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现代化进程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的过程,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且要结合好,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否则就会导致理论和实践上的迷误。极左思潮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其根源正是由于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之初,没有解决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没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好,使其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干扰,甚至破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形式。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从而形成具有各国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八十余年来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在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 ,实现了两次伟大的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 ,也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建设 ,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和研究马克恩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72页)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总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不仅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要“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号召,而且亲自带领我们为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出了许多重要原理。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特点出发。”(第150页)也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只有弄清了中国国情的特点,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适应中国具体特点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1956年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具体论述了艺术要有民族风格与民族形式,强调中国的东西有自己的规律,并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和革命表现形式的讨论,在哲学高度上重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系列关于“中国化”基本原则的重要论断,内蕴普遍原理与民族形式(共性与个性)、中国化与国际化、传统性与现代化等多对哲学辩证关系,对于新时代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一,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其二,中西文化要从两个“半瓶醋”“有机结合”为“一瓶醋”;其三,批判性吸收和借鉴西方“织帽子”的方法来织好“中国帽子”。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袁成毛泽东同志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人、开拓者。他生前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也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但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涵义包括正确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中国实际.体现出民族特色.要有新的理论成果.同时.还是一种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从其相关性、整体性、系统性出发,把握其中关键:把马克思主义体系和精神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把主观世界改造与客观世界改造相结合,发挥马克思主义的能动性;把实践研究与理论建设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首先倡导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伟大的实践成功和丰厚的理论成果.但在晚年时期,也有严重的失误,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展,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就是:没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国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错误倾向判断失误,理论创新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深刻吸取了这一教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历史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辩证法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方法论的普遍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对社会主义在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辩证地思考,提出解决各种矛盾的辩证法则和思路,建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逻辑”.在辩证地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在现代化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和提炼升华,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与客观现实的时代辩证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成功实现了这一"结合",取得了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受过挫折,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总结了革命时期"结合"的经验,吸取了经济建设中遭受挫折的教训,又成功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了,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无疑,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整合与系统建构的任何一项理论成果,都旨在把它的基本原理体系与中国改革实际结合起来,因而马克思主义"三化合一"这一命题本身就内在蕴涵了其实践转向的政治立场和中国方向,也内在规定了它步入后原理时代文化产能和思想营建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定位:只有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并对之做出具有当代中国水平的原理层级上的拓展,才能使当代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科学价值源源不断地开掘出来,并从文本-理性的逻辑建构阶段逐步走向社会-实践的历史建构阶段。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门,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总结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创新,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我党的三代领导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以80年的艰辛历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认识论,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哲学认识论,从思想路线的高度,紧紧围绕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针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从实际出发,一次又一次地正确解答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如何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历了一个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发展的认识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三大历史性飞跃,具体生动地展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不断丰富的历史过程。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加强对"三大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伟大结合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扎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土壤发展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的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也必然会进一步发展。新时期,党中央再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建设,对我国道德建设理论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道德理论体系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我国的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都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众需要,进一步创新道德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中兴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它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再度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它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这一思想主导下,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它奠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点和民族形式,是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使之具体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基。中共二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深层次的完整的结合,是产生新思想、创立新理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既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和反作用社会存在这一基本原理的再现,是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在理论上提炼的结晶;又是人类理论思维自身历史地逻辑地演绎的必然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具有深远的意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引导我们继续前进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