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洗心     
在南普陀寺里,我看到了这个词,或者,这不应该是一个词,因为,这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词汇,它不是约定俗成的,也不是历史沿袭下来的,它只是一个佛家的专用语。但是,在看到这两个字的瞬间,我还是有所感触,然后,停下,然后,深深地多看了好几眼。在这个寺庙里,到处能看到烧香拜佛的人,寺庙里是虔诚的一边念经一边拜佛的和尚,寺庙外,是无数的香客。有来此观光的游人,但更多的是本地人。有的臂上还挎着包,可能此时  相似文献   

2.
一幕幕往事浮光掠影般闪过,似水年华,如梦如幻,业已89岁高龄的吴素秋端坐在宽大的沙发里,微笑着娓娓道来.30年代的上海滩,吴素秋被誉为"四小坤旦'之首,红极一时,娇俏的纷相,绮确的台风,悦耳的行腔,甜润的嗓音,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顾盼生姿.  相似文献   

3.
乡戏     
很久以前,家在近郊,桑葚的红紫,杨桃的青绿,茉莉的皎白,菊花的金黄,曾是为我美好童年打底的绚烂,但总还是不及村里青石戏台上上演的那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戏曲,来得更加厚重浓烈。记忆里,最厚重的大戏台是用大石块砌成的,灰白的色调干  相似文献   

4.
她是一名漂亮的硕士,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民,然而,她却嫁给了他。她觉得这就是幸福,对于别人的非议,她很坦荡:爱,无关美丑,无关高低,是纯粹的,不带任何杂念的。我只是找一个真心爱我、疼我的人,不管他是天子,还是庶民。她的婚恋故事,让人们见证了一份纯真的爱情……  相似文献   

5.
我常想,尚未成人化的小朋友,是这个世界的眼睛和心灵,他们总是毫不掩饰,一语中的,让试图表演的你我忘记台词,做错表情……所以,凡涉及儿童的话题,我鼓足勇气尽量做到只叙述,不表达,只记录,不定义。6月,我们来读一些和儿童有关的书,当然它们不只适合儿童,祝天下的儿童和保有童心的大人,节日快乐。  相似文献   

6.
一吾人在集团生活中,不问其内容为原始的,文化的,不问其形态为家长的,封建的,或个人主义的,亦不问其色彩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均须有法律维繋其间而后可。谚云:『有社会则有法律,』此诚为千古不磨的金言。虽然,法律的内容,形态,及色彩,是随着时代流转的,变化的,层出而无止境。所以吾人在此变动不居的社会,要使法律能适应当前的社会,而维持牠永远不朽的生命,既应以创造良好的法律秩序为共同任务。惟欲完成此种任务,既不能不先从立法的改善做去。  相似文献   

7.
王贞虎 《社区》2011,(24):42
九层塔,翠绿的,浓郁的,挺立在我的生活中。九层塔,一把把,一堆堆,展现在菜市的摊架上。九层塔是一种叶菜植物,不论是在田园的一角,水沟的一隅,民宅二楼阳台上的保丽龙箱子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绿意昂扬,展现出对生命成长的喜悦;仿佛在告诉人们,它的成就和满足,就是在助人调和味觉。因此,面对那绿灿灿的盛情时,不要迟疑,不要推让,可以尽情地摘采,尽量地收割吧。它会在横向的发展中,用更丰富的绿叶,更鲜嫩的芽芯,达成你口腹的满足,增加  相似文献   

8.
彩绘your life     
色彩是一种个性,又是一种暖昧,它能剥夺你的特点,也能让你与众不同.现代人的看法就是我,表现我,绝对王道. 我国最早的彩绘司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最著名的无外乎敦煌莫高窟了,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彩绘壁画,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在我们今天看来,莫高窟成了叹为观止的文化艺术,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9.
楚人 《老友》2014,(10):1-1
正五千年的文明,从黄土高坡走来,怀着精卫填海的自信,怀着夸父逐日的坚忍,淌过黄河长江,跨越泰岳黄山。经历过冰霜似剑,经历过风雨如磐,向心的力量凝聚着我们,破万阻,排千难。筚路蓝缕的艰辛,我们尝过,河清海晏的欢欣我们醉过,梦的种子一路撒播,摇曳的风景,如霞光在前。  相似文献   

10.
牵手     
五年级的女孩儿,满脸伤疤,左手指只剩四根,右手仅有一根拇指……是什么样的爱,让她直面人生?是什么样的情,伴她健康成长?想知道吗?好,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扎着马尾辫的朱芷萱,今年12岁,圆圆的脸儿,大大的眼睛,本该标致的脸蛋,却  相似文献   

11.
语言本身的模糊性是造成语义模糊的重要原因之一。同音异义词引起语义模糊,重音、语调、停顿等导致歧义现象,都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共性。两种语言中导致模糊现象的语音成素也存在差异性:汉语的轻音承担着与英语的重音大致相同的辩义功能;英语的语调变化集中在调核,汉语的声调变化却以字调为基础而主要体现在调尾;除改变句意和句法结构之外,汉语句子中停顿的变化还能改变词性和词义。  相似文献   

12.
双重性——巴赫金狂欢诗学的基本哲学立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狂欢诗学理念下,双重性既是同一事物相反两极属性的对照共生,又是具有不同属性事物之间的正反对照共存。它与德国古典哲学中对立统一思想的区别在于:对立统一观是一种预设的抽象的观念形态,双重性思想则是对西方实存的鲜活的文化形态的具体体验和把握。巴赫金对狂欢节的非官方色彩的甄别,对民间诙谐文化的价值判断,对狂欢节的世界感受的阐释,对广场语言的辨识,对狂欢化文艺作品诸要素的分析,无不闪耀着双重性思想的光辉。双重性在巴赫金狂欢诗学中具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尽管"两种文化"冲突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但在中西语境下却有着不同的意义特征。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是因为"科学主义"的崛起,而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主义";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是一种对等意义上的冲突,而中国尚缺乏这种平等对话的基础;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形成了两类明显对立的身份群体,而在中国似乎并没有出现;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是因为科学明显高于人文,而在中国仍是人文具有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乃动乱与割据之世,该时期内南北政权围绕蜀道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通过对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蜀道争夺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的蜀道争夺战极为频繁,在中国历史上较为罕见;三国时期各条蜀道的使用频率较为平均,五代时期则严重倾向于选取故道和金牛道;三国时期蜀道争夺战多取用其中一条,而五代时期则数条同时进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秦汉时期颇为重视蜀道建设,以至于三国时期蜀道的畅通性仍保持良好,而隋唐五代时期故道长期作为官方驿道,便于行军打仗;与三国时期相比,故道在五代时期的军事地理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三国时期曹魏以长安为伐蜀基地,与五代王朝多以凤翔为伐蜀基地不同。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98—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DEA模型测算中国绿色农业产出和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并分析其省际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已经初具绿色转型的趋势,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均上升;中国绿色农业技术效率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仍然低下。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地区效率依次递减;全国省域间效率绝对差距没有缩小趋势,但相对差距明显缩小。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各地区内省域间绝对差距均没有缩小趋势,但东部、中部地区各地区内省域间相对差距存在缩小趋势,而西部、东北地区没有缩小趋势。全国2/3的省份绿色农业技术效率低下但处于增长态势;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宁夏、新疆陷入效率低下且呈下降态势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16.
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相异所致人们思维差异之维入手,文章就东西方人们的思维模式以语言符号物质化同、异性表证进行了的分析和探讨:认为认识精神和思维模式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思维模式的相异导致了语言符号逻辑组合的异性和审美意趣价值观的异性。但对某个意指对象认知共识奠定了跨文化跨、跨语际人类交际活动的基础,故建立在“和而不同”认识关照的翻译原则是跨越由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思维模式,实现成功交际的思维认知转换的“一般原则”,它有助于译者在具体的译文活动能从“形而下”的思维过程升华至“形而上”的思维转换过程,再从“形而上”的一般认知回到“形而下”的微观操作。  相似文献   

17.
探究公立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推进高校依法治校,促进高校和谐管理正日益成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从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学生的管理应当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正确认识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把握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原则,探究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有人认为二眼井、四眼井等以井为胡同名的称谓始自元朝,并以北京有很多带“井”字的街巷、蒙语“水井”的发音与胡同读音接近等为证据,“假设”胡同与水井有关,即胡同源自元代蒙语水井。经笔者考证,以井为名系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早在建元前已经存在;北京带“井”字的街巷并不多;北京的水井主要分布在菜园圃和大街上;蒙语井的发音明显与汉语胡同读音无涉,胡同与水井无关。  相似文献   

19.
教育研究中的原创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研究原创性问题的提出 ,标志着中国教育研究的理论自觉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开始走向成熟。教育研究的原创性具有问题的原发性、素材的原始性、方式的独特性、成果的创造性和影响的引导性等特点。我国教育研究的原创性缺失主要是由文化传统中消极因素的影响、独立思考和个性言说的惰性、研究评价重量轻质的误导、研究者学术道德的失范等导致的。要提高教育研究中的原创性 ,必须注意增强教育研究的历史使命 ,开阔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 ,强化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 ,明确教育研究的质量追求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几个时期的文学现象特令人玩味,建安文学是一代乱世下的兴盛;唐代文学是一代治世下的繁荣;明代前期社会状况较好,而文学不兴,后期社会衰败,而文学崛起。现就建安文学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土壤作一具体分析,以揭示建安文学一代兴盛的生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