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危机事件和突发事件有着内在关联。在高校危机事件的媒体应对中,应严格区分突发事件与危机事件,利用媒体及时传播突发事件真实信息,有效化解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信任危机;关注网络舆情,避免突发事件处理失当而引发校园网络群体事件危机;充分发挥高校新闻发言人的沟通引导作用,正面回应突发事件,及时化解由此可能引发的舆论危机。  相似文献   

2.
微博已成为高校网络突发事件舆论的重要策源地、发酵池、集散地和放大器。面对高校网络突发事件多发、频发的态势,如何科学运用微博及时高效地做好高校网络突发事件舆论导向工作,是高校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分析了微博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现状,研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即高校管理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策略较为老套、机制不够健全等,提出高校应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理念,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和引导机制,这对于弘扬高校主旋律、激发高校正能量、营造高校好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引导正确舆论时,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论及习近平新闻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准其形成机制,创新思维方式,以破解形势不明、百姓关切、思想多元、定力不够等难题;通过内化于心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文化自信,外化于行地担当大国责任、发挥舆论传播实效,指引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向着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更加高效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发生时,青年大学生群体极易产生一些集合行为,使隐形舆论质变为行为舆论,带来严重影响。如何掌握学生行为舆论的特点,适时干预,加强引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对突发事件下大学生行为舆论的介绍,分析了该行为舆论的特征,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关注意见领袖动态、利用正面舆论引导4个角度,探讨了高校对该行为舆论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群体突发事件中,以网络、手机和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舆情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构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的客观必然性,认真分析新兴媒体视角下的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积极探索群体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机制、论坛交流机制、队伍建设机制、信息收集机制、预警防范机制、事件处置机制,努力构建高校群体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应成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切入点,以解决其存在的人文观念滞后、管理人本思想不足、应对突发事件专业机构缺位等问题,从而建立健全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保障高校网络舆论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7.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引导正确舆论时,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论及习近平新闻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准其形成机制,创新思维方式,以破解形势不明、百姓关切、思想多元、定力不够等难题;通过内化于心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文化自信,外化于行地担当大国责任、发挥舆论传播实效,指引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向着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更加高效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新闻报道,既是对政府部门执政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检验。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突发事件后网络媒介所起的舆论引导作用,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意识,为网络媒体进行相关舆论引导提供建议,从而优化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传播环境,强化网络媒介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服务与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9.
以网络、手机和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悄然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在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具有传播主体多样、速度快捷、后果具破坏性等特征,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予以高度重视。高校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信息发布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公信力机制、教育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通过官方机构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从而掌握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和引导的主动权,增强网络舆情传播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高校校报作为校园中发行量(覆盖面)最大的媒介的现实,借鉴大众传播议程设置理论的成果,对高校校报在育人中的作用进行了新的探索。文章指出,利用议程设置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校报可以在锻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人文素养与引导正确的网络舆论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发挥高校校报的舆论宣传作用和高校校报的特性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发挥高校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报应树立阵地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时事形势进行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将意见性与事实性信息结合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高校校报作为传媒的不可替代性等特性决定高校校报必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和舆情主体自身特征有密切关联。从高校网络舆情诱因的分析视角来看,青年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其理性认知能力不足、自我及社会认同受挫、从众心理明显、被边缘化的现实及猎奇心理和娱乐态度等特征经过某些相关敏感事件的催化及自媒体的传播,就有可能引发高校网络舆情危机。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社会体制、多元文化背景、公众话语权缺失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背景下,高校要做好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主体的引导工作,就必须在深入分析和把握舆情主体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以疏代堵”的互动对话机制、“因势利导”的舆情引导机制、“以情人理”的多重教育机制以及“理性、自省”的自我调试机制,以期多层面教育和引导高校网络舆情主体及舆论走向,营造开放、包容、平等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折射出改革阵痛与体制弊端,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耦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其直接诱因离不开信息的广泛传播.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是形成网络舆情的导火索,随着越来越多的有关群体性事件正面和负面的网络信息传播形成网络舆情气候,群体性事件升级演化导致网络舆情危机,形成网络舆论.公共话题上的聚合、公共舆论场的形成、意见领袖的引领、媒介间的议程互动等分别提供了网络舆情向舆论转化的前提条件、重要平台、引领者及催化剂.面对汹涌澎湃的网络民意,执政者必须更新执政理念,适应网络化生存,尊重网民自由表达权;适时引导网络舆论,塑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度干预,确保国家舆论安全.  相似文献   

14.
网络意见领袖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网民对其信任程度是影响舆情引导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多项Logistic模型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网民信任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实诚的损失、平台把关或审查制度、权威性、信息互动、阅读信息、法律约束以及查看微博等因素影响网民对网络意见领袖的信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环境给舆论表达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承担着舆论引导责任的主流媒体,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是其当下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媒体环境下要想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传统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的传统优势;新兴主流媒体不仅要占领好、利用好网络这一阵地,而且要培养意见领袖,打造专业微博群;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互动呼应机制;从现实角度和新媒体技术研发以及网络自身的制衡来优化网络舆论引导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舆论是民众社会心理的一种集中体现,它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公共事务为导向。每一个舆论都可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自由,拓宽了沟通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手机能够促使信息快速传播的舆论的有效形成,但是也会引起社会恐慌。通过全面了解手机舆论的特性及其形成过程,在与传统媒体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手机舆论监控与引导的方式,为打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手机舆论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前见”是理解的前提, 没有“前见”就不会有理解, 也不会有文本接受。“前见”不会使文本接受成为理解者的“私事”, 反而会让理解和接受成为一个融合差异性和同一性的事实。微信舆论作为民间舆论, 以信息中下阶层为受众基础, 具有独特的“前见”和视域。主流舆论对民间舆论的引导, 归根结底是对信息中下阶层 “前见”的引导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忽略信息中下阶层的“前见”会导致民间舆论对主流舆论的错位或拒绝接受, 主流舆论因此丧失有效性。主流舆论对微信舆论的引导可以通过了解和把握信息中下阶层的“前有”、合理重构传统媒体的“前见”、将传统媒体对微信舆论的引导定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等路径, 来实现两大舆论场域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从议程设置理论看当前舆论引导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 ,媒介引导舆论的职能日益重要。议程设置作为一种已为实践所证明的理论假说 ,对媒介搞好舆论引导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当前 ,从议程设置理论来看 ,我国舆论引导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分析这些不足 ,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将有助于媒介提高宣传效果 ,从而更加有效的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9.
积极舆论指的是能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合情合理的对策建议或持续的动力,从而有利于某些社会问题或事件朝着有益方向发展的健康舆论,与之相对的是消极舆论。舆论环境由舆论组成。如果一个社会的舆论以积极舆论为主,不同领域的积极舆论汇聚在一起,就会形成积极舆论环境。积极舆论环境建设有利于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利于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利于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的一些消极舆论给当前中国的积极舆论环境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避免消极舆论的产生和影响,依法治舆,做好舆论治理和导向工作,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积极舆论环境的新格局,最终让积极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构建良好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