为是中国文化的缩微系统.因而,了解中国古代的语言传统,努力发掘民族语言及其历史发展中广袤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承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文字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处于俗字入典的重要时期。唐代的专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俗字异体,对书中的异体字进行研究将对汉字文化、汉字发展史、字典辞书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异体字与汉字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体字对于汉字的规范使用、信息的准确传递从来就有负面的影响,但作为巨量堆积的异体字,不仅是汉字演进发展的见证,并在汉字文化学研究上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异体字、俗字的多变性、多选择性和充满活力的特征,又在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中,起过变革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我国文化的载体之一,其自身的表义性特点使它能够生动地记录汉民族的文化历史。文章通过对几个与内衣发展有关的汉字进行考释,初步梳理了我国内衣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国家语委《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在“通用”领域使用汉字必须遵守的规范。贯彻该《字表》必须澄清前一时期文化界对简化字的种种误解。朱大可所持简化字是“字母共产主义化”、“毛体字”,造成“文化断裂”的观点,以及他对某些字形的解说,对推行规范汉字有阻力作用。建议文化名人了解语言文字知识和汉字改革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这个口号不科学、不正确,与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相抵触;不能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口号;“我们中国应该明确地放弃汉字拉丁化的目标”,这个要求不合理。  相似文献   

19.
陕北文化的分期及其基本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文化是陕北人历数千年而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文化的发生、发展,可以按照历史的自然演进序列划分为远古到秦汉、魏晋到宋辽金元以及明清时期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又可细分为若干历史时期。陕北文化的基本特质表现为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浓重的军事文化色彩,以及文化中的原始性和历史延续性。这些基本特质赋予了陕北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富绚烂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既是一部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史,也是一部民族文化不断遭受冲击走向虚无的西化史。汉字亦同中医学一样都是冲击淘汰的对象,所不同的是,经过百年煎熬,汉字已绝处逢生,而中医何去何从,仍在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