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再谈李约瑟及其"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约瑟博士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孜孜不倦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做出了实事求是的总结与概括,对世界了解中国,消除误解与偏见作了极好的宣传.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不存在"拔高"或"说好话"的倾向.他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被译成<中国科学技术史>并无不妥.否定"李约瑟难题"缺乏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者存在一种普遍的误解,即把"指"和"名"在一定程度上混同起来,而周云之先生主编的<中国逻辑史>更是把"指"和"名"完全等同;笔者认为"指"和"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1958年史学界掀起了"拔白旗、插红旗"所谓的"史学革命","厚今薄古"、"打破王朝体系"、"打倒帝王将相"、"以论带史"等口号大为流行.1961年在中央调整工作方针的大背景下,由教育部、宣传部组织,翦伯赞、郑天挺等具体负责,调集全国史学专家,编修高校的历史教材.在教材的编写原则中,贯彻翦伯赞等宣传的历史主义思想,清理"史学革命"的影响.作为负责人,翦老和郑老等都相当负责,重视史料、讲求客观、给帝王将相应的历史地位.近五年时间里,最终完成了<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等五十余种历史教材,是"文革"前中国史学界一次难得的合作,并取得了可贵的颇有建设性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语言随社会共变,而词汇反映社会的变动最敏感.在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第三阶段十年"文革"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十年"文革"给语言造成的冲击既猛烈又彻底,然而也最短暂.歌曲属于文化的范畴.在那场以"大革文化命"为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文化大革命"中,歌曲照例被打上了特殊时代的烙印.本文主要以<战地新歌>的歌词为例,讨论"文革"时期的语言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5.
秦简《日书》中的判断词"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判断词"是"的产生时代,汉语史学界纷争了几十年,而这种纷争至今还在继续.争论的原因是对传世史料的不同看法,所得结论也就大相径庭.本文将20年前出土的秦简<日书>中的判断词"是"的使用情况介绍出来,想必会给汉学界同仁一个信而有征的可靠结论--判断词"是"产生于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6.
金圣叹"腰斩"<水浒>一说,经鲁迅等学者的考证已为学界认同.然而,周岭于1998年在<文学评论>上发表长文对此定论提出了"质疑".该文经多家文摘报刊转载之后,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对某一问题哪怕是已形成了定论的问题提出"质疑",本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学术自由.问题是,周岭一文不仅考据欠妥,而且多有抄袭他人之嫌,却居然在刊物上公开发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学风问题.本文对周岭一文的误谬之处进行了逐条批驳,对此文涉及的学风问题进行了严正批评,希望能够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7.
"国际化"潮流和"国际史"取向于20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外交史研究中的兴起,是美国对外关系史学界面对国际、国内以及学术潮流的新变化而做出的一种反应和选择.美国外交史学界是在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上论说和实践着国际化,即学理层面、实践层面和组织层面.其中,学理层面的"国际史"取向包括了现实主义国际史取向、文化国际主义取向和国际经济一社会史取向三种基本主张."国际史"的方法论取向已经确立了其在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中的一席之地,并将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从句法结构看“钦定本”《圣经》的文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定本"<圣经>以其独特的文体对17世纪以降的英国语言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现代英译本<圣经>为参照,对"钦定本"中句法结构的运用进行了抽样考察与分析.认为"钦定本"具有语言简洁、文体正式规范、结构精简且灵活多变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形态研究"五四"新文学,他剖文学、自剖文学与民族自剖文学分别从内倾、外向和寓言的角度构建了"五四"主流文学的形态群落.民族自剖文学作为寓言形态在于作家以其民族代言人的身份来对"自我"进行无情的解剖,以期革除弊端,求得新生.民族现代性的焦虑是这类文学的情感焦点.<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凤凰涅槃>分别从政治、文化的批判向度及构建民族复兴的寓言方面形成了民族自剖文学的独特存在.与这种寓言特征相联系的还存在主题先在或主题的预设,叙事人与民族群体同构关系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根据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认识的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模式中包含着一个"是"到"应当"转化的难题.难题的症结在于对"认识"的理解.运用广泛认识论的观点,难题也就迎刃而解,相应地,对"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模式也就有了新的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