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伦理的内涵与和谐的构建是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对伦理内涵的正确理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伦理是对人伦之理、关系之真、道德之善,和谐之美、规范之据、人性之本的理性认识。生活的实践、社会的和谐、利益的实现需要理论的证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伦理的支持,构建和谐伦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平,是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发展的目标追求,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支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本文阐述了社会公平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政治关系和谐的保障,是经济关系和谐的基础,文化关系和谐的支柱,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我们要积极探索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环境;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实现文化公平,开创和谐文化;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化解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在一定意叉上,和谐社会构建根本上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也就是要实现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合理的阶层结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和谐社会构建要实现社会成员关系的融洽,这要求社会的阶层结构合理有序,合理的阶层结构又是和谐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这一科学论断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阶段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与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保证、精神条件和生态条件,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的内涵在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从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公平与正义,完善社会政策和措施,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统筹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辩证把握社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辩证把握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辩证把握社会发展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辩证把握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辩证把握活力与和谐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具体体现.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坚持辩证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各种关系,从而防止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和倾向性.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是以人为本,决定了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宽泛的理念,决定了和谐社区要为之注入实质的内容;城市最大的社会群体在社区,决定了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破口;城市社区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渠道,决定了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源自于和谐社区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好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和谐社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在于相互促进、夯实基础、良性互动。只有理顺了二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论从社会要素、社会交往、社会矛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一个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以及达到和谐的条件.马克思的社会有机论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举措的理论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必须以马克思的社会有机论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构想中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笔者在重温马克思恩格斯一系列重要著作基础上,认真解读其和谐社会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与和谐的思想观念,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研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弘扬延安精神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命题,“延安精神”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的老传统,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要实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必须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首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因为真正的和谐社会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不可能构建…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7.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