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关于法家的道德思想,本文认为:第一,法家是讲道德的。通过公利,法家把法与善、法与道德统一起来,认为法是善的体现和保证,守法就是守德。第二,法家道德思想的核心和特征是守法。以守法为基础,法家论述道德内容与道德层次,以守法为核心把法家道德思想与儒家道德思想区别开来。第三,法家道德思想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价值。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道德建设都要求建立守法道德,而以守法道德为中心的法家道德思想的深入研究就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三晋法家思想的华与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晋法家思想是法家思想的主体。在中国法律史上 ,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现象是 ,三晋法家思想花开三晋 ,却果结秦国。文章从文化传统、时代特点、地理位置、思想影响、君主的贤否、用人的政策等方面 ,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目的是通过历史的考察 ,发现历史中那些恒定但却历久常新的理念 ,为当代的思考与实践提供历史的参照。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政治思想和法家的政治思想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来源,对先秦儒家和法家的政治思想作评述,可为我国目前的治国实践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屈原思想中存在儒家、法家、道家思想成分,这已为大多数学者承认,但是屈原法治思想部分却最被忽视,研究最不深入,据于此,讨论屈原法治思想将从屈原时代的法治思想特点出发,以屈原辞为依据,探索屈原法治思想的来源应是齐法家学派。  相似文献   

5.
官僚制理论,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建立在法律权威基础上的理性官僚制。法家思想中就蕴涵着这种官僚制主张,笔者称之为法家官僚制思想。本文以法家人物的著作为参考资料,对法家官僚制思想进行了梳理,将它从原著中的混沌状态上升到归纳分类的阶段,使之成为一个完整体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我国法律传统中蕴涵着丰富的法治因素和理性因素。法家官僚制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当前的吏治改革,建立法治化、理性化的职官管理控制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先秦思想家中,以韩非与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最早并且较全面地提出了监察思想。通过对法家著作的阅读、清理,可以发现他们在监察目的、监察原则及监察手段等方面多有论述。先秦法家的监察思想,是以“势”、“法”、“术”为中心展开的,并且强调“法术”在监察活动中的意义,对后世的监察活动与监察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以韩非为代表的“势不两立”的矛盾观和对道家“虚静无为”的处世哲学的转化,是先秦法家监察思想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过去人们对法家思想在秦历史上的作用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促进了秦的统一,但后期对秦的灭亡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把秦的灭亡归结于法家思想。秦的灭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归结于秦用法家思想统治而导致秦快速灭亡是缺乏根据的。统一后的秦王朝使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对于维护当时的统一局面是有积极意义的。历史上使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的朝代并不只有秦代,汉以后的政权仍然执行的“外儒内法”的思想,但并没有导致汉王朝很快灭亡。因此应对法家思想进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尽管历代学术界都不乏法家的研究者,但迄今学者们对如何界定法家以及谁是法家的“开山祖”等一些基本问题,仍未达成共识。法家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个源于孔门儒家的诸子学派。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说的“不别亲疏,一殊贵贱,一断于法”,即是法家根本的思想特点。先秦法家的真正“开山祖”是楚悼王时期在楚国率先实行“变法”的吴起。吴起之后,楚国法家思想的发展不绝如缕,最后由任秦丞相的楚人李斯做了思想总结。李斯的法家思想吸收了商鞅、申不害、韩非的法术之学,但更重源于慎到的“势”论;而李斯对慎到“势”论的接受,应该是以荀子为中介的。  相似文献   

9.
法家把法律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钳制、控制人们的思想,使“其言谈者必思轨于法”,“事断于法”。法家认识到必须把法律布于百姓并使明白易知,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这是法家法律思想中的积极成果;但它夸大法律作用,妄图把人们纷纭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思想统一到法律上去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以法治国,兼用术势,法为根本,术势为辅,是法家的基本思想。法的平等性、明确性、威吓性、现实性这四个特征,决定了法是治国的重要工具,而术、势是法得以实现的保障。法家思想对春秋战国及后世的封建主义法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纷争不断的战国时期,起到了整治社会秩序、富国强兵的积极作用,但其固有的弊端及秦统治者对法家思想的教条化,最终断送了秦王朝。  相似文献   

11.
从法理学视角探讨法家思想衰亡的原因,认为在立法思想方面,法家视法律为工具,片面强调法律的作用,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在法律实施方面,法家思想从重刑厚赏到以刑去刑的转变,无视社会形势的变化;一味推行文化专制,是它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分析其原因对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表面上看,法家曾猛烈地抨击和否定儒家的德教思想,明确宣布“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显学》),似乎法家绝意于道德教育。其实不然,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法家都有一大套开展道德教育以治国安民的主张,所不同的是儒家着眼于“导”人心,道家着眼于“顺”人心,而法家自有其独到的见解,着眼于“制”人心。法家主张以法教代替德教,以法治代替德治,通过法制的宣传教育和实行,重新组建社会规范,以控制人心,稳定社会,发展生产,其德育思想独树一帜:其德育内容是强化法制意识;其德育目标是维护君权,崇尚法术;其德育方法是因人之…  相似文献   

13.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发展的高峰,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现今正致力于法治建设的社会语境下,“法治主义”又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热门的语汇,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法家所提出的“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特色的分析,指出这种“法治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极端的人治,与现代法治理念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荀子是在山西这块热土上诞生的杰出思想家。他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不仅继承了儒家思想的精华,还吸收了法家思想中某些合理的因素,提出了“隆礼”与“重法”相结合的法律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得到了实际的贯彻。因此,要准确地了解中国法律思想的变迁,不能不研究荀子的法律思想。本文就荀子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关于国家和法律起源的学说,关于“隆礼”、“重法”的主张,关于“人治”与“法治”的见解以及人君在遵守法律方面的示范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荀子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5.
论韩非的法治思想与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韩非的法治思想与伦理观余光贵韩非在继承和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是,韩非同时又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因此在他的法治思想中,是否也继承有儒家思想?他的法治思想,是否与传统的...  相似文献   

16.
海瑞在施政过程中有大量法家思想的体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法需严峻、以示威慑;法不阿贵、官民平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海瑞施政中的这些法家思想的运用对革除时弊、缓和社会矛盾和发展社会经济,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秦代刻石文共计七篇,它们反映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对未来国家发展的规划设计,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先秦法家思想的接受和继承。主要表现在重视国家法令、重视分职以治吏,以及民俗的法律化和对确定的大一统王朝的追求。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解读刻石文我们还发现,秦始皇对法家思想不是一味地继承和接受,而是同时又有所发展:他并不遵行法家着意提倡、主张的君无为臣无所不为的"无为而治";他不再坚持法家非常重视的重农抑商经济政策,而是在重农的同时也为工商业提供了适度发展空间;融阴阳家思想要素于法家之中;主张偃兵息武。这些接受和发展表现为我们动态地认识先秦法家、客观地评价秦始皇提供了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华法律政治文化的渊源和主流,先秦法家政治思想有大量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客观、全面地剖析法家政治思想的特点,以古鉴今,对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乃至当下,无论是在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抑或是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生活层面上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儒法思想之融通,在历史渊源上呈现为"儒法同宗"的命题。管仲的思想是其实质依据,后来稷下学宫的《管子》将其文本化。李悝、吴起师儒而任法,开"儒家"向"法家"转变之先河。"杂家"尸佼曾为商鞅之师,其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杂以法家思想,亦体现了儒法思想的融通。"转关人物"的思想不但从学术源流上印证了法家出于儒家的命题,且揭示了法家的"政治家"本质,蕴涵了对传统政治法律文化中人物思想矛盾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法家思想的整体特征表现为注重现实的关怀,以追求功利主义为基本目标,非道德化倾向严重。法家以其独特的人性论(趋利避害)为逻辑起点,以君主之利为本位,建构了一套既有理论基础,又有政治践行目标设计的思想体系,这些都塑造了法家的功利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