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0年7月22日,美国史上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由奥巴马总统签署生效。此次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新设立了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是法定的、实行集体负责制的组织,其职责在于识别风险和应对新型的金融稳定威胁。中国目前没有代表性强的金融稳定监管机构,现行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也不能很好地实现金融稳定监管职责。中国应当在借鉴美国最新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关于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的规定的基础上设立代表性强的金融稳定监管机构,或者在完善现有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加入金融稳定监管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的设计目前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制是在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模式下实行三方定期联席会议制,这种协同监管方式对于有效监管还是不够的。根据我国金融形势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历程,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借鉴美国伞式监管体制,即美联储作为主导性监管者,负责协调其他机构监管者实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总体监管,而控股公司下属的子公司仍适用分业监管。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建立牵头监管人制度。由人民银行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总体风险进行监管,而银监会、证监…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各国在金融监管模式上虽存在差异,但几乎都采用了金融混业监管模式.经济实践中金融混业经营现象的出现,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使得我国金融分业监管模式的转型迫在眉睫.建立由国务院金融监管局统一监管,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金融监管局的统一领导下分业监管的"伞形"混业监管模式也许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2004年6月28日公布的《三大监管机构金融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中,首次提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并对其监管问题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这标志着我国在探索金融控股公司制度方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鉴于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主体目前尚不统一,本文立足我国国情,提出了适合我国实际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主体。  相似文献   

5.
构建科学的碳金融监管体系是保障碳金融交易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监管理论在监管需求、监管体制、监管效果等三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对探索碳金融监管体系和架构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登记监管等措施实施的实践经验来看,碳排放现货的金融属性决定了短期内可以将碳排放现货与衍生工具一起纳入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监管,长期则需建立相宜的监管规则。我国碳金融监管体系的架构应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结合,应在条件成熟时建立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的宏观审慎监管委员会负责识别、检测和控制系统性风险;在中国人民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碳金融监管部门负责碳金融的微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6.
“一行三会”先后成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我国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借鉴发达国家解决金融消费纠纷的经验,对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构建展开论述,认为我国一是在立法中引入金融消费者概念,并明确将保护金融消费者列入监管目标;二是加强对金融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的制度建设,以协调“一行三会”的监管行为;三是设一专门处理金融消费纠纷的争议解决机构,并引入ADRs。  相似文献   

7.
金融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构成政府管理经济的三大战略工具。离开有效的金融监管,无法成功管理我国经济转型中产生的各类风险和挑战。当前影响我国金融监管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金融体系存在广泛的隐性担保,准入壁垒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严重抑制金融业竞争,金融监管外部环境亟待改善;二是监管机构背负的多重目标间存在冲突,监管实践中难以同时兼顾;三是监管机构运作独立性不强、资源严重不足、问责机制薄弱,治理框架需完善;四是行政控制导向的现有分业监管结构日益难以适应金融混业经营迅速发展的现实,重复监管与监管空白并存,缺乏正式的宏观审慎框架,监管合作不规范,信息共享安排不完善:五是类金融组织发展迅速,与正规金融体系的联系日益密切,对区域性金融稳定的影响逐步显现,但其监管存在空白,且各地监管标准不统一。  相似文献   

8.
金融监管模式的博弈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应对,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模式作为基础和保障。在机构监管、功能监管、目标监管、统一监管等模式的乱象背后,何种金融监管模式才是更优的选择,是后危机时代法律和金融亟待解决的问题。机构监管并不是行业划分的标准,无论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机构监管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两者之间也不存在必然的替代关系。单一监管是金融监管模式中理念最为领先的制度,但这种制度仍需要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配合,并提高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管理能力。以目标为基础的双峰监管模式,既能做到金融风险的监管全覆盖,又兼顾金融消费者保护,是金融监管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法律监管进行了探讨.首先论述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必要性,然后从五个方面分析了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存在的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了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完善全球和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法律监管体系的思路,以期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经营者行为模式、金融监管体制和国际金融监管的比较,指出有效防范危机与激励公平竞争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实现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的"匹配"。并在透视中国现实的基础上,论证了中国当前"分业监管"的必要性,明确提出通过确立中国金融监管目标安全与效率并重的定位,奠定基础逐步实现中国一体化金融监管体制,实现对金融监管信息的共享平台,在金融全球化中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来保证中国金融监管调整的前瞻性,监管功能有效性和向统一监管过渡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11.
金融服务业的变革和一体化,促进了金融集团及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有两种模式:非金融企业控股公司和银行控股公司。在监管制度上,强调应实行综合监管与分业监管相结合,从传统监管方式向风险目标值法转移,要制定对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性的监管,建立内部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12.
论明朝财政监督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封建统治者为推行财经政策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大力实施财政财务监督。为此 ,建立了以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为中心的监察性质的财政监督体制 ,并制定和完善了有关的法律、法规。颇具成效的财政监督则促成了明初百年的繁荣和兴盛。明朝财政监督体制具有为君主集权服务的特征。同时监督机构的职责既有分工 ,又互相交叉 ,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网络。而财政监督机构又按行政区划来设置。这些都显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也正在向全球化深入发展,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因内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的金融机构组织创新方面,其中尤以适应当前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需要的金控公司最为典型。金控公司在拥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等经营优势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诸多风险,而对这些风险的辨析和管理成为其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在金控公司外部监管方面,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在设计有关制度安排时应树立金融系统稳定与发展的监管目标,坚持适度从严、适度前瞻的监管原则和健全统一的金融监管模式监管架构。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渐完善和基础金融市场规模扩大,我国已具备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条件。发展金融衍生工具有利于市场投资者规避风险、降低筹资成本和拓展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建立有序的市场机制,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健全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是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关于推动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至今缺位 ,这极大地影响了金融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任务十分紧迫 ,其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应当通过立法和行政制度的创设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典当行业复建30余年来,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经营成绩,但是关于行业监管理论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监管制度建设亦存在不足.理论认知方面尤其对机构的金融机构属性认知存在偏差,在设立许可、典当行名称等方面也有误区.监管制度上,专门性行业监管立法理念陈旧、不合理等限制了典当行的经营自由,存在立法体例欠科学,个别制度规范设计与其他法规范相冲突,立法技术欠缺,法律概念使用不准确等问题.比较相邻部门法的立法例,考查国外立法经验,科学的典当监管立法模式应采用统一的《典当行法》,适当扩大典当行经营范围,使其回归金融专业监管体制,采取国家集中监管与自律监管相统一的模式,建立健全完善的典当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加强金融监管 ,提高金融监管效率是事关银行体系安全、金融秩序正常、金融事业稳健发展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 2 0年来我国金融监管取得了很大成效 ,也存在监管效率低下问题。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必须明确监管目标重点 ,健全组织体系 ,实行综合性监管 ,讲究监管方法与手段 ,强化法制建设和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厘清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阐明风险的生成机理实有必要。阐释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涵义和特点,认为金融机构顺周期行为、金融系统的网络风险、金融脆弱性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我国的表现形式,最后提出了如何通过宏观审慎监管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混业与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混业经营.中国也在分业经营的法律框架内,实现了实质上的混业经营格局.混业经营在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促使各国进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在吸取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从长远来看,我们应当建立一种高效的统一监管模式,过渡期间应当着力加强法制基础建设,加强现有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建立多元化监管体系,督促金融机构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