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互联网+教育"样态下教师所呈现的群体-社会性、个体-生物性和超体-数据性的生命特征是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能动表现。在"互联网+教育"样态下,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的生命性回归是实现"互联网+教育"中生命与生命相遇的主要途径。在"互联网+教育"样态下,教师生命性专业成长是师生关系由共在时空走向差异时空、专业知识由预设生成走向自主定制、学习方式由拟自由选择转向真自由选择、教师由个性缺失走向职业缺失的现实之需。基于"互联网+教育"样态下的教师生命特征和教师生命性专业成长的现实之需,构建"互联网+教育"样态下的教师生命性专业成长体系,这是实现教师个体生命性发展与群体性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关键在于打造高水平专业。打造高水平专业,关键在于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高职教师生态位,是指高职教师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功能维度上所呈现的"态"与"势",具体表征为高职教师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所属的层级和类型,决定高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发展需求。培训是影响高职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生态因子,基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进行分段、分类、分级"三分式"培训,实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诉求。然而,违背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和最适度原则的高职教师培训,意味着高职教师分段、分类、分级培训的生态位失衡。因此,高职教师培训应基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从培训方案设计维度、培训过程管理维度、培训方案改进维度、培训基地建设维度构建"四维一体"的培训生态位,坚持"问题式"导向,精准把握培训时机,抓住专业发展契机,应用"第四代教育评价"范式,实施"辐射式"策略,进而落实高职教师分段、分类、分级培训,提升高职教师专业水平,推进"双高计划"建设。  相似文献   

3.
对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教师研究中的热点议题。各种教师专业发展取向所表现出来的弊端日益凸显,尤其是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有逐步"偏离文化"的趋势,因此对文化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文化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认为,教师知识来源于教师所处的"教育生态"背景,教师专业身份的获得依附于其所处的"教育文化生态",教师专业发展处在特定的文化生态中,是整体性发展与文化双向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教师第一"作为一种管理逻辑,是针对当前管理中出现的以重"管"轻"理"的管理理论、工具与手段为取向的管理目的和以"规"代"管"的管理方法被异化的现状而提出的一种人本主义管理思想。"教师第一"契合理想教师管理的价值诉求,并具有实践的可行性。从认识论角度来看,"教师第一"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是对人性假设与现代管理理论的反思与回应,意在营造一种以教师为本,把尊重、信任、培养、发展教师作为根本目的及终级目标的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从实践论角度来看,"教师第一"不仅重新诠释了当代教师的意义和价值、凸显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强化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还在明理、善人、治事、化物等方面予以进一步的推进,为成就一批好教师、促进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CiteSpace V知识图谱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教师教育研究权威期刊《教学与教师教育》(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8至2017年间的1 430篇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国外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包括"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我效能感"以及"教师教育实践变革"等4个方面。分析国外教师教育可知:在方式上,强调通过教师的自我发展来推动教育质量改善;在内容上,由"教学分离"转向"以学为本",重视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方向上,以构建教师教育发展体系为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在方法上,坚持问题导向,提倡多元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我国中小学教研工作经历了"初创定型期""停滞偏离期""恢复发展期""改革深化期"和"转型创新期"五个阶段。"教研"是学校教学与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实践样态,是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教研工作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效果不够明显、教研人员专业发展缺乏制度保障、教研职能定位不准、教研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由此,我们应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下,强化教研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致力于由关注知识传授的研究转向关注全面育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关注教育均衡语境中义务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其中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着眼点不仅在于教师本身,还应包括其区域性差异与均衡体系的构建。本文采用自编的"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量表"对桂林市1 800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行相关调查,并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桂林市义务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性别、学校所在地和学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效应显著;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性别、从教学段、学历、职称、学校所在地和教龄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教龄上可以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新手型教师、适应型教师、经验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等6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均衡语境中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策略:(1)给男性教师提供更加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2)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和课题研究能力;(3)制定和执行城乡结合部与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补偿性政策;(4)以教研共同体引领专业发展处于瓶颈期和高原期的教师。  相似文献   

8.
以文化生态学作为理论出发点,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通过考察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的实际状况,探讨了文化生态学作为指导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理论基础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教师教育实践在人与文化、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四重关系上所呈现的文化功能偏失等问题,阐明了少数民族的教师教育应该朝着培育文化生态方向发展的观点。其具体路径包括: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从"政策性补充"转向"文化性生成";教师教育机制的改进从顶层设计为主导转向顶层与基层相结合;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从专业资源的引进和接纳转向文化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教师教学研究从专业技能型转向文化反思型。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活动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涉及价值、主体、内容、进程、环境和路径等基本问题。基于对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的考察与梳理,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六个原理,作为对以上基本问题的回应。教师专业发展的六个原理包括双重价值原理、自主发展原理、全面发展原理、持续发展原理、生态发展原理和"经验+反思"原理。这些原理对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打造"G-U-S-C"四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国家教育政策的回应、思考和深化。实验区以促进师范生培养、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为目标,试图实现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带动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基于系统论视角,该实验区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的显著特征,在系统论的整体优化律、协同和谐律运行机理下,可以构建"G-U-S-C"四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师质量提升最为有效的途径,也是当前各国亟须解决的教育难题,深受国际社会的关注。以2018年进行的第三轮次TALIS项目相关调查数据为依据,OECD发布的TALIS2018报告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聚焦点,以教师专业精神为核心,构建了由11个主题和五大“支柱”构成的教师专业发展基本框架。当前全球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具有实现持续性、工作满意度较高、开展合作活动和拥有教学自主权的共同特征。在以OECD为代表的国际组织致力于推进全球教育治理的背景下,未来的全球教师专业发展将呈现专业标准趋同化、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增强、专业合作程度加强、教师领导力彰显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依托良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德国通过"精心选拔教师、精细设计培训"的特色教师培养体系,打造出了一支"敬业、专业、职业"的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我们应借鉴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经验,有政策、有组织、有计划地打造一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市场经济时期竞争的加剧,给高等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无论在教学、科研以及身心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需要积极地寻找造成压力的原因,比如科研压力、社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都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要素。具体的应对措施则需要学校、教师、社会三方面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建构科学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尤其是要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稳定的教师职业忠诚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忠诚最显著的特征。然而,当前教师职业忠 诚度在教师队伍中整体上呈衰减态势,有的教师甚至发生职业疏离与异动,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学校管理缺乏对教师的人 文关怀也是其重要的一种原因。领导者确立新的教师观与教师管理观;无私地放弃自己某些特殊权利;智慧地践行多种人本 化管理措施,是学校管理提升教师职业忠诚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15.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通过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师德观的介绍,认识师德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新时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解读,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新时期大环境和小气候下,观照现状,高校师德缺失存在学校和教师两方面的问题,表现为1.学校重硬性指标、轻软性考核;重业务、轻教学;重学生、轻教师;2.教师教书不育人、在岗不敬业、德行不规范、学术不端正;最后,提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铸师魂、崇师德、正师风、精业务。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教师资格证“国考”给师范教育带来极大挑战,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担任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需认真研读和把握教师资格证“国考”的相关精神,结合师范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从而实现将学生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教师资格证“国考”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时间和空间得到迅速拓展。教育时空拓展正如一把双刃剑,给教育活动的实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在享受机遇的同时也要迎接教育时空拓展所带来的挑战。通过分析教育时空拓展的内涵与表征,发现教师专业成长正处在社会化、终身化与数字化的发展大潮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育时空拓展带来的机遇,同时慎重应对由此面临的挑战,不断提高应变能力,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爱沙尼亚的启蒙圣母”的塔尔图大学是爱沙尼亚最早开展师范教育的高校,既反映了本国职前教师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发展的缩影。塔尔图大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经历了从通过技能提升获得教师职业身份、培养理论基础夯实的从教人员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嬗变。在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中,构建了以培养教师候选人的综合素养的课程目标,依托主题将教师教育知识统整为课程内容,推行“反思—探究”教学策略,优化课程实施方式及依托信息技术,完善课程评估手段,彰显出课程内容注重时代性、课程设置以学习者中心、课程谱系理论与实践有机交融以及课程制定与实施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翻译专业教师职业素养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翻译专业教师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应从翻译专业教师职业化、推进翻译专业教师教育培训、建立科学的翻译专业教师职称评审与考核体制等方面,促进翻译专业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自身的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逐步提升,但与国家要求的学历目标仍有相当距离。小学教师尤其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趋势明显;教育经费和教师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影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快现有师范院校结构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开放化,完善我省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探索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模式,加大教师教育的投入力度,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持续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