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丹青"作为传统中国画的代名词,主要指向绘画的重要视觉因子--色彩,但也涵盖更广泛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哲理,具有鲜明的中国色彩.  相似文献   

2.
“丹青”作为传统中国画的代名词,主要指向绘画的重要视觉因子——色彩,但也涵盖更广泛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哲理,具有鲜明的中国色彩。  相似文献   

3.
贵州中国画萌芽于明初,六百年来它在继承中国古代绘画传统,汲取地域民族文化养分的基础上,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由一脉不为人知的地方绘画成长为中国绘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独特的风韵开放在黔岭乌江。文章从宏观视野对贵州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画的衍变轨迹进行了初步梳理,并对数十个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作了概略论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中国画在世界艺术界具有独特而非凡的成就,它的发展和西方绘画相比更具有发展的继承性。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中国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来适应时代带来的不同的欣赏水平和要求,并在其中得到发展和丰富。继承传统文化艺术是为了现代文化艺术有更好的创新和发展。在艺术上,民族性就是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条件和审美形式在艺术活动中的统一反映和表现。  相似文献   

5.
世界绘画主要分为东西方绘画两大体系 ,东方绘画以中国画 (水墨画 )为代表 ,西方绘画以西洋画 (油画 )为代表 ,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 ,由于形成民族文化的因素不同 ,造成了中西绘画的差异 ,了解了中西绘画的这些不同点 ,有利于在各自的发展中 ,互相取长补短 ,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是我国的民族绘画艺术中的精华,与西画相比,有其独特的个性,她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综合性绘画形式,正因为有了这一特性,才使她成为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枝奇葩,通过对“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具体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民族绘画的文化精神,也能更好地区分中西绘画的差异,读者能从中体味到形成这一独特绘画形式的根源: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传统绘画——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深遨的艺术境界、鲜明的民族风格,雄踞东方画坛的颠峰,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根据现有资料分析,中国画大约萌芽于战国和秦汉时期,形成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时期发展到高度成熟和繁荣的阶段,元、明、清三代,虽然中国画总的趋势已开始走向衰落,但仍然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把中国画继常推向前进。在中国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许多民族的画家都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证明,中国画并不仅仅是汉民族的绘画,而是我国众多民族绘画互相交流、渗透和融合所形成的结晶。但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对祖国传统绘画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各时代、各民族的画派、风格、艺术形式、表现技法不断演变、提高,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的中国绘画。继承优良传统是发展中国画的重要基础,但如何在继承中求发展,是中国画发展的生命线,吴湖帆将不同风格与流派融于笔端,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成功的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并对山水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国画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在世界绘画艺术中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体现出我国人民高度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通过认识传统中国画的形式语言特点及其折射的精神内涵,有助于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使民族感情得到升华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可以说是当代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球化对于中国画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既是无法回避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画艺术在迎接这一挑战过程中怎样有效地把握自身的价值存在,将直接决定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前景和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全球化就是要包容差异,体现多样化、多元化,民族正是世界的组成部分。无论中国画怎样“走向世界”,必须确立一个前提——民族性。中国画传统的精髓和魅力就在于它具有的独特的东方艺术特征和独到的审美理念——写意中的“精气神”、笔墨精神、绘画语言的高度程式化与抽象化。有坚守亦有创新,我们要按照“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思路寻求改革与发展。中华文化有着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中国画艺术也正是在广收博采、兼容并蓄的文化激荡中,建立起了具有东方民族特质和独特审美范式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为当代工笔画的复兴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工笔重彩艺术在新的语境下重现生机。但因为艺术家多有着迫切的发展心理,在国门突然大开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理论引导,故此在对异域艺术因素的借鉴上产生了盲目性。由于创作上缺乏对传统的承接,使中国画的民族性受到了忽略。工笔重彩画作为传统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因此,艺术家既要借鉴其他画种的长处,又要保持民族性;既要发扬民族传统精髓,又要表现时代特征,只有这样,中国重彩艺术的未来才会既有现代感,又能表达画家个性,并且在本质上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2.
传统绘画是现代美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陈少梅为代表的传统画家在美术革命的思潮中,坚持捍卫国粹,弘扬固有文化,使传统绘画向现代美术学科转型过程中其特有的艺术精神得以传承,发扬了民族的特色。陈少梅的创作实践和教育成果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世留下珍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元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第一个以少数民族贵族为统治核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是一个民族压迫和文化融和的时代。在绘画领域,出现了一批运用汉族绘画形式进行创作的少数民族画家。少数民族画家高克恭在与汉族画家赵孟颊、周密、邓文原、仇远的交游中,冲破民族的隔膜,将少数民族的绘画艺术融合在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中,体现出中华书画特有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4.
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进步、创新、交流。上海世博会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是人类文明精彩对话、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作为2010年世博会的东道主,怎样利用“地主之便”向世人作中国书画世博表达?怎样进行古老中华艺术与世界多元艺术的交流?本文对这些问题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艺术与设计内含深厚的“和”文化底蕴。文章从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书籍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雕塑艺术以及民间美术等各个艺术与设计领域分别阐述了“和”文化在其中的表现及作用,这对于提高现代艺术设计师的和谐文化素质,增强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民族特色,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彩画理论研究与建设严重不足,从水彩画本体语言、水彩画历史、水彩画与时代、水彩画与人文关怀、水彩画与民族传统文化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水彩画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关注点,认为应加强水彩画理论研究与建设,在研究中找到我们的文脉、找到我们的立足与出发点,不断探索与实践,让富有东方神韵的中国水彩画给世界艺术增添无限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书画艺术是国粹.在包装设计中运用能形成我们的设计特色与个性,而且起到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为了使中国书画艺术在包装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加强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更新观念,促进中国书画在包装设计中不断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在受到社会发展影响的同时,也推动了美术艺术的发展,为世界艺术史增添了重要一笔。首先介绍了中国画意境的独特性,然后分析了中国画的"民族情"与"世界性",最后就中国画如何保持"民族性"并走向世界做了一番探讨。只有坚持中国画正确的创新、发展方向,才能使中国画更加具有"世界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在画坛都占有重要地位,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各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出发分析和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发展历程,从而透视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历来有乐感文化之称 ,泛音乐化是中国艺术的普遍倾向。自古诗乐同源 ,千余年来诗乐虽分分合合但始终有纠缠之势。建筑因其抽象与和谐而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绘画是貌似与音乐距离最遥远的艺术 ,对于绘画中音乐性的挖掘 ,最可以揭示出中国艺术的泛音乐化倾向。水墨画这一中国绘画的典型形态 ,正是在阴阳律动、水墨晕章中展开的 ,“气韵”作为中国绘画的核心概念 ,对于音乐的借鉴不言而喻。中国艺术和文化的核心是道 ,道的演化轨迹可以大致归纳为 :“意” -“象” -“数” ,而道在其间不断演化和流转的程 ,无不渗透着音乐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