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日语流行语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流行语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一定时期内被人们喜爱并经常使用的语言。它们构词灵活多变,分布在各个领域,具有言简意赅、新奇时尚等特征。虽然许多流行语生命短暂,但它们与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连,从流行语中可一窥日本社会的全景。  相似文献   

2.
日语流行语是日语语言发展跳动的脉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遵循传统语法规则、随性创作的新语和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流行语如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百态,特别是日本人的社会文化心理。日本民众的心理动态对日语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日语流行语和日本人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入手,分析日语流行语蕴含的日本人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汉日语都有使用拟亲属称谓的习惯,但由于两国社会制度、结构及文化习俗等因素,在使用上又有很大不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日本社会老龄少子化现象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了日语的拟亲属称谓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着重就现代社会语言环境中拟亲属称谓进行汉日语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日语流行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日语流行语为研究对象,试图运用社会语言学、外语教学法等相关理论,概括总结日语流行语的语言特点,剖析其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高校日语二外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日语二外教学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蓓 《中南论坛》2010,5(1):38-39
日语根据文体的社会功能和构成文体的语言材料及修辞选择上的差异,可以分为文语体和口语体。现代日语以口语体为主。口语体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又可细分,形式上来看主要是句末形式不同。在写作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文体。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日语借词的借用类型,对现阶段搜集到的词语进行了分析整理研究,发现有"音译"、"意译"、"汉字借用"、"拉丁字母借用"、"特殊语法结构借用"和"特定动漫作品词语借用"六个类型。提出了如下观点: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日语借词虽数量繁多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规律可循。这些本存在于日语中的词语得以被汉语母语者借用并传播的一大重要原因是日本ACG产业的发达及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网民对ACG的热衷与喜爱。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汉语和日语在文字表记领域都使用汉字作为重要表记符号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在语音隐喻的层面,对日语流行语语音的认知机理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日语流行语的创造与语音隐喻有很大的关系。这为以日语流行语为语料来研究语音隐喻的可行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经济原则、模因论及语言的美学功能等角度,对日语流行语的兴衰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日语爱好者了解日语流行语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日语流行语,并应用于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外来语就是从外国或他国的语言中吸收、同化,被本国借用并被社会普遍接受后,在本国家的日常生活经常被使用的语言。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会根据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日语外来语的阶段演进,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日语在吸收外来语过程中,不仅促成了日语在标记和语音方面的改变,也改变了日语原有的传统促音音变规律和构词法规律。日本人善于模仿和学习,能够对一切优秀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并加以整合,这对一个国家的迅速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研究了日语外来语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并从语言学角度、心理学角度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日语外来语阶段演进与日本社会生活变迁。  相似文献   

10.
流行语的发展是当代社会语言生活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现代流行语较一般的词语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即人们对指称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观念、文化心态、审美取向等.文章试从语言美学角度探析现代流行语中体现出的美学特质,在特质性的把握中找寻其审美规律,把握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青年俚语作为正式和非正式用语之间的一种纽带,是世界上语言共存的现象。俄汉语也不例外。青年俚语本身不具备独立的语音、词汇构词体系,而是把标准语的语音、词汇进行改造,来表现鲜明的感情色彩。研究青年俚语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两国国情跟上时代潮流并且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更好地运用词汇。  相似文献   

12.
食品词在英语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反映。食品词及其由之构成的习、俗、俚语为英语语言增添了奇异的光彩和活力。文章探讨了英语食品词的特点和应用 ,把它用于教学、写作和词汇学研究中 ,使英语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现行日本汉字,主要指2010年改定《常用汉字表》中的2136个汉字,也指2002年日本规格协会制定的10040个JIS汉字。从汉字变异角度看,其中包括大量的汉语俗字,如变体俗字、扩散性俗字、佚存俗字,也包括一部分和制异体字。考察日本俗字变迁史,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字选择与趋向,纠正现行辞书对日本俗字的不当判定,这对于近代汉字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语习语的特征与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英语阅读理解和翻译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以从字面上理解的短语或句子.这些难以理解的短语或句子就是所谓的文化词语(culture-loaded words or expressions),亦可称作习语(idioms).英语和汉语都是世界上最丰富和发达的语言之一,都具有大量的习语.习语是语言的结晶,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使用的形式简洁且意思精辟的定形性的、文化承载量最为丰富的词组或短语,包括俗语、成语、格言、谚语、俚语、歇后语,等等.而这种文化词语的翻译和理解也正是我们进行各种跨文化阅读理解和翻译活动的难点所在.文章旨在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揭示习语的文化特色以及英汉习语之间的差异,并试图用归化和异化法对习语翻译进行阐释,提出英汉习语翻译和理解的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日本文化本质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日本文化发展演变过程的考察,认为日本文化在形成与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日本文化是在不断摄取外来先进文化营养中成长起来的,具有明显的外向性特征和随时进行"拼接"的文化结构机制,同时还产生了另外一个重要后果,那就是使之"本土化";第二,架构日本文化的主载体是日本的神道和中国的儒学,它们构成了日本文化的本质内涵,也是衡量和接受一切外来文化的价值标准;第三,每当日本社会危机发展到必须变革的关键时刻,日本人总是首先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为武器进行变革,最终使社会发生进步性的质变。  相似文献   

16.
日语的词汇中有大量外来词,表现出"兼容并蓄"的性质.形容词属于日语用言之一,从构词的角度来看,具有封闭性特征,和其他主要词类相比,一般认为日语形容词不太发达.但是日语中存在不少功能不同的形容词性词缀.表现出形容词丰富多彩的一面.日语合成形容词属于派生形态,而非复合形态,这是由于形容词的形态特征所导致的结果.从构词形式来看,形容词的构成一般也不涉及省略、混成等其他构词形式.通过小句词化形成形容词的语法操作颇为普遍,小句词化是词的词缀化结果.  相似文献   

17.
微型小说是一种千字以内的小小说,它最大限度地要求精悍与洗炼,不需要把整个事件写得完整、详尽,其目的是让读者从那些有字的地方发现形象,揣摩人物心绪;并且让读者参与其中,领悟作品中更多的内在含义、弦外之音,使无限的内容与有限的语言形成和谐地统一。简洁不等于简单,短小不等于干瘪,在有限的文字里传达出无限的意蕴。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里,微型小说在美国颇负盛名,并已经成为生活之神速的美国的俚语俗话,许多优秀的美国作家的某些最有特色的作品,正是因为用了微型小说这一手段,才得到大家的称赞。它对美国的生活、习俗或思想都有很大影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日语如何解读古汉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有+国名”和代词“有”为例,考察了其在古日语和现代日语中的翻译和具体使用,指出前者虽未被日语吸收,但是后者受训读的影响已经进入日语。并在古日语和现代日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古今中外 ,馈赠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手段 ,而在日本尤其如此。本文侧重探讨日本人馈赠的意识和行为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及特点 ,同时也触及中国的一些同类问题 ,以加深对中日跨文化交际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数字“七”在塔吉克族文化中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它常见于塔吉克族民间俗语、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及宗教教义中。文章从文化学的视角对数字“七”与塔吉克族文化之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数字“七”在塔吉克族风俗习俗和宗教信仰中的表现形式,并指出“七”之文化含义的形成与塔吉克族的宇宙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