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中唐诗人白居易,是唐代一位高产诗人,同时也是七言绝句创作最多的一位诗人。在他今存三千八百余首诗中,七言绝句就有将近七百首。一生创作这么多的七言绝句,不仅在他自己全部诗歌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数量之多也居唐代诗人之首。但是,他的七言绝句在人们心目中并未产生多大的影响。在一些有影响的唐诗选本中,白居易的七言绝句能够入选的却寥寥无几。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选了六首,入选数居唐  相似文献   

2.
韦庄诗在晚唐盛名卓著,从三点可以说明。一是饮誉“秦妇吟秀才”可证;二是唐人选唐诗中,韦穀所选《才调集》在唐人选本中规模最大,遍选唐代名家诗歌千首,独韦庄入选63首,居全集之冠,足证影响很大;三是据诗人自云:“我有歌诗一千首,……斑斑布在时人口”(《乞彩笺歌》)。他对自己的诗歌十分自信,确实也看出时人是十分喜爱韦诗的。韦诗在艺术上有如下两点特色。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以诗解诗”与“以诗选诗”相互贯通。闻一多《唐诗杂论》以“诗人学者”的视角解读唐诗,推崇诗歌的情感力度、诗人的人格高度。闻一多《唐诗大系》则以选代评,以“学者诗人”的视角编辑情感力量充沛的唐诗选本。引领唐代诗风转型、强力表现人生痛苦及淡泊情怀的诗作,是闻一多联结《唐诗杂论》与《唐诗大系》的核心文本,理论研究与选本品鉴的诗学会通最终体现为才情与学识的交织。  相似文献   

4.
蔡正孙考论——以《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正孙是宋遗民 ,也是宋末元初一位重要诗评家 ,其《诗林广记》为世所重。蔡氏还编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二十卷 ,却罕为人知。此书选唐宋千家诗人作品 ,包括自己及大量宋遗民作品 ,分标三百格 ,并加评释。此书明清以来在我国罕见流传。郭绍虞《宋诗话考》考述蔡正孙著作 ,未及此书 ;《全宋诗》广搜博采 ,亦遗是书。本文根据此书所载有关蔡正孙的材料对其加以考论。关于蔡氏的生平 ,郭绍虞《宋诗话考》仅言其为谢枋得门人、宋遗民 ,称“余无可考” ;而本文则考证出蔡氏生年及生平大略。关于蔡氏的作品 ,《全宋诗》仅辑得二首 ,本文从《唐宋千家联珠诗格》辑出五十八首 ,并据此对他的诗歌创作情况作了考察。关于蔡氏的诗学观点 ,由于《诗林广记》所载只是前人诗话 ,只能从其所选作品及所附诗话中间接体现出来 ,而《唐宋千家联珠诗格》则有蔡氏大量的评语 ,是研究其诗学观的难得材料 ,本文据此对蔡氏的诗学观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诗家鼎脔》一书,历来认为是宋佚名或元佚名编选,惟丁日昌《持静斋书目》载此书编者为戴复古。此说虽不知所据,然据戴复古生平经历及与《诗家鼎脔》所选九十余位诗人之交游唱和之事实,可以作为《持静斋书目》之旁证,判定为戴复古无疑。《诗家鼎脔》可视为江湖诗派之微型选本,更是戴复古个人好友的诗歌选集。  相似文献   

6.
诗歌选本往往反映出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貌。《唐诗三百首》不选李贺诗,受其选诗标准、宗旨定位和所处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所制。清代科举试诗促成了诗学的复兴,古典诗歌则因现实的需要而面临新时代的扬弃。  相似文献   

7.
殷璠与《河岳英灵集》,前辈学者研究成果颇丰,文章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河岳英灵集》所选诗歌体裁、诗歌情感内容特征以及所选诗人职官品级等入手,考察殷编撰《河岳英灵集》的选诗心态。文章认为,殷璠《河岳英灵集》首先体现了其尊古心态,其次是流露出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对闲逸隐沦生活的向往的心理,再其次是该集折射出殷璠因怀才不遇而发愤著述的心态。这些选诗心态的影响,使《河岳英灵集》成为一部具有一定批评价值并且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选本。  相似文献   

8.
孙桐生所编《国朝全蜀诗钞》为重要的地域清诗选本,在巴蜀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虽然目前学界已有相关研究,但尚不全面。其体例为评选结合型,阵容庞大,编排合理。选源广泛涉及已有诗选、诗集、孙氏所记及友朋所钞、诗话、笔记、方志等方面。孙氏之所以编选《诗钞》,一为保存蜀地文献,二为光大巴蜀诗学。《诗钞》既大量入选性情诗,又不废有补风化之作和试帖诗,彰显了孙氏“崇性情、重教化、尚技巧”的诗学观。孙氏于所选诗人诗作的评语,也阐发了其于诗歌方面的见解:重神味、尚雄健,要有新意,语言要清丽淡雅。《国朝全蜀诗钞》在清至近代巴蜀诗歌选本的编撰史上不仅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还极具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有利于清代巴蜀诗史和诗学史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稼轩诗简论     
与辛弃疾同时代的陆游,以诗名世,也写了不少词,词亦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般的词选本都有陆游一席之位;辛弃疾以词名世,也有诗作,但他的诗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大凡宋诗选本或其他选本,一律不选他的诗,即使是辛之个人选本、选词、选文,亦不选诗,好象诗不存在似的。其实辛弃疾写诗也不少,现经搜辑可见的便有108首(76题),为词的六分之一略强,且其诗  相似文献   

10.
《魏风·硕鼠》是《诗经》中的名篇之一,现今的各种《诗经》选本、古代诗歌选本无一不选,全国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也选录了这首诗。古今学者对这首诗都十分重视,著文亟多。但其中有些问题,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臆说,以就教于各位专家。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刘禹锡在晚唐时期的诗歌创作情况与其在中唐时差别极大,元白诗派就此进一步发展为刘白诗人群。刘白诗人群最主要的诗歌创作活动有联句、诗歌赠答、诗歌别集和唱和诗集的编定三项,而诗歌内容主要是歌咏闲适生活;其词体创作则是就曲填词,著作也颇多。由于该诗人群在诗词方面的创作均取得了一定成就,因而对宋代诗词也产生了相当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音宋调”之谈已成公论。唐、宋诗歌风貌各异,两者并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但综合社会发展规律与诗歌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来看,宋诗并没有绕过唐诗的影响。宋诗中的晚唐诗风这一特殊文学现象即是这种影响的一个体现。从“晚唐体”在当时的盛况及宋初与宋末前后呼应的情形可见晚唐诗风在宋代的接受史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书法与唐诗作为两门独立的艺术各显异彩 ,延世久长 ,同时它们之间又有着实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就此相关问题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唐代书法艺术与唐代诗歌之联系 ;二是唐代诗人以书法为创作内容的许多篇什 ;三是书法艺术丰富了唐诗的内容以及唐诗对书法艺术的促进 ;四是唐代诸多诗人皆工书艺以及诗人书诗幅互赠 ,增进了情谊又致使书、诗并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诗与画的融合在唐代取得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进展,唐代题画诗集中反映出了这种进步。它开创和奠定了题画诗的基本体例,使题画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品类得以成立。唐代题画诗的开创之功主要表现在:它拓宽了题画诗的诗体范围,各体齐备,改变了前代仅局限于以四言和五言诗的画赞、咏画诗题咏的局面,尤其是以律诗评画,对诗与画的结合有重要的意义;在题画方式方面,出现了自画自题和画上题诗的题画方式,并基本完成了评画赏画手法上的探索;从题画诗人来看,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和刘商为后人树立了三种不同意义的典范。唐代题画诗对题画诗本身的发展和中国文人画的形成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孟郊、贾岛同是中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两人生活经历、遭际相近,且同以“苦吟”闻名于世,更兼诗风相似,再加上对当代和后代诗歌创作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故许多文学史和诗评家常将二人及诗作相提并论。实际上,孟、贾诗还有着很大的差异与不同:从诗体来说,孟长于乐府古诗,贾则工于近体诗人苦吟来说,孟是为生活而苦吟,贾则是为艺术而苦吟;从对生活的表现来看,孟多是以批判的态度诅咒黑暗的社会与痛苦的生活,贾则是较多的欣赏的态度去艺术地反映生活;从诗风来看,孟诗为清奇僻苦,贾诗则为清深幽峭,表现出不同的艺术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题注是唐诗书写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唐诗流传的漫长过程中,题注的本来面貌早已不为世人所知。作为唐诗自注的一个重要类型,题注的性质和形成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典籍注释,甚至不同于唐诗自注的另外一种重要类型诗中注。唐诗题注或注创作体式,或注作者官职,或注创作时间,或注创作地点,或注创作缘起,或注创作背景。这些题注在最初创作之时并非是注释,而是诗人创作时书写的署名、题记、诗记等内容在别集编辑时被以注释形式改写于诗题之下形成的。揭示唐诗题注的特征和形成过程,是今天重新认识和研究唐诗自注的起点和基础,同时也为探索唐诗别集的编辑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序是与唐诗密切结合在一起且同样精彩的文化形态。现存唐代伤悼题材诗序共24篇,占唐代诗序总数的2.58%,是唐代诗序的一个小类别,但它形象化地再现了300年间唐代文人感伤生命消歇、探索生命质量、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心路历程;不仅如此,唐代文化的诸多因素也借这类诗序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是我们解读唐诗以及唐代诗人所不应忽略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8.
披蓑负笠的外表、倚牛吹笛的行为,是“牧童”形象的基本特征。唐诗中的“牧童”有写实、象征两类,后一类“牧童”身上寄寓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艳体乐府诗是指内容香软、风格艳丽的乐府诗。它的首次兴盛是在梁、陈至初唐时期。到了中晚唐,李贺、张祜、温庭筠、李商隐等人又大力写作艳体乐府诗,使艳体乐府诗复兴。其复兴的原因:一是补写六朝宫廷乐歌,一是模仿六朝乐府诗。中晚唐的艳体乐府诗基本上已不入乐,多是借南朝兴衰之史针贬现实。尽管他们四人都写艳体乐府诗,但在新旧题的运用和表现风格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褚藏言选编<窦氏联珠集>为唐人兄弟同集之仅存者."五窦"之诗为唐人家族文学的一个样板.他们的诗于题材上虽亦各有所长,但总体风格是相似的,艺术水平一般,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是中唐诗坛大多数诗人的代表,七言绝句是他们写得最好的一种诗体.了解他们的诗歌创作,对认识中唐诗坛的总体风貌甚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