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亚太地区大国关系是左右国际政治基本结构的战略关系,对地区乃至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目前,亚太地区大国关系呈现出如下的特征:亚太四大国在互相制约中发展双边关系;和平的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推动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既不建立联盟亦不对抗;美国是亚太四大国中的主角.  相似文献   

2.
温特建构主义关于结构与施动者关系的论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政治互动的逻辑.无论在全球层次还是地区层次,结构与施动者的相互建构关系对于建立稳定的世界和地区秩序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东亚,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复兴进程就面临着这样一种国际政治逻辑的现实,即发展和壮大的中国已经可以左右东亚地区发展进程,同时中国也被变化着的东亚地区结构现实所深深影响.大国政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而作为大国的中国在东亚的国家身份和利益建构对于维护本地区和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乔治·莫德尔斯基、罗伯特·吉尔平和马克·布罗利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学派认定,在"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作用下,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新时期这种论点的盛行旨在为"中国威胁论"张目.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全球化、非传统安全和国际机制将增加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扩大其利益面,从而消解这种"规律",使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关系走出历史的循环.中国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内敛型国家,现在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共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实现崛起的终极目标.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对"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的有力破除.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与外交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国际社会、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国际政治问题社会化和国际社会问题政治化、权力政治和权利政治共存竞争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基本国际环境。这种国际环境要求中国的外交必须从外交取向、目标、原则、策略、心态、身份、重点、难点等诸方面,着力处理好与大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中关两国之间的崛起和反崛起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环境改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的国际政治格局及其斗争异常复杂和尖锐,这种复杂和尖锐的表现形式与过去不甚相同.当前影响国际稳定的不定因素增多,但由于种种原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显著转换,世界形势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大国关系、南北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都是在共存中竞争,在竞争中依存;世界多极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不会一帆风顺;世界各国政党政治更趋活跃,党际交往成为国家间交往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大国关系是一个涉及国家双边和多边关系的多层面、多角度的复合体系。自近代以来,大国关系始终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发展和变化一直对世界形势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观察大国关系的动向是把握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关键环节。为通过资源整合、知识共享和思想砥砺来推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06:大国关系与世界秩序”于2006年6月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国内外国际问题教学和研究单位、有关国家驻华使馆等机构的百余位国际问题专家围绕大国关系与世界秩序的主题进行了热烈…  相似文献   

7.
颜青  刘婧媛 《国际公关》2023,(14):37-40
“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社会重要的合作路径的建构,是国际体系层面国际行为体互动的丰富和发展,为国际体系中的国际行为体的互动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选择,建构国际体系中各行为体的战略互信,以经济互动带动政治乃至其他领域的互动,加速新型国际规范的形成,维护和谐稳定的国际社会。“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杰出成果,对于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大国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构与挑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新型大国关系发展路径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重大发展,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定期会晤;边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边境地区军事信任不断加强;经贸关系得到特别重视并有新的发展;双方在国际领域的磋商与合作明显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战略意义,它有利于改善和增强中俄两国的国际战略地位;促进世界力量平衡,制约一超独霸,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为冷战后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提供了范例,推动了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为国际社会创立了新型的边境及地区安全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中俄关系中却出现了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文从分析中俄政治、经贸关系的现状入手 ,探寻中俄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中俄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最后预测中俄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发展背离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国际体系发生变化之后,中国国际身份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经济、政治、文明三个方面探讨21世纪中国国际身份定位的问题。阐述了中国作为兴起中的大国,应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积极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传统文化,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不仅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了国际政治领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扩大,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第二,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构成新的威胁,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推行提供了借口;第三,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和平崛起,完全不同于近代以来新兴大国所走的道路。具体说中国的和平崛起,不走以往大国、强国传统崛起的以抢夺资源和攻城掠地为主要内容的热战之路,也不走美苏两国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冷战对峙、称霸争霸之路。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和平之路。既然中国和平崛起走的是一条不同以往的新路,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建设同样应该有别于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建设的老路,寻找一条独特的新路。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建设以权利政治为新视角和新主题,不仅是主观愿望,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客观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的国际政治格局及其斗争异常复杂和尖锐,这种复杂和尖锐的表现形式与过去不甚相同。当前影响国际稳定的不定因素增多,但由于种种原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显著转换,世界形势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大国关系、南北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都是在共存中竞争,在竞争中依存;世界多极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不会一帆风顺;世界各国政党政治更趋活跃,党际交往成为国家间交往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的角度看,“9.11”事件的发生是由国际政治权力结构的失衡以及美国和伊斯兰世界之间巨大的国际政治权力落差所导致的。那么,是什么造成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这一权力的落差呢?本文对此进行追问,认识到伊斯兰教和西方基督教新教之间的不同物质财富观念是这一权力落差的重要历史根由之一。而这两大宗教又是这两大文明之所以成其为自身文明的内在核心要素,所以这种国际政治权力落差又表现为以宗教观念为基础的文明之间的冲突。从“9.11”事件可以看出,美伊之间的“文明冲突”有着坚硬的宗教内核。  相似文献   

15.
近代第一次科学革命以来,先后出现了四个国际科学活动中心国家和两个世界性霸权国家,由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显示出国际科学活动中心周期与国际政治世纪性规律具有统一性,科学技术通过科技强国律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6.
国际社会是由变化着的合法性原则构成的,而合法性的核心原则涉及国际社会合法成员和合适行为愿意受约束的责任问题。这种受约束的义务来自于国家的成员地位。除了成员国的一般责任外,国际社会还存在着只有少数几个大国才能承担的特殊责任。特殊责任的分配往往涉及其他国家的认可,这种认可赋予了大国角色以合法性,并使其享有一定范围的特权和责任。同时,特殊责任的分配也是一种独特的合法性实践,它大致是围绕各国主权平等和大国特权之间的关系展开的。虽然特殊责任的分配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但它基本上按照合法性原则的要求确定。大国特殊责任的分配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平等原则与物质力量分配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以更好地维持国际秩序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7.
清代宗藩体制的形成及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藩体制是东亚地区中国和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间的一种不平等的封建国际系统结构。它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国力的悬殊 ,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深刻的文化动因———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宗藩体制是通过朝贡、敕封等一系列封建礼仪来维系的。政治上表现为封建礼仪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 ,经济上通过朝贡、赏赐及附载贸易 ,增进各国的经济交流 ,文化上促进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李传印 《南都学坛》2004,24(1):34-38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对立、民族矛盾尖锐复杂和门阀居于主导地位的政治形势对这个时期历史观念、历史撰述形式都有很大影响,现实政治斗争在历史撰述中往往有直接反映。首先,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这是政权对立与正闰之争在历史撰述中的表现,是正闰问题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朝史撰述中以一系相承或一脉相传为特征的正闰问题,虽然仅是史家历史撰述时的一种笔下安排,但在这个时期已经超出历史撰述方法的学术范畴而成为一种政治方法,在当时有着特别重要的政治意义。其次,崔浩的"国书案"是北魏前期重要的政治事件,也是当时政治斗争在史学上的反映,是借史学问题而进行的政治斗争。重姓族、崇门阀是崔浩的基本思想,也是崔浩罹祸的根源所在,崔浩的贵族政治理想与鲜卑统治者发生矛盾是《国书》案的导火线,国史只不过是这些矛盾的一种激烈的表现形式而已。再次,《魏书》在当时招来众口哗然,号为"秽史",这是门阀意识在历史撰述中的突出反映。围绕《魏书》的这场政治斗争,不能不说是北朝史学与政治关系密切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该文基于对大国概念再定义,验证了大国崛起的国际政治社会学分析。通过考察俄国崛起的史实,证实了大国崛起是物质性成长与社会性成长相统一的观点。但是,对大国崛起的合秩序性成长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