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对公安派文学活动和"三袁"文学交游情况的研究,历来多有不定之处,钱伯诚曾指出,明代崇祯二年武林佩兰居<新刻钟伯敬增定袁中郎全集>40卷本"其诗文先后编排次序极为棼乱",故其殚精竭虑撰成<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实有开创之功.而其中疏漏,又有李健章<袁宏道集笺校志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加以专门考辨.但长期以来对袁宏道年谱、诗文系年、传记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并非一两本专著就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图书馆学集资料、分类目录、校三方面论述《四库全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出现了数十种侧重不同、水平不一的《世说新语》校笺注疏本,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刘盼遂《(世说新语)校笺》:发表于1928年清华大学研究院编的《国学论丛》上。开了现代学者整理《世说新语》之先河。本笺本的底本明嘉趣堂本,共校笺153处,以笺为主,以校为辅。  相似文献   

4.
1983年至1984年,中华书局相继出版了两部校勘、笺疏《世说新语》的重要著作,一是余嘉锡先生所著《世说新语笺疏》(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一是徐震堮先生的《世说新语校笺》.两位先辈各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从事《世说》及孝标注的校勘、笺疏,完成了两部各具特色的大著,这在我国《世说》研究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余徐两家的笺疏与校注有一些共同点,例如他们所取的底本、参照本都是现今所知、所存的善本和精校本,如影印唐人写本,影印日本金泽文库所藏宋本,明嘉趣堂本,近代王先谦校本、沈宝砚校本等等,可以说汇集了各种善本的长处.其次,两家都重视注释.他们对《世说》原文与孝标注文的语言文字疑难、文物制度的不明难晓处都作了必要的诠释,为阅读提供了很多方便.第三,《世说》原文与注文涉及到大量史实和众多人物的社会、学术、文化活动,不少出自私家杂记,其史实正误、史地律令沿革、文物制度和变迁都有待考证.余徐两位文史名家于此都十分着力,都有许多重要的发现与收获.故无论余氏的《笺疏》或徐氏的《校笺》,都是集校、笺、疏于一体的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5.
十多年来,古籍整理著作不少,但精品不多。许多注释加翻译的本子,错谬迭出,粗疏文字难以卒读。而1991年12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诸葛亮集笺论》(李伯勋撰,以下简称《笺论》),却既显示着传统严谨扎实的治学功力,又具有丰厚创新的学术价值,正如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6.
刘宋刘义庆著、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一书,前贤在纠谬匡讹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其较著者有李慈铭、王先谦、程炎震、李详、刘盼遂、王利器等;近年来出版的余嘉锡先生的《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4年)、徐震堮先生的《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5年)二书,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精注细校,创获良多,代表了《世说新语》研究的最新水平.但盥手捧读之余,笔者也发现二书中有关词语方面的校勘或有未尽,或可商榷;兹不揣颛蒙,刊布校读札记若干条于此,敬祈方家教正.本文以袁本(《校笺》底本)为据,参以影宋本、沈校本、王刻本(《笺疏》底本)以及残写本《世说新书》.  相似文献   

7.
孙虹教授的新著《梦窗词集校笺》已于2013年12月在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一千四百余万字,集汇校、汇注、汇考、汇评于一体,汇校底本采用彊村丛书本《梦窗词集》,校本有31种之多,还有各类选本15种,几乎穷尽了与梦窗词相关的所有版本;汇注对前此各种注本不捐细流,广泛吸纳,但又推陈出新,纠正诸家笺注有数百条之多;汇考则以梦窗生平行踪为本,结合时、地、景而考之;汇评也有很多补充,仅过录海内孤本的批校语就有9种。  相似文献   

8.
日本幕末与明治时代接连诞生了两部《论语》新疏,一部是安井息轩的《论语集说》,另一部则是竹添光鸿的《论语会笺》。这两部新疏是日本儒学史乃至整个《论语》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两位作者也是著名的儒学家,但是在我国学术界,长时间以来几乎不知二书的存在,即使是日本学界,关注者及相关研究亦甚少。实际上,安井息轩于《论语集说》最为用力,在其晚年才得以杀青,而《论语会笺》也是竹添光鸿经过长期地修改校订而完成的会心之作。然而迄今关于《论语集说》与《论语会笺》的研究,大多都没有注意到安井息轩与竹添光鸿的校勘学成就,对于《论语集说》全无论及,而关于《论语会笺》则仅举其所用互校的本子而已。  相似文献   

9.
被尊为“一代词宗”,受到中外学者景仰的夏承焘先生,今年在北京逝世了,这是我国词学研究和诗词创作方面的一大损失。 夏先生与本世纪同龄(1900——1986),毕生著述宏富,主要的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唐宋词欣赏》、《唐宋词选》、《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龙川词编年笺校》、《辛弃疾》、《苏轼诗选注》、《词源注》、《读词常识》、《月轮山词论集》等;创作有《天风阁诗集》、《夏承焘词集》、《瞿髯论词绝句》等;而其《天风阁学词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则是他治学和创作历程的记录,反映了这位学者和词人成长的情况。其未刊著作尚多,有待整理。  相似文献   

10.
予二十余年来笺校《白居易集》,于白氏生平交游钩稽尤勤。旧稿《白氏长庆集人名笺证》既刊布于《中华文史论丛》一九七九年第一辑,迩来续有所得,积若干人,草成《白居易交游考》一文,以践河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之约。其所引白氏诗文之卷次则悉以影印宋绍兴本《白氏长庆集》(明马元调本卷次同)为主,庶几于治唐集者有所裨益,或免于如亭林顾氏所谓“买旧钱”之诮欤!一九八一年五月识于上海双白簃。  相似文献   

11.
学界研究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取得了丰富精深的成果,而对其诗文作品的探讨则往往集中关注《兰亭集序》等少数篇目,着意探析道教与王羲之此类作品内在联系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深入解读王羲之诗文、书牍、信札等作品蕴含的道教意象,对于全面把握一代书圣复杂多面的思想构成、重新认识其文学造诣和成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羲之是因为和王述矛盾激化而辞官的传统说法不全面.王羲之与司马昱之间、琅琊王氏和司马氏之间,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以及它们与东晋权臣桓温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导致了王羲之的辞官.所以说,王羲之的辞官是东晋门阀士族内部之间争权夺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王羲之《杂帖》全面展现了他的政治立场、处世态度和情感世界,从而折射出他在东晋名士中的典型性。《杂帖》作为研究王羲之的珍贵材料,其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文章紧紧围绕魏晋时代精神和书法自觉时代去阐释王羲之的书法所蕴涵的重要文化意义和审美境界,认为王羲之处在魏晋时代氛围中,受老庄玄风的影响,其审美情趣已经逐步从古趣质朴转向自然洒脱,而儒、道、释、玄的融汇,使士人崇尚清谈,寄情山水,从而将中和之美发挥到极致,形成传承古代精髓、独标新意的尚韵书法美学理念。王羲之守正创新而形成的中庸、中和、刚柔相济的书法,获得"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美誉,并雄霸书坛一千六百多年,使得帖学的潇洒流美之风成为中国书法史的主流。王羲之所张扬的神采韵味,从内容和形式和谐入手臻达神采和形质的完美统一,成为中国书法文化中最为亮丽的风景,滋润并影响了一代代书法大家。  相似文献   

15.
《]晋书.王羲之传》载王羲之在晚年"穷名山"、"泛沧海"之事。这并非一般的山水之游,而与其道教信仰有关。王羲之所游之"沧海",很可能在东海中的舟山群岛。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的文艺价值观具有强烈的融合性、转折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一方面坚决反对传统功利主义的文艺价值观;另一方面,他又十分重视文艺在传达“真情”、“真理”和“理想”上的独特价值和功能。这是王国维文艺思想在现代性追求上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东晋文学家、大书家王羲之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他的生命意识具体表现在痴迷道教,以增加生命的长度;以契阔谈宴、诗酒风流等行为,增加生命的密度;希冀建功立业、人格独立、精神不朽,以增加生命的亮度.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诗学中的意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的王夫之诗学研究中,意境论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一些当代学者虽然对王夫之的意境论给予高度评价,但在若干重要的问题上,未曾取得一致意见。本文认为,王夫之对关涉意境本质的情景交融说和超以象外说均有独到的贡献。这与他作为中国诗学的集大成者的地位是相称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兰亭序》真伪论辨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亭序》传为王羲之的千古书法名作.宋人开始对传世《兰亭序》是否为右军所作表示怀疑,但因缺乏出土文物的印证而不得深入.清代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学者对此进行考证,主要立场是否定此帖为王羲之所作.20世纪60年代,南京近郊出土的东晋墓志为《兰亭序》真伪之辨提供新线索,中国大陆学界开始进行比较严肃的学术争论,史称"兰亭论辨".这场论辨继承了明末清初兴起的实学思想和清代乾嘉学派的传统,围绕隶书笔意、文字出入、文章风格、智永依托《兰亭序》等焦点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20世纪80年代的论辨呈现出一种维护传统、驳论否定论者的走向,学者们不仅考证兰亭真伪,而且把反思的视角投向前期论辨,使学术研究趋于客观冷静的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出土的《高崧墓志》为全面认识六朝书法提供实物资料,"《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对兰亭现象作了综合探讨,真伪之辨日益深入.《兰亭序》真伪是关系到书法史、汉字发展史的问题,意义重大.围绕此帖展开的真伪论辨涉及了社会科学学术探讨的种种层域,对已成定论的学术观点进行新的探讨,体现了学术的开放性和独立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20.
在东晋朝廷偏安、内忧外患的政治条件下,东晋初年的文人书信体文学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作为东晋重要的士人代表,王羲之早期亦汲汲于政事,可惜世人多关注其书法,而其文名尤其是书信体文的成就却为书名所掩,治世之才亦鲜为人关注。从《王逸少遗殷浩书》的成文背景以及文章内容的分析可窥见其文才与治世思想,从而反映东晋历史条件下的文人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