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股收益是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和公司股价和公司价值密切相关,一直都受到证券监管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证监会和财政部都对此做出了相关规定.本文对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和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34号--每股收益》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如何运用每股收益指标评价公司业绩.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加值(EVA)是一个以价值为基础、优于其它会计指标,并能够评价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业绩、评价公司的投资和并购项目、设计激励计划的指标,是一种新型的价值分析工具和业绩评价指标,是基于剩余收益思想的新型价值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价值评估日益成为资本市场中各方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而公司价值评估模型在其中的作用愈发显著。本文对Ohlson提出的剩余收益估价模型与非常收益增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前者将股利折现模型中的股利用盈余和账面价值替代,而后者将每股收益引入模型估价中进行价值评估。由此使会计数据不再是作为估价的信号,而是直接作为估价的变量。  相似文献   

4.
张永明  潘攀  邓超 《管理科学》2018,31(1):149-160
 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市场,经常发生公司在IPO成功上市后业绩“变脸”的现象,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认证/监督理论认为,私募股权投资的进入能够显著提升被投资公司的治理水平,抑制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提升被投资公司绩效。而逐名假设认为,为快速收回资本、建立声誉,私募股权投资会推动不成熟的公司急于上市,造成被投资公司在IPO上市后业绩下滑。因此,探索私募股权投资究竟对上市公司IPO当年业绩造成何种影响以及如何抑制私募股权投资的投机行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基于认证/监督和逐名假说两种竞争性理论,手工收集2008年至2015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信息和财务数据,实证检验私募股权投资对上市公司IPO当年业绩的影响,探讨是否由于私募股权投资进行盈余管理导致被投资公司IPO后业绩下滑,分析《暂行办法》和产权性质对私募股权投资投机行为的抑制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私募股权投资降低公司IPO当年的业绩;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应计盈余管理降低公司业绩,应计盈余管理是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中介变量,但真实盈余管理不是中介变量;在《暂行办法》实施前,私募股权投资降低公司业绩,但在实施后其影响消失,表明该政策变更能抑制私募股权投资的投机行为;被投资公司为国有性质时能抑制私募股权投资的投机行为,缓解公司IPO后业绩下降。        研究结论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存在导致公司IPO当年业绩降低的逐名投机行为,丰富了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业绩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对私募股权投资及其行为的理解,对抑制私募股权投资的投机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公司发生高管变更与公司的业绩存在紧密联系,同时,公司高管变更中往往伴随着盈余管理行为。对高管变更与公司业绩、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并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模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上市公司会同时使用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二者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会导致融资后公司业绩的短期下滑,而真实盈余管理则会引起公司业绩的长期下滑。相对而言,真实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之后业绩滑坡的主要原因。上述结果修正了以往文献将股权再融资后的业绩滑坡完全归因于应计项目操控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7.
已有对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本文运用会计研究法研究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绩效,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公司经营业绩综合得分,分析控制权转移方式、第一大股东性质变动、转让的股权比例、高管变动等因素对控制权转移后公司业绩变动的影响,并考察控制权转移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问题。研究表明,控制权转移没有显著提高公司业绩,业绩的提高反而是部分来自于盈余管理。说明现阶段市场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不仅不是代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反而是代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比分析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且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短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公司管理层会使用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来满足"盈余阈值";满足"盈余阈值"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负效应,而满足"盈余阈值"的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正效应;仅通过应计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比仅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具有更优的未来经营业绩。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利益相关者对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EVA与传统会计评价指标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琳  王平心 《管理评论》2004,16(9):14-17,34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公司业绩评价中新出现的EVA指标及传统会计评价指标与市场增加值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因子分析从这些指标变量中提取出三个公因子,其分别从经济价值、会计收益和现金流量三个角度反映出原有变量的主要特征。建议在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基于经济价值的指标,以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冰 《决策探索》2013,(4):65-66
我国企业目前实行的薪酬激励制度,主要有两种:以传统的财务指标为基础的奖金激励机制和日益盛行的股票期权制度。传统的奖金激励制度是根据企业的经营业绩对管理者进行评价,并以预期业绩目标作为管理者薪酬分配的核心,在年终采用诸如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进行业绩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目标完成情况来确定管理者的薪酬分配系数。但是这种薪酬激励制度存在不少弊端,例如净利润、每股收益、  相似文献   

11.
建筑行业高管年薪与公司业绩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逐年增加,引起了对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相关性的讨论。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我国建筑行业高管新酬与公司业绩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高管薪酬和公司的每股收益、运营效率、公司规模、资源使用效率都存在正相关性。公司业绩越好,高管的年薪越高,高管年薪和公司业绩呈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一、认识商誉 商誉是指企业在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的收益所形成的价值。这是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或由于经营效率高,管理基础好,生产历史悠久,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和良好市场信誉等多种原因,与同行业企业相比较,可获得超额利润。商誉是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所有无形资产扣除各单项可确指无形资产以后的剩余部分。商誉具有以下特性:  相似文献   

13.
《决策与信息》2006,(5):73-73
截至4月30日凌晨1点,沪深两市共有1352家公司披露2005年年报。以净利润衡量的总量业绩指标与上年基本持平,而以每股收益为代表的单位业绩指标出现小幅下滑。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机制的效度不仅应该体现在提高公司业绩水平上,更应该体现在稳定公司业绩风险的作用上.本文选取2004-2008年深交所上市的37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公司业绩的波动性分析为切入点,分析CEO权力强度、信息披露质量对公司横向和纵向业绩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CEO权力强度越大,公司的经营业绩越高但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也越大,表明赋予CEO更多的决策权力是一把"双刃剑";(2)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能有效降低公司业绩的波动性,并且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越能有效降低CEO权力强度加大的经营风险;(3)通过对不同股权性质企业的分析,发现国有企业CEO的权力强度对公司业绩波动性的影响显著地高于非国有企业CEO权力强度对公司业绩波动性的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对于CEO权力强度下公司经营风险的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配股公司现金持有与经营业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9年实施配股的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配股后现金的持有状况、持有形式及配股前后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发现在配股当年,公司配股所得现金多以货币资金和短期投资的形式存在,次年投入使用,但有26%的公司变更投资项目.公司在配股当年的经营业绩较前一年显著下降,在现金投入使用的当年,业绩较前一年无明显变化,但在现金投入使用的下一年,经营业绩又显著下降;而且通过横截面研究发现在现金富余公司中现金持有量越多公司业绩则越差.表明配股公司的经理人存在滥用配股资金的行为,符合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假说.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割、公司业绩与投资者保护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首先回顾了股权分割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文献 ,发现并没有一致的实证依据证明股权分割损害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在此基础上 ,我们构建了一个更为广泛的上市公司1995~2001年的面板数据样本 ,对上市公司股权分割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以及公司上市后的业绩变迁进行了实证的研究 ,结果发现:(1)公司的业绩与非流通股 (国家股、法人股 )比例呈显著的U形关系 ,非流通股独大或独小并没有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相反适度混合的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是最不利的;(2)上市公司在上市后的经营业绩整体呈逐年加速下滑趋势 ,而股权分割的差异对该趋势无显著的影响。我们认为 ,把股权分割当成是中国股市问题的核心是具有误导性的 ,私有产权和全流通并不能消除股票市场的委托代理问题。我国股票市场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无法对政府、大股东和管理层的剥削行为进行约束 ,导致市场诚信的丧失。在制度性缺失的环境中 ,不同性质的公司控制者的行为方式不会有本质上的差异。我们认为股权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投资者保护为基础 ,在我国大陆法系的架构下 ,当务之急是推动立法保护私有产权的合法权益 ,并通过引入“集体诉讼”和“辩方举证”机制加强投资者保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2006~2009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业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业绩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公司业绩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公司业绩与长期借款负债率和短期借款负债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股东在面对具有行为偏差的经理时,如何设计剩余收益作为激励指标,以促使双方的目标一致,一直是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股东继续沿用传统的基于公司资本成本率计算得到的剩余收益,将使得损失厌恶的经理投资不足,过度自信的经理投资过度。为了改进投资决策,股东需要针对不同行为特征类型的经理设计较公司资本成本率更低或更高的激励相容资本成本率,以有效激励经理做出符合股东利益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9.
总经理变更是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手段,其业绩敏感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2002年~2007年沪深两市702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探讨多元化经营对总经理变更绩效敏感性及其业绩改进效应的影响,为公司经营模式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提供经验证据,利用传统的Logistic回归、边际效应分析以及面板数据随机效应回归对多元化和总经理变更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多元化降低了总经理变更的业绩敏感性,多元化公司总经理变更的概率与资产收益率代表的多元化公司业绩变化没有显著的关系,即使在公司业绩下降的条件下,股东替换总经理的动机也弱于集中化公司;多元化公司总经理变更后的资产重组行为规模显著弱于集中化公司,带来的业绩改进也小于集中化公司。  相似文献   

20.
黄莲琴 《管理科学》2008,21(2):69-78
利用剩余收益估价模型能提高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和预测价值的准确性,因此剩余收益的来源显得至关重要.以2001年~2005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Panel Data和OLS回归方法,从竞争的视角对公司剩余收益的来源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收益确实来源于企业的经活动,并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强而降低;公司不同性质的负债杠杆对剩余收益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经营负债杠杆产生正面影响,金融负债杠杆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竞争程度的减弱而增强;同时剩余收益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市场份额的拓展、产品差异化和资产专用性程度的提高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