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界学习的对象,作者通过自己在德国接受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经历,提出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认识,同时对比中国当前的职业教育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是我州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而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提高职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优化知识结构、健全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大基地建设、开辟新的引进途径和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为我州职业教育建设一支能适应21世纪职教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有效的教师培训。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要注意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的有效性,要重视单纯的培训环境和复杂的现实教学环境之间的差异,要关注培训主体教师的成人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凉山州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凉山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文章提出:以教师科研素质的提升为抓手,通过构建有利于凉山州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4321”培训模式和相关政策体系,加强骨干教师培训,从而促进广大知识型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建设一支适应凉山教育发展需要的、有良好专业素质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所高校最为宝贵的财富。加强高校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大计。探析了当前高校教师培训面临的挑战,提出加强高校教师培训的若干对策,旨在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德国职业教育因学者倡导、政府支持、义务教育的普及、资源缺乏、科技发展等原因而发达。在发展中,德国职业教育形成了法律完备、体系完整、有系统的职业指导、充足的经费、严格的考试、在普通中学设有职业预备教育、强制而普及、有培训合同、通向大学和双元制等特征。近年来,德国职业教育正走向国际化、高层化、注重基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准入机制是德国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德国劳动者素质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及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德职业教育教师准入资格、聘用程序、工作效果,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足、引进困难、资格认证制度缺失、培训力度不够等问题,应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扩大兼职教师比例,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职务(职称)评聘等途径,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我国高职教师存在学历层次偏低、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师资培训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应引入先进的职教理论,多渠道进行"双师型"师资培养,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职业教育立法已经远远滞后于职业教育实践需要,因此必须尽快修订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师资薄弱已成为影响其教育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了推进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建立和完善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制度势在必行.我国职业教育立法缺失对职业教育教师制度的专门规定,应在职业教育教师地位类别、任职资格、职称评定、师资结构、师资培养、福利待遇等方面以法律的方式予以明确,以吸引、稳定和壮大职业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从职前开始的观念基本确立,但职前教师教育仍在传统的技术型教师培养模式下运行,因此,构建可行的"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就"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的理论基础、培养目标、实践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适应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需要,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促进教师群体由技术型向研究型转变。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是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高职教师队伍。但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薄弱;教师准入和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师缺乏专业实践能力;缺乏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等。对此应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完善教师的准入和评价制度;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以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职业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增强,美国与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了解和认识,两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和经验也不断被其他国家所学习和借鉴,尤其是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更是成为国际职业教育比较研究的重点。对美国与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深入分析两国运用专业性、职业性和教育性“三性”融合原则在职业学校师资职前培养、准入机制和资格认证制度、职后培训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结果发现,两国职业学校在教师职前职后侧重阶段、准入机制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法律体系保障、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师资准入机制、“三性”融合原则的运用、师资队伍专业化等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共性。据此,从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设、职后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发展亟需提升教师教育质量。随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卓越幼儿园教师逐渐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主要任务。在此背景下,职业技能作为教师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对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提出了诸多新要求,主要包括由合格走向卓越、由部分走向整体、由技术性实践走向反思性实践等。同时,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的训练也面临着逻辑起点走向迷失、机制体制流于形式、课程教学热衷于形式、师资队伍各自为政等诸多问题。为了突破困境,应当做到:重建卓越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标准;全力保障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机制运行;构建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以卓越为价值导向的师资队伍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集中体现。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厘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以及总结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特点,是确立高职院校教师培养目标和理清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完整逻辑的前提。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现状,为探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有效策略指明了方向。因此,面向未来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需在“分段、分类、分层”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以“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特点为参照,对现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进行多维度的优化和重构,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600多所本科院校转向职教,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调整。传统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已不能适应转型下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新要求。因此,研究构建与转型下院校相适应的、系统的、可操作的、科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师资培训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针对当前职教师资培训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自身培训经验,建立了适合中等职业教师资培训的质量指标体系。通过有效的可?实施性方法推进培训工作,提出了职教师资培训的质量提升的具体实施途径和解决方法,从而提升了职教师资培训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在各高师院校不断强化“学术性”、强调“综合性”的追求中正呈现出不断弱化甚至缺失的趋势。事实表明,只有围绕专业价值塑造,务实地建构起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教育体系与能力训练系统,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资质量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师德教育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既影响教师素质的发展,又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的发展。在新时期,要用发展观的思想赋予师德教育新的内涵,从因材施教、青年教师的培养及如何理解和关爱学生等方面对师德教育进行探讨,从而使它变为教育的源动力,开启心灵的钥匙,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