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诗赋的骈偶化进程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六法海》说:"自李斯《谏逐客令》始点缀华词,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点缀故事,是骈体文之渐萌也"。骈偶化倾向虽萌芽于周秦两汉,但从汉末魏晋始才成为诗、赋创作一种自觉的形式上的诉求,至南朝宋,诗、赋骈偶句比例发展至最高峰,齐梁以后则比例下降,表现出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形式均衡美、对称美、和谐美的理性思考。本文拟考察此一过程中文人创作心态上呈现出的对骈偶化的"部分趋同———过度趋同———理性认同"的阶段性特征,并揭示其对诗、赋文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骈偶,以其独特的呈示方式,使《滕王阁序》的语言具有一种富于变化、又不失匀称的韵律美,在造境、抒情方面极尽其审美之功效。从形式规律上把握其语言特点,方可寻绎相关的情理内容。对“襟带”、“控引”二意的辨析,即是将这思维认识付诸表述的一个合理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楚辞与骈文     
“楚辞”具有特殊的句式特点 ,那便是以“兮”字为核心和枢纽的对偶型组构方式。它规定了句子内部和两句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基本节奏 ,同时也规定了句子必须以两两相对的偶句形式出现 ,从而使其具备了产生骈偶的基础和条件 ,并将这种骈对基因传给它的嫡子赋体文学。由楚辞到赋、到赋的骈偶化、再到用骈偶的方式作文章、最后在西晋形成骈文 ,汉魏辞赋充当了“楚辞”发展到骈文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存在着大量两两对出,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关联的句子。这类句子是对偶句的雏型。这种偶对结构按其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句间对和当句对;按其上句与下句之间的内容和意义关系可为正对、反对、串对、比兴对、互文对等;按其形式又可分为挑水对、共主对、貌词对、排对、长对,博对等。这些骈丝俪片后来逐步形成了精工对偶句、骈句、律诗中的对仗以及对联等形式,并且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骈体文。偶辞是中华民族在对称中求和谐,在均衡中体现整体性的传统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易传》七种十篇(又称《十翼》)的用韵、骈偶、排比、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的探讨与分析,展示出被称为“经之羽翼”的《易传》的文章修辞之美。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诗歌的模糊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解读的空间。唐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依托夜泊生活片断,精选意象,冷暖交融,为读者勾勒了一幅主旨丰富、意象模糊的素描图。以"模糊美"为切入点,从语义模糊美、句法模糊美、意象模糊美和主题模糊美四方面解读《枫桥夜泊》的模糊美,对模糊美学介入诗歌欣赏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散文体类繁杂,数量众多,成就较为突出。总体上说,从遣词造语来看,其文趋尚雕藻,风格渐入华美。就语言形式而言,语句流畅精炼,虽然骈、散兼行,但骈句数量逐渐增多,散句数量则有所减少,体现出散文骈化的趋势。谢氏各体散文内容不一,功用互异,其文风特点代表了刘宋前期文苑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8.
受高氏统治者继承北魏的文化遗产,文林馆的建立,邺城地区攀比成风,奢丽为美的社会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东魏、北齐文章出现较为显著的骈化现象.这种骈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骈体的运用范围变广;文章中出现大量的偶句及许多骈文常用的句式如四字句、六字句、四六句等;铺陈夸饰,文采富艳.东魏、北齐文章的骈化表明其艺术性获得很大的提高,已不是质朴无文,理胜其词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自文字至文章》中论及我国语言文字时,曾经颇富卓见地指出三个层面的美,他写道;“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笔者拟从以上三个层面将我国律诗(以下简称汉诗)的偶句与英美诗歌(以下简称英诗)的偶句略加比较,以见异同.  相似文献   

10.
俄国形式主义诗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等手段已成为内容的一部分。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中,节奏和韵律则反映为“形美”和“音美”,作为前提和手段为实现“意美”服务。因此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中,意美、音美、形美是一体的,形式成为诗歌话语的内容并作为手段为意义服务,使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语义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汉语是话题突出语言(topic prominent language),句子的基本结构是话题+说明,而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subject prominent language),句子结构是主语+谓语,主语在句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要求意足形完。本文通过翻译实践,讨论了汉英翻译时根据句子话题来确定英语主语的理论及操作策略,并以此实现有效再现原文语句的交际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汉语的对偶在英语中找不到完全对应的修辞手段 ,英语的Antithesis和Parallelism与汉语的对偶只是部分的对应。本文讨论了汉语对偶句英译时的形、音、意问题。至于形 ,英译时可有重形和不重形两种情况 ,过分重形可能会有违于英语的句法规则。至于音 ,汉语和英语都讲究音美 ,但二者实现音美的手段不尽一致。至于意 ,可根据具体情况或直译或意译 ,以最大程度地再现汉语对偶句的深刻意境。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英语抽象名词在句中的翻译技巧,以及如何使用抽象名词改变句子的结构,从而充分表达出恰当、合乎汉语习惯的翻译,给人的思维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不仅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而且还非常简洁明了.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序在句子中不仅起着语法作用,而且还传达着特定的意义。在同一概念的若干句子中语序不同会产生一定的语义差异。文章就英汉语序作些简单的比较及翻译,归纳出英汉语序的异同以及在句子中的常序和殊序,帮助人们正确地理解英汉不同语序句子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5.
简议科技英语翻译长句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科技英语中长句的结构特征,利用实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科技英语翻译中长句的一般翻译步骤和常用的翻译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科技英语中 ,表示隐含因果关系句的形式很多 ,正确理解隐含的因果关系句 ,发掘科技英语原文中的各种隐含意义、含蓄关系 ,对英语翻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这种隐含的因果关系句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并探索出一些有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制约了颜色词的意义演变,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又折射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很多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较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本文运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理论,对"颜色词"在英汉文化交际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的异同,及产生的原因.旨在增强人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促进异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英语否定句覆盖面很广,所以翻译英语否定句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英语所有否定句中,带有情态动词的否定句(即情态性否定句),由于受情态动词的语义限定,一般比较容易翻译;而翻译不带情态动词的否定句却比较困难,这里涉及到许多因素。文章重点研究英语非情态性一般否定句的五种类型,并指出它们的顺译和倒译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汉语、英语拟声词异同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拟声词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词汇和语言现象。拟声词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汉语和英语词汇,增强了它们的表述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文字音响的渲染起到了理想的修辞作用。拟声词用声音反映知觉与意识,形成声音与知觉之间的呼应与共鸣,使很平凡的句子变得生动、鲜明、逼真,从而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因此,人们研究探讨英、汉语拟声词,分析比较它们的共性与个性,通过对比加深对它们的了解,将对英语和汉语的教学与翻译工作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就英语语音的拟音与象征意义的关系进行探究,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研究和欣赏英语诗歌。英语的语音的拟音与象征有密切关系,英语诗歌中的一些语音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尤其在英语诗歌中,常用语音的象征意义来表达一定的意图和情感。了解语音象征,对于理解英语诗歌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