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尚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经典.为弄清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渊源与承继关系,不研究<尚书>是不行的.<说命>是古文<尚书>中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篇章.<学记>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如"教学为先"、"学学半"、"循序渐进"等,皆引自<说命>.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本文对<说命>之真伪、价值阐述了作者的意见,并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剖析.这在教育史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路易丝·厄德里奇的小说<痕迹>中"讲故事"叙事技巧的探讨,剖析了印第安人在"内部殖民"统治下的生存境况,揭示了白人殖民统治对印第安文化的迫害,分析了印第安作家对印第安文化传统的回归,对白人内部殖民压迫的反抗,试图消除主流社会对印第安人民的误解,改变印第安人处于社会边缘的"他者"地位.  相似文献   

3.
<长生殿>与<桃花扇>结构艺术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清朝康熙年间被人们誉为"南洪北孔"的洪升和孔尚任的<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昆腔传奇在对历史材料的剪裁、结构线索、结构布局等结构艺术方面的特点和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概括,并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施蛰存的<阿褴公主>与郭沫若的<孔雀胆>题材相同而大异其趣:<阿褴公主>注重市民趣味,把英雄传奇解构为世俗人生;<孔雀胆>强调政治功利,把爱情悲剧升华为"献给现实的蟠桃".二者的差异表现了现代文学的两种不同倾向:体闲与功利.  相似文献   

5.
<中庸>诚说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诚作为<中庸>的核心范畴,渊源于原始宗教崇拜,经孟荀的发展由一般德性之义上升为哲学范畴的高度,具有伦理与哲学的双重意义.<中庸>对先秦诚说给予总结的同时,又作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与同时代男作家纳丹尼尔.霍桑笔下的海斯特.白兰,作为维多利亚时代典范的叛逆女性形象为人们所熟悉。虽同为时代的反叛者,但相距近两百年的这两位女性形象,却具有迥然各异的性格特色。本文试从宗教对主人公心理内化、与文本中其他人物关系以及文本中反复出现的特定意象隐喻三方面,从多侧面观照两位女主人公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7.
韩国小说<炸酱面>在中国青少年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的原因在于,它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背景下,放飞了中国少年的理想之梦,并响应了中国少年寻找社会角色的期待视野,而且对中国少年题材小说的创作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8.
在<所罗门之歌>中,作者试图寻找一条适合美国黑人的发展道路.作为美国黑人民族的一个象征,主人公"奶人"被置于各种力量的牵引之中,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父亲梅肯·戴德的追求金钱之路,好友吉他的复仇之路和姑妈彼拉多的传统之路.他最终的选择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黑人民族应该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民族传统中寻求信心和力量,从而找到一条民族自强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上帝死了"使得西方世界的人们摆脱了中世纪宗教枷锁的束缚而获得了自由,但自由有时却成为了一种堕落和沉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哲学界兴起的对宗教信仰的关注反映了现当代人们对放弃宗教信仰的反思.美国犹太作家辛格力图在其代表作<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用文学的方式探讨宗教信仰在个体生活中的发生机制,用主人公雅夏的精神探索来印证西方宗教哲学思想中的相关理念,用雅夏的故事来阐明他所理解的上帝信仰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冠子,战国末期道家学者,隐居不仕,著有<冠子>一书.<汉志>及历代学者都说他是楚人.当代学者还从<冠子>与<黄帝四经>文字的比较证明他是楚人.本文进一步从<冠子>与<庄子>的比较,冠子与弟子庞的关系、冠子的鸟、鸠图腾意识论证冠子是西楚淮南人.  相似文献   

11.
对<白沙宋墓>一书注释引用的文献资料,提出了三点不同看法:一,墓室埏道,在司马光<书仪>卷七应该是"深若干尺";二,灌锡灌铁使墓室建筑结构坚固的方法,并未成为常规;三,纸明器用于祭祀,与随葬物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天命鬼魂、轮回报应观念与儒佛道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表现了浓重的天命鬼魂及轮回报应观念.这种观念是糅合了中国古代天命鬼魂观念及儒、佛、道等家轮回报应思想并加以世俗化而形成的.<金瓶梅>以这种观念指导情节构思和某些情节安排,解释人物命运遭际,使作品笼罩在迷信的氛围及人命天定的模式中,削弱了全书批判暴露现实的主题.<金瓶梅>中的天命鬼魂、轮回报应观念是个复杂的问题,多数为糟粕,只有个别地方艺术上或有可借鉴之处,应当作深入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看来岂是寻常色——邢岫烟形象审美作用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岫烟形象对于<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安排、细节描写渲染、烘托主要典型形象等方面起到了多种的审美作用,其突出表现在,一、金线贯串珠玑:映衬主线;钩玄拘影;抽丝牵藤.二、间色图案缀锦:浓淡冷暖相间;明晦疏密相映.三、云烟拥绕峰峦:使全书所反映的故事情节生动性和人物生活环境真实性进一步增强;使全书所反映的故事情节的延展性和人物社会生活的广泛性进一步扩大;使全书所反映的典型形象的立体性和多面性进一步显豁.由邢岫烟形象可窥见次要人物在<红楼梦>巨著中具有不可或缺的过渡、映照等妙处.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的细节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家宴、对话、手帕、小诗、眼神、微笑……林林总总的细节描写称得上其中的又一座"大观园".仅从小说描写"笑"的众多细节中便可感受到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的不少成语源于<圣经>,其字面意义与有些汉语成语极为相似,但事实上它们的语义并不对等,各自的文化内涵截然不同.从英汉传统文化的差异入手,对几个源于<圣经>、又常被误译的英语成语的文化涵义进行分析和对比,辩明了它们的正确内涵,并就它们在英汉传译过程中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陈子龙词的审美意趣.陈子龙有两个词集:一是<江蓠槛>,一是<湘真阁存稿>.<江蓠槛>写于青年时代,主要歌唱的是春天和爱情,凸现其名士风流,间有英雄迟暮之感.<湘真阁存稿>乃是明清易代之后的作品,自觉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手法,春情绮思中寄托着亡国之恨.从<江蓠槛>到<湘真阁存稿>,一以贯之的是风流婉丽的风格,但后者的审美意趣又有若干演进和突破,词蕴更为绵邈凄恻,包含更丰富的隐喻潜能.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的美国经济迅猛发展,而文化观、道德观、宗教观则大多继承了西方传统模式,作为生活在这一时代的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及其作品深受宗教的影响,他的代表作《红字》便是其经典作品。本文通过对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性格及命运的分析,探讨宗教对人性的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论艾略特的《荒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和评价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原>的路径很多,但有一条既不难走,又有意思,这就是将长诗的题辞当作入门的钥匙.该诗的那句拉丁语题词,概括或浓缩了全诗的主旨:即现代西方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就是那种"西比尔式"的"不生不死、即生即死、生不如死,死即是生"的荒原状态.诗人自己对长诗歌的解释和注释是必要的,但也不是最可靠的;最可靠的理解和解释应当到文本本身去寻找,而艾略特的文本又进一步证实了长诗题词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九月寓言>是张炜最为厚重的一部小说.文章从小说中"工区"与"小村"、"奔跑"与"停吧"、"地瓜"与"大地"等意象切入,阐释文本的内蕴,揭示作家选择的困境.在他面前横亘着一个巨大的矛盾:"现代文明"与"人文关怀"的二元对立.这注定了他要在"寻根"与"无根"的旅途上跋涉.  相似文献   

20.
曹操<短歌行>一诗千古流传,然而诗句"乌鹊南飞"中"乌鹊"指什么又比喻谁,历来颇有争议.本文从语言、文学、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系统地探讨了这一命题,认为"乌鹊"泛指鸟类,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鸟雀",在此诗中比喻东汉末年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