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五四”精神就是陈独秀所概括的民主与科学精神,其实质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要求个性解放。从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等人开始的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启蒙运动,可以说无不与解放个性有关。“五四”志士们则把个性解放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台阶,发出了对人的独立人格的深沉呼唤。它唤醒了沉睡几千年的女性自主意识,终于在男子一统天下的教育领域中争得了几份女性席位,开始了男女同学教育的历史,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论“五四”新文学中个性解放主义者的悲剧焦素娥,陈政“五四”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个性大觉醒、大解放和大发扬的时代。但是由于以混灭人的个性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封建宗法专制主义力量的异常强大,以及个性解放主义者缺乏韧性的战斗精神和被庸俗生活所侵蚀,使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鲁迅、胡适作为思想启蒙者,大力提倡“个性自由”与“个性解放”,尤其是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女性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他们对封建传统伦理道德进行的抨击,对贞节观的批判,对两性关系的解读及对婚姻观的看法等,为中国女性的发展指明了出路。可以说,他们的女性观为唤醒中国女性思想觉醒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所谓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与人性发展同步”这一中国文学发展规律,实际上不过是对欧洲文学发展规律的套用。把“人性”仅仅归结为人的个性、人的个性的解放、个人意识、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等等,就把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批优秀作品排除在外。把作家人性自由的表达和感情的浓烈度作为衡量作品艺术力量的标准,认为人性的发展制约美感的发展,都经不起中国文学实践的检验,理论上也站不住脚。中国文学发展有其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个性解放和发展是衡量人类解放、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人的个性发展,并为人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要努力通过塑造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途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宫本百合子笔下的“伸子”与丁玲笔下的“莎菲”,在叛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虽然具有表层类似的孤独、自尊、多愁善感、以我为主的爱情观,但本质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物形象。莎菲是中国 20 世纪 30 年代追求个性解放、婚恋自由的女性典型形象,复杂而又真实,虐人而又自审,给人一种艺术的残缺美。伸子则是作者背离生活真实,臆造出来的观念化的追求所谓“理想”的女性符号,孤芳自赏、高大完美掩饰不了她给人的虚假感。  相似文献   

7.
“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的未来社会理想,它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平等社会、以人的自由个性为宗旨的自由社会和国家职权复归社会的超政治社会。对于如何通向“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提出了劳动解放和时间解放的双重解放方案。这种方案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未来社会实现方案,揭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现实的社会变革与运动的本质。“自由人联合体”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是世界左翼力量开展社会运动的精神旗帜和进行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尤其是中国对“自由人联合体”的赓续发展为世界共建美好社会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人的解放,指的主要是劳动解放以及社会解放。人之所以要获得“解放”,源于高扬主体自身超越秉性的内在要求,跨越当代社会发展卡夫丁峡谷的现实需要以及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客观要求。发展和完善人的劳动能力、自由个性以及社会关系,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自由个性”的理解首先是一种真正的“个人的独立性”,这种“个人的独立性”是一种基于“人本身”基础之上的独立性;“自由个性”还是一种基于“人本身”和“个人的独立性”基础之上的“个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个性”更是一种基于“人本身”基础之上的“每一个个人”个性独立、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生存状态。“自由个性”这一内涵表明了追求“每一个个人”的个性独立,自由及解放优先性与真正意义上社会平等和谐的统一是马克思学说的真正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0.
以“自由人联合体”为表征、旨在追求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想图景是每个马克思主义者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底座。邓小平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内涵,将人的发展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邓小平“人的解放”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解放提供物质基础;思想解放是人的解放的必要前提;发展教育,培育“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解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道论,具有一种对传统及世俗的以贵贱有等、上下有别为精神的社会等级秩序观念予以颠覆和解构的理论因素。从人性的真谛便是自然性出发,庄子强调各种社会关系及规范都是对人性的桎梏和斫伐,并意识到人人平等不仅是自然所赋,也是人性的本质要求。庄子将自由表述为“逍遥游”,即心灵的无拘无束,自由翱翔。表面看,这仅是精神的自由,但庄子的自然主义与自由哲学一旦与社会政治话语相衔接,必然走向政治自由的诉求。庄子在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对平等、自由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是中国古代个人意识觉醒的标志,其所包含的对君主专制政治的批判与声讨精神乃是中国古代政治法律思想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自由”思想渊源于对西方“自由”话语的输入。但由于文化传统、知识结构、现实语境、时代要求以及翻译等诸多原因 ,西方的“自由”话语在输入的过程中意义发生了衍变。最初的“自由”主要是个人自由 ,后来衍生出民族、国家自由的涵义 ,在现实与逻辑的层面上二者具有统一性 ,从而形成中国现代自由话语  相似文献   

13.
卢梭的政治哲学是一种立基于共同体的个体权利取向的政治哲学.在探讨个人自由的维护问题时,卢梭运用先验理性主义的方法实现了自由权利的重建.在探讨个人自由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时,卢梭的政治哲学转向对社会认同问题的探讨.从上述两大领域对卢梭的政治自由观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可以消除人们对是否存在"两个卢梭"问题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王小波作品中的“自由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波独特的人生道路以及他一以贯之地汲取诸如罗素等英美经验主义哲学和自由主义思想,酿成了他作品中的“自由主义精神”。王小波的“独创”性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罗素及其他西方哲人的民主、自由观念。对中国文化传统继承的缺失亦成了王小波文学作品的一个遗憾。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和思维以直觉和感性为特征,“兴”作为文艺鉴赏之初沟通心物、融合主观与客观的触发点,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的这一特征。“兴”的传统,就是倡举一种闻释的自由性,充分发挥鉴赏者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6.
“个体伦理政治”、“制度伦理政治”是政治伦理的两大基本类型。其中,任何一种类型在政治伦理的历史展开中都具有其发生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但都必须扬弃与超越。本文主要从五个层面具体地分析了两类不同的政治伦理之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立足于“制度伦理政治”,彻底摈弃“个体伦理政治”的思维,贯彻“制度伦理政治”优先的根本原则,同时又吸收“个体伦理政治”中强调个体道德修造的合理之资源。惟有如此,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成长才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公共理性论域中的“个人权利”话语是基于解决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何者优先的难题而产生的。它体现了社会整体论和社会原子论两大传统的交叉互渗,是二者的一种调和趋势。它主要表达了以公共的正义规范制衡私利、促进积极自由和公共利益、追求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适度平衡的理论旨趣。由于公共理性是一种关涉公共事务的实践理性,是公民社会的权利理性,因此,公共理性论域中的“个人权利”话语在实践中必然以公民社会的广泛协商为实践承载.以平等、合作的“善治”之良序为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18.
论Me广告     
Me广告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广告现象,它在推销商品的同时,传播一种与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不全相同的观念——个人自由和自我价值。Me广告以青少年为目标受众,其诉求策略、表现策略和倡导的价值观,一方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新生代青少年的需求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乃至我国的传统文化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严复的《群己权界论》无论是从译名还是从内容看,都忠实地传达了密尔的原意。所谓自由,就是"群己权界",就是政界自由,它与伦理学意义上的个人自由相区别。政界自由是从反对政府干涉的消极意义上讲的,按照伯林的区分,属于消极自由。严复在讨论个人自由和群体自由的关系时,无所谓孰轻孰重。严复的表达与其说是己轻群重,不如说是群先己后。所谓轻重是在价值优先序列上作出判断,所谓先后是在时间优先序列上进行陈述。他在虑及民族危机时提出的"群先己后",其根基依然是密尔的"群己一体"。在严复的思想里,小己自由始终是国群自由的前提和基础,其自由观念是个人本位的。  相似文献   

20.
论题指出,"公平责任"实际上是在用道德上的要求取代法律上的请求,这混淆了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间的重要区别.这种取代反映的是分配正义的观念,其极端化将导向全权国家的思想.提议应当坚持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和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所主张的"视法律为自由之基础的法律观",即个人正义的法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