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近代教育家唐文治先生,江苏太仓特建立唐文治纪念室。1987年元月1—2日举行揭幕典礼暨纪念活动;唐文治学术研究会学术年会同时召开。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近两百人参加大会。唐文治(1865—1954)早岁从政,在清政府户部、外务部、商部历任要职,官至农工商部署理尚书。他参与和经历了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并作出了贡献。1920年后,长交通大学十四年,主持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三十余年;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工程技术和文史哲诸方面卓有成就的人才。全国解放后,唐文治曾担任中国文学院院长、苏南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唐文治是民国时期理学与经学大师,并且提出了系统的孔教主张,在民初的孔教论述中独树一帜.然而,他的孔教思想长期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这里尝试分析唐文治关于孔教的宗教性、重要性的论证及其复兴孔教的方法论,从而对唐文治的孔教观提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编写《国学大师唐文治校长文章选读》并开设选修课,是适应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新尝试。本文联系著名爱国教育家唐文治先生的人生经历和伦理观念,论述了该教材的校本特色、人文特点、道德价值和语言文字风格,为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试论唐文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清代为太仓州镇洋县)岳王市人。出身于清寒的书香门第。六岁开始读书,启蒙教师是外叔祖胡汝诚秀才。祖父与父母训诲极严,自己又勤奋苦学,十六岁便入州学。十七岁从王祖畲(紫翔)学古文辞和性理学,十八岁中式壬午(1882)、举人。次年,考入江苏学政黄体芳在江阴开设的南菁书院,受业于著名经学家黄以周,渐通小学和经学。二十八岁,中壬辰科贡士,殿试进二甲,朝考列一等。历任户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署,后改外务部)、商部、农工商部主事、章京、  相似文献   

5.
面对中国的民族和社会危机,唐文治提出新的文道论:文化、文章和文字的消长与民族存亡密切相关,普及教育、输入文明皆赖乎国文,文章可保存民族精粹、培育优秀人才,最终强国富民、复兴文化.他的新文术论既遵循"文章先明体制"的传统,又强调"出位之思"、诗文相生,列举44种写作方法,细致入微.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发端阶段,唐文治以其文章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作出别具一格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唐文治的治学理念与交通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有一批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近代大学。这些百年大学的文化风格、文化传统和精神的传承和形成,大多受益于著名校长的学识修养、人格魅力和办学理念。在交通大学,唐文治把“以明德为先,科学尚实”作为大学的使命和教育宗旨。唐文治先生以其深邃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育事业的忠贞不渝的追求以及为国储才的献身精神,为交通大学“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校风和“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教学传统的形成,为交通大学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每当收到师友们惠赠的著作,都欣喜几天,阅读前言、后记,翻看图片、目录,了解主要内容。而后存放书橱,以备日后参阅。可当收到余子侠先生馈赠大作《工科先驱国学大师——南洋大学校长唐文治》(以下简称《唐文治》)时,却一读而不可收。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近代一名著名的、并在高等教育上颇有建树的教育家,唐文治论师生关系颇具启迪.他提出“标准”学生和师道的概念,并以此对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进行阐述.他提出的师友理论在当今的高等教育哲学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唐文治是交通大学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他在1907~1920年掌校的14年时间里克服诸多困难,将学校办成享有东方MIT之称的大学。在这个过程中,唐文治自始至终都得到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的帮助。以此为基础,盛唐两人的关系从公务性逐渐扩大到各自的生活圈,形成公私结合的社交网。这种公私结合的社交网在各自事业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唐文治因学校经费和友人生活问题而商求于盛宣怀;盛宣怀也因子弟入学托事于唐文治,彼此关照,促成许多事情的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唐文治以"文理相通"的办学思想,重视以德育人而成为独树一帜的教育家.他的德育思想和育德方法,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一、德高为范的教育思想;二、以德立校、以德树人;三、文理相通、以文养德.  相似文献   

11.
《读易提纲》是唐文治先生所作《十三经提纲》第一卷有关《周易》部分的入门纲要。《读易提纲》虽为“开示初学读经门径”所作,但并非搜辑旧说,而是贯注了蔚芝先生对于易学的基本理解,是我们探寻蔚芝先生易学思想的重要途径。从《读易提纲》可见,蔚芝先生论《易》始终有一以贯之的精神,所谓“惟折衷于圣传”。具体来说,一是基于孔门解《易》之家法,强调通过象数义例来通达言、象并进而发明圣义,在象数义例的使用上以《十翼》为界;二则是在义理的阐发上同样以《十翼》为准绳。这不仅是理解蔚芝先生易学整体之枢要,也是“千古解《易》之准的”。  相似文献   

12.
唐文治高等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文治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主政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今日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的思想和实践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其众多的著述不但是研究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份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的宝贵遗产。通过研读其教育著作,文章认为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在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他关于人格、道德教育、学问与成才关系的论述,对于今天高级人才的培养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究学者的学术交游有助于了解学者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也是研究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陈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广西籍国学家,治学广及经史子集,著述宏富,影响深远,这跟他与陈衍、唐文治二位国学大师的师承关系和学术交游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唐文治 ,190 7~ 192 0年任早期交通大学 (原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大学 )校长时 ,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迎合时代需要 ,对该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如提倡以德为主 ,强调道德教育的作用 ;倡导学生“学成致用 ,振兴中国实业” ,培养“尚实”精神 ;采取“中西并重”策略 ,既引进外国经验 ,又致力于保存国粹 ;重视体育健身 ,开展各种体育教学与活动 ,等等。这些改革不仅为振兴中国实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而且为上海交通大学向现代工科大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试论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性理学大义》是唐文治为无锡国专教学撰写的最为重要的性理学教材.该书的撰写不仅与其在求学、治学中深受理学家志业与思想的影响有密切关系,也展现出其期以通过讲授性理学,发蒙民众、倡明道德、宣传仁政、挽救世运的治国救国之道.就其内容看,突出了"取法前贤,革新体例"、"注重道统,推重朱子"、"博观约取,发掘大义"及"含英咀华,辨别发微"的撰述特征,并因此而成为民国时期重要的性理学著作,对后世性理学的研究及教材的编撰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文治是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但既有研究对唐氏弃官从教的选择则鲜有探析,偶有涉及者亦简单地归纳为对清政府和官场倾轧的彻底失望.但分析唐氏辞官时的具体状况和其后来办学过程中的表现,会发现弃官从教的选择不是在心绪消沉的情况下所为,而是在社会转型中通过另外途径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主动追求.仕宦与从教,看似殊途的两种选择却寄托了唐氏作为社会转型期士大夫一以贯之的宏远志向.如果和蔡元培类似的经历比较,会解读出丰富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7.
“御选”是清代独有的诗文选现象,御选唐诗与清廷的文治思想以及尊唐思潮密切相关。它以清真雅正的诗风、温柔敦厚的诗教引导社会文化的方向,以唐诗的盛世之音渲染清代治世的清明景象,逐渐消解了文人对清朝统治的不满,较好地实现了文治。上有所倡,下必从之,御选唐诗所倡导的诗风也就成为诗坛普遍的崇尚。  相似文献   

18.
王文治是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王文治生平行年大致清楚,但关于其举进士年,诸书所载迥异,而其中一种权威性的说法出自著名学者姚鼐,影响很大,其实却是错的。本文兹对此略作考辨。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苏州大学前身之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的创办人、原江苏师院名誉教授唐文治先生,我校于1985年11月9日至10日举行了唐文治先生学术思想讨论会。近百名专家、学者以及唐先生的学生参加了讨论会。原无锡国专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给讨论会发来贺电,江苏省高教局、省社联也发来了贺信。因病因事不能到会,来信、电致贺的还有唐先生的学生或无锡国专的校友赵祖康、钱伟  相似文献   

20.
对于已经汗牛充栋的唐宋词研究领域,如何做到避复拓新?如何向纵深处开掘?刘尊明先生的新著《唐宋词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综论)》,作出了自己的回答。该著首章即以《审美体验论》为名,表述对唐宋词审美特性的新颖体悟。清人有“词之为体如美人,而诗则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