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进行了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影响因素与联盟知识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提炼出认知因素、风险因素、能力因素、成本因素和制度因素等五个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影响因素,并将高校联盟知识创新绩效的评价分为隐性绩效和显性绩效,并设计了实证模型及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本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效率是影响制造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运用超效率DEA方法计算了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和各省市制造业1994-2003年期间技术创新效率值。第二阶段是通过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检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规模、行业技术水平、企业创新管理与技术创新效率成正相关,市场竞争程度与创新效率成负相关,国内制造业的过度竞争及需求不足导致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3.
通过搜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钢铁企业近三年的能源消耗、环境排放以及财务数据,对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进行全要素生产效率分析表明,马鞍山钢铁由于企业管理不 到位导致综合技术效率偏低,应避免盲目扩张,着重提高其规模经济水平;山东钢铁以及太钢不锈由于技术创新不足导致Malmquist指数较低,应在节能降耗的技术上进行重点投入 。效率值结果分析表明,钢铁行业样本企业之间差异较为明显,河北钢铁、马鞍山钢铁以及武钢集团的新水使用、能源消耗、二氧化硫排放是其环境绩效管理的薄弱环节,若不加 以控制可能会对社会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相关钢铁企业应通过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减少三废排放、积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等得力措施,切实改善环境绩效。  相似文献   

4.
针对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行为绩效的特点,从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两个维度建立了知识转移行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一种基于满意度的评价模型.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具体企业进行算例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改进联盟知识转移行为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及理论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战略联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但是大部分战略联盟的绩效并不十分理想,超过半数的战略联盟归于失败。现有的研究缺乏对联盟绩效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为此,该文阐释了联盟绩效的概念及其度量指标和方法,以系统思维方式,从战略联盟的外部环境以及联盟体系本身,对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战略联盟绩效评估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以制造企业样本为数据来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用户特性、制造商特性和参与障碍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户特性、制造商特性与参与障碍具有显著影响;用户特性、制造商特性和参与障碍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将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成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阶段,并运用SFA方法,就市场竞争度、企业规模、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和产业绩效等因素对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总体并不高,呈上升趋势;技术成果转化效率略高于技术开发效率,区域间差异性较为明显;研发资本存量比研发人员更能影响医药制造业的创新产出;市场竞争度和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影响;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与技术开发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关系,产业绩效对技术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针对性地政策建议,以期不断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过程视角,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研究表明:知识显性程度、转移渠道丰富性、知识吸收能力、沟通与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都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机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要通过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提升知识的显性程度、构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的知识转移渠道体系、加强沟通与信任关系、加强组织学习以提升知识吸收能力等途径,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9.
涉农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整体和行业两个角度对200家涉农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利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涉农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处于非DEA有效状态,整体技术水平仍然较低,食品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种业水平最低。企业的创新资源配置存在一定不合理。研究还发现,涉农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倒U型相关,与股权结构、企业家学历、盈利能力和政府补助呈显著正相关。与企业家性别、企业家年龄、企业家技术背景,企业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国际化经营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在以前的文献中,国内外不少学者先后对战略联盟的定义、类型、动因、风险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但是对战略联盟绩效的研究相对较少。跨国公司寻求战略联盟的根本性战略动机是为了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以此作为评价战略联盟绩效的依据,展开对各影响因素与联盟绩效的关系的研究。目的是希望找出各影响因素与联盟绩效的关系,为跨国公司在战略联盟实践中如何提高联盟绩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战略联盟学习模式对于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往往带来损害,影响战略联盟的绩效。为了保障战略联盟的稳定性,需要建立联盟的交互式学习模式。交互式学习的目的应有利于联盟的共同利益,学习的重点应避开损害联盟稳定性的内容,并重视培育联盟企业独特的文化和运作机制,在联盟成员间建立起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12.
周建仁 《国际论坛》2012,(4):49-55,80,81
本文对国际关系领域已有的同盟解体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批评,认为当前有关同盟解体主要有五种解释路径,"目标实现说"认为同盟目标实现后同盟就会解体,"同盟类型说"认为进攻性同盟、对称同盟和非制度化同盟更容易解体,"国家制度说"则认为民主国家同盟更容易维持,而"国内政治说"认为国内体制变化、人口代际更替以及意识形态分歧会导致同盟解体,"军备同盟效用比较说"认为同盟解体与否与军备同盟之间的效用比较有关。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五种解释的理论逻辑及其不足,并提出了未来进一步推进同盟解体理论构建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3.
论战略联盟相互信任的前置因素之一:双方力量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利于提高竞争性联盟的绩效水平,力量对比关系是影响信任水平的前置因素之一。竞争性联盟各方力量的对比会影响联盟成员对未来的预期,当联盟内部力量对比均衡时,成员彼此注重长期行为,反之容易导致短期行为并使得信任关系破裂。本研究运用重复博弈理论解释了非均衡力量对比关系的竞争性联盟不利于联盟成员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而均衡力量对比关系的竞争性联盟则有利于联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14.
知识联盟是企业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方式,对企业知识联盟成因的研究是联盟模式、联盟治理结构、联盟管理机制、联盟绩效评估及联盟退出问题研究的基础。为促使知识联盟实现,以竞争性联盟企业为对象,分析了优势互补的企业知识联盟成因的理论基础,构建了优势互补的企业知识联盟成因模型及成因组合方式,进一步分析了知识联盟成因的效用函数。结果表明,联盟互补组合的存在是知识联盟成功的基础,联盟企业的预期收益是知识联盟成功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不完全信息下知识联盟内知识共享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联盟内各成员互相学习和知识共享,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分散于联盟组织的异质性知识,从而推动知识联盟的知识创造。由于联盟成员合作关系的长期性,即使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也可以把知识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视为无限次重复博弈的过程,而根据KMRW等定理,联盟成员最终会选择合作策略,即共享知识。  相似文献   

16.
企业跨国战略联盟是指不同国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而进行企业间资源跨国整合活动的一种长期合作安排,它具有联盟主体和资源整合活动的跨国性、合作关系的战略性、联盟主体的独立性、联盟伙伴关系的平等性和管理的复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章构建一个联盟间的合作研发博弈模型,研究如何通过选择合理的联盟结构和利益分配方式来降低联盟成员道德风险、增大投入量,促进研发联盟成功。研究表明:在不同的联盟结构和分配方式下,随着市场收益率的增大,联盟成员研发投入逐渐增大;不同联盟结构中按投入比例分配方式下的研发投入高于平均分配方式;不同分配方式下,集中研发联盟中联盟成员的研发投入高于并行研发联盟。  相似文献   

18.
高校战略联盟是高校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重要战略手段。站在不同角度可对高校战略联盟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种类的战略联盟肩负着不同的联盟功能。针对中国高校普遍缺乏联盟经验、联盟实践中存在诸如强制联合、契约执行不力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政府引导基础上的自愿联合;构建契约执行的监督与奖罚机制;由浅入深的联盟发展模式;联盟伙伴选择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9.
集群企业知识联盟有利于提升集群的整体实力。知识联盟是建立在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互利互惠基础之上的,企业是否加入联盟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分析。构建共生型产业集群知识合作的静态博弈模型,可为成员企业在参加知识联盟时提供策略选择。平衡企业之间的知识贡献和收益、提高吸收能力、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推进一体化整合是促进集群知识联盟形成并良性运转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