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目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和训练已逐渐趋于完善。中风患者一般是单侧的脑神经受损,而躯干肌是受大脑双侧皮质脊髓束的神经支配。所以早期的康复训练对躯干肌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可能出现姿势控制及平衡功能差,影响日常生活,康复效果不佳。躯干控制训练直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认知训练在脑卒中认知障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训练,观察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MoCA与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认知障碍偏瘫患者开展认知训练后,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继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并对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偏瘫患者股四头肌横断面积、步态变化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偏瘫患者34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7例,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运动疗法。观察组除了上述治疗外,同时进行膝关节控制训练。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型、患侧、病程、瘫侧股四头肌放松和最大收缩时横断面积变化、下肢Fugl-Meyer积分、步态、步行能力无统计学意义。8周后患者瘫侧股直肌面积变化差值(1.38±0.48vs0.90±0.47)、下肢Fugl-Meyer积分(28.65±1.69vs23.82±1.94)、步态分析包括步幅(cm)、步长(cm)、步宽(cm)、足角(度)、6M用时(秒)、6M步数(步)(57.76±4.92vs46.12±11.23,28.76±2.51vs23.74±3.91,11.88±0.99vs15.12±2.71,14.12±6.18vs27.06±7.08,12.76±5.68vs19.94±5.61,14.35±2.52vs18.94±4.96),步行能力分级(4.53±0.51vs3.88±0.3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偏瘫患者股四头肌横断面积、步态变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量化感觉评估的结果给予脑梗患者手部感觉运动训练,并探讨对脑梗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根据感觉评估结果给予每天15min手部感觉运动训练、15min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给予每天30min常规作业治疗,共20次(5次/周,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感觉评估表评估感觉功能、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法)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的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量化感觉评估的手部感觉运动训练可提高脑梗患者的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盲针技术研究电针对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为单盲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64例急性期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常规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盲针通电治疗.在治疗前、治疗第10d和第20d行NIHSS、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0d行SPECT-rCBF脑显像检查,记录各脑区脑血流灌注(rCBF)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有提高,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的双侧额叶皮质运动区rCBF明显增加(P<0.05).结论盲针法能够有效用于针刺的临床疗效研究,针刺与现代神经康复理论相结合,能有效改善急性期中风患者的功能康复,其可能机制系促进脑功能激活后的重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家庭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我院104例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家庭延续性护理组(观察组,n=52)和传统护理组(对照组,n=52)。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生活自理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神经功能[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MESSS)]、肌张力情况[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心理状况[抑郁自评量表(PHQ-9)]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FIM评分、FMA评分、SS-QOL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均P0.05),MESSS评分、MAS评分、PHQ-9评分则较干预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家庭延续性护理能提高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脑梗死患者79例,脑出血患者23例;男性65例;女性37例。年龄49~83岁,平均60.2岁,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联合治疗组51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综合康复治疗30天。对照组51例,予常规药物治疗30天。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精神状态(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及吞咽功能评定,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2%(49/5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3%(41/5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MSE评分、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且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72小时内轻度降低体温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相应运动康复治疗.治疗组入院后立即采用放置冰袋、冰帽、酒精擦浴及必要时经鼻饲给予扑热息痛等措施使其体温控制在35.5℃~36.0℃之间.在入组时及1周后和30天后分别进行爱丁堡一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查;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评价,并比较两组体温变化.结果 4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值:治疗1周后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0天后治疗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1周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30天后治疗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轻度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初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躯体平衡、重心转移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步行步态踝关节摆放位置训练等,每次训练时间为30分钟,每周治疗5次,共2个月。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BIODEX S4等速动静态平衡训练(姿势稳定性训练、稳定性范围训练、重心转移训练),连续治疗2个月,每周治疗5次。治疗前后分别采用6MWT对患者步行能力进行评估;运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患者平衡功能;利用改良Ba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患者6MWT,Berg平衡,MBI测试结果均提示两种治疗方式都可以改善患者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踝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50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1周后康复治疗。2月后评价治疗结果。结果康复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50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现代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随机对照分组设计方法,将796例患者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n=424)和对照组(n=372),评定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肌力、Holden分级和重心转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中医综合治疗组(中医推拿、针灸、中药熏蒸)患者肢体肌力改善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P0.001)。常规康复治疗组中医综合治疗组Holden分级和重心转移能力好转率为100%,对照组为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45,P0.001),提示中医综合治疗组肢体肌力与步行能力及中心转换能力改善幅度更大。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可以作为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显著恢复患者肌力、Holden分级、重心转移能力,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前庭康复训练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帕金森病(PD)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对照组18例,两组康复治疗前均进行平衡功能评定(Berg平衡量表,TUG测试)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ADL量表,PDQ-39)评定,在常规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的同时,试验组给予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12周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后较治疗前Berg评分、TUG测试评分、ADL评分及PDQ-39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康复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给予帕金森患者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姿势平衡控制能力,并可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护工角色扮演与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相关性.方法 选取6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对其护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对照组31例,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定、MMSE积分评定.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Barthel指数、MMSE评分均有所提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 对护工进行偏瘫患者日常生活照料、作业康复治疗、心理疏导等知识的培训,能很好的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鞍山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视觉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每组患者各40例。常规训练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视觉训练组增加视觉训练,比较治疗前后患者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接近,经统计学检验显示上述3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视觉训练组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常规训练组,经统计学检验显示上述3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患者经电针治疗后注意力的变化,并分析电针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能力的变化差异。方法 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及认知功能训练,电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电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同时通过数字广度测验(DST)、符号数字转换测验(SDMT)量表评测注意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测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CA、DST、SDMT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DST、SDMT及改良Barthel指数较组内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5),电针组的DST、SDMT评分及总体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更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均是中风发病时间达到30~45天,在这30~45天未接受系统针灸治疗,且偏瘫肢体尚未恢复运动功能或运动能力十分低下)随机分为温针灸观察组(n=30例)、针刺对照组(n=3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主治中风偏瘫的穴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穴的基础上再加上温灸进行治疗,均治疗6周。记录患者偏瘫侧肢体开始出现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并用Fu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进步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开始恢复运动功能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前(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差值差异明显,观察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加针刺与康复训练加温针灸都能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但温针灸加康复训练提高得更明显,并且温针灸能迅速缩减恢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小血管病(SCVD)患者平衡控制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影像学诊断标准的脑小血管病患者82例,试验组49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试验组加用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均进行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TUG测试)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生存质量(WHOQOL-BREF量表)评定。结果康复训练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Berg评分、TUG测试评分、ADL评分、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比较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Berg评分、TUG测试评分、ADL评分、WHOQOL-BREF生理领域及心理领域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个体化的前庭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姿势平衡控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4.5~6小时应用rt-PA(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5~6小时内接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纤溶酶200单位每日1次静点,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rt-PA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病4.5~6小时内应用rt-PA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溶解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栓,促进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性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患者按运动处方治疗后下肢肌力及功能性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性肌肉减少症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按运动处方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并对比治疗前后下肢肌力的活动能力和平衡稳定性及下肢功能。结果比较于治疗前,所有患者的下肢肌力的活动能力和平衡稳定性以及下肢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老年性肌少症患者制定运动处方并按其执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为疾病预后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广泛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老年脑梗死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