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先秦诸子中,道家与法家的关系,历来为各史家所重视.本文主要从慎予文本入手,对慎子思想的学术源流、学术归属及慎子法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进行探究,指出:慎子作为黄老道家的代表人物,将道家与法家思想全面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将道家学说向法家理论发展,融合道法的关键性人物.援道入法、引法入道的本质是道法两派发展过程中的相互融合,其思想主题可以概括为"以道为本,以法为治".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中所云的治道就是管理国家的学说。先秦诸子的治道往往涉及道德观,儒家“限我”、墨家“毁我”、道家“无我”、法家“鄙我”都从此出发,归纳出治理天下的要诀。值此改革开放之际,如何对待“我”已有新的思考,先秦诸子的有关论述能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的诸侯国中,国君和卿相争养“客”之风盛行。“客”包含各家各派的士,以及不入流的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他们以其智力和体力贡献于主人,以争取国君大臣的赏识和重用。“客”在当时社会中有颇大的政治作用。1.创立和发展了形形色色的社会政治理论。如墨家的“兼爱”和“尚贤”学说,老子的“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思想,慎到的势治理论,商鞅的法家思想,韩非兼用法、术、势的法家学说,孟子的“王道”和“仁政”学说,苏秦、张仪的纵横家学说,《吕氏春秋》的新道家学说等等。在这些理论中,不乏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然而,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正是各个不同的、对立的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思想家中,以韩非与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最早并且较全面地提出了监察思想。通过对法家著作的阅读、清理,可以发现他们在监察目的、监察原则及监察手段等方面多有论述。先秦法家的监察思想,是以“势”、“法”、“术”为中心展开的,并且强调“法术”在监察活动中的意义,对后世的监察活动与监察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以韩非为代表的“势不两立”的矛盾观和对道家“虚静无为”的处世哲学的转化,是先秦法家监察思想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先秦诸子百家皆欲以其学说影响于政治,而当时政治的集中表现就是“帝王治道”。在古代,“帝王治道”是一个治国理政的大概念,它可以包含很多内容,并非为孔儒一家学说所包揽,而需要诸子百家对之加以补充和丰富。《老子》一书是先秦道家最重要的代表作,从思想的倾向性来说,《老子》的立场常常与儒家相对立。《老子》主张“反者道之动”,其反向思维恰恰可以弥补儒家的缺失和盲点。本文从“以道修身、以道治国、权谋思想”三方面论述《老子》一书中的帝王治道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先秦道家三派——老子、庄子、黄学的阴阳观的异同,分析了道家阴阳学说的特点,指出:阴阳学说是先秦道家的重要思想内容,是道家为了充实与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而对阴阳观念所进行的创造性的发挥与运用。本文认为,先秦道家的阴阳学说,既不同于儒家荀子和《易传》的阴阳观,又与燕赵之地的以“五德始终”为核心的阴阳学说有着根本差别,它是楚地独具特色的阴阳理论,它提出的以阴阳为基础的宇宙生成论、“因时制宜”的农业政策、等级有别、上下有序、“刑德并用”的政治主张,以及主柔守静、与世不争的人生哲学,皆对以后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弘明集》首篇《牟子理惑论》中出现的老子,有三种形式,一是称引《老子》中的话语,二是称述老子名氏和著述以代表其学说,三是讲到老子的外在形象。在称引《老子》话语的内容上,其中有关于老子“道”、“无为”思想的借用,来解说佛教存在的价值;还有从道家生命哲学及生死观的角度,说明佛老的相通及其与道教养生术的差别。从《牟子理惑论》本身来看,道家老子的学说在其中就成为既值得继续弘扬,又可以与外来传入的佛教共存,当然也还有儒家孔子所代表的思想学说,三教共存乃至三教合一就成为其突出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8.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最重要的学术派别之一。本文探讨法家产生的纵向历史渊源和横向环境条件 ,论述法家学说的思想价值、历史价值、现代价值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老子和庄子在道论的许多方面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学术归止即社会和政治观念方面,存在着很大不同,其原因在于不同的实践主张引申自道论的不同层次。老子在哲学本体论上虽然有形而上学的道论成就,但是在政治观和社会观上,很大程度引申于较低的“有无相生”的层次,庄子的社会人生追求则是要求与“大象无形”的绝对概念相一致,由此形成了二人学术归止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哲学上他继承了荀况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同时又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地改造了《老子》的“道”的学说,吸收其中“有无相生”论的合理部分,发展了“物生有两”的朴素辩证法宇宙观。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观德者得失之变”,在《韩非子》一书中较多地体现了辩证观点,特别是他提出的“矛盾之说”,同其前辈朴素辩证法思想相比,更具有新的战斗性特色。我们在《论荀况的朴素辩证法宇宙观》(载《哲学研究》1979年第2期)一文中曾说:“大家知道,春秋战国时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的时代。在这个历史大变动的  相似文献   

11.
蒙太奇的本质是一种艺术结构方式,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选择和处理的方法。蒙太奇作为技巧和思维的存在,有着根深蒂固的人类心理学基础。随着现代小说的日趋成熟,它从电影中又进一步吸收和呈现出这一艺术思维方式,使小说技巧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伦理学是人们把原本只适用于人类社会或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学推而广之,研究生态环境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时,创建出的伦理学分支学科。然而,生态伦理学作为一种特殊的伦理学,所考察的本质上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切地说是人与作为自身“无机身体”的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由于把自然界视为人或人的“无机身体”毕竟只是一个比喻或拟人化,因此,整个生态伦理学的致思模式本质上是自由自觉的拟人化思维。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思维包括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两个基本成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必须求得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协调发展。如果以牺牲一方为代价而片面地发展另一方 ,则会窒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因此 ,必须针对当前教育中单一发展聚合思维的弊端 ,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复杂性思维: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科学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复杂世界的一种新的思维范式,这种新的思维范式就是以一种整体思维、关联思维、非线性思维来思考和把握复杂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复杂性思维范式为指导,使我国的和谐社会体现出整体协调性、开放性、人本性以及发展的有序调控性等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强调异质性,具体表现为思维的否定性与批判性,拒斥同一性思维,消解二元论,拒绝霸权话语的“不定原则”,以及由此种思维方式导致的对神圣之物、彼岸世界、意义世界、僵死的法律观念的解构.  相似文献   

16.
思维方式的转换直接影响到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在原始思维中是人对自然的崇拜,在经验思维中是“天人合一”,而在形式思维中则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产生了生态危机,只有到了具体思维阶段,才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解,形成了生态道德思维。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思维作为反映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内在要求的思维范式,具有自身的基本的特点即系统思维是开放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复杂性思维和协调有序发展性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科学的系统思维范式为指导,使我国的和谐社会体现出开放性、人民主体性、整体协调发展性、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及其发展的有序调控性等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18.
物质思维、信息思维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马克思视域中"物质变换"概念的考察要么局限于追溯其唯物主义的理论传统,要么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对其予以阐释,其实,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概念的使用,恰恰体现了其社会批判思想的物质思维特征.马克思从社会历史的分析角度,剖析了物质思维得以在社会领域生存的理论根基--资本逻辑.随着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取得,科学思维方式也由物质思维向能量思维、信息思维转变,而且信息思维更是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我们遵循马克思的批判思路,就会发现这种思维形式向社会领域的渗透遵循的依然是资本逻辑.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 ,思想政治工作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 ,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在观念、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本文就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及创新的切入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数学中的定势思维与反定势思维 ,指出了反定势思维在克服定势思维的消极性和培养创新精神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