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代乐府叙事作品按乐府类别、时代和叙事特征分类统计,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乐府叙事作品中戏剧因素的发展演变,揭示乐府叙事作品的反戏剧化倾向。这一倾向具体表现为四方面:一是作者由幕后走到台前;二是改人物语言为叙述语言;三是变动作性强为抒情性强;四是变细致描写为简洁叙述。乐府叙事艺术反戏剧化倾向的形成是乐府功能和表演形式变化的表现,是文学的自觉和诗歌审美观念发展的表现,也是诗歌声律追求与戏剧要求相冲突的表现。汉乐府叙事作品适应了戏曲"表演叙事"的要求;后代乐府则脱离表演"直言咏事",与戏曲"分道扬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歌。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讨论了结构主义对叙事形式的研究,认为这一研究建立在对叙事、故事和叙述三者的不同内涵所进行的区分之上。对叙事和故事及其关系的分析,涉及的是叙事结构,它属于文本本身的“客观形式”。而对叙述语态的研究则关涉的是叙述话语,与叙述者的“主观形式”相关联。叙事结构分析分别以托多罗夫对具体叙述文本和布雷蒙、格雷马斯对叙述逻辑图式的探索为代表;而叙述话语的分析则以热奈特对叙述时间、叙述层和叙述者的剖析为代表。上述研究,既表明结构主义对结构形式的关心落实到操作层面,也表明叙述主体是如何在叙事中被结构化的  相似文献   

3.
谭恩美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将中西文化融入到《喜福会》的故事中,使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本文从叙述模式、叙述技巧和叙述语言三方面探讨这部作品的叙事策略,揭示其与主题内容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所有的叙事作品都有一个叙述人,有一个叙述人在读者和故事之间发挥作用,这是叙事作品的文类特征.传统上叙述人往往被等同于作者,建构论意义观确立之后,文学语言本身的建构或读者对文学对象的建构受到重视,文本同作者的关系便分离开来.文本内的叙述人不等于文本外的历史作者,已成为广泛的共识.但是,叙述人与作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德语叙事批评界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出现了"小说精神"、"叙述功能"等概念.本文旨在对德语叙事批评中的叙述人概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作家菲兹杰拉德的不朽名篇<大人物盖茨比>是美国小说史一部现代叙事艺术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一改传统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以一个全新的切入点把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起来,有力体现了菲兹杰拉德对叙事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生历程》是一部较为典型的以人物中心意识为叙述聚焦的作品。多萝西.理查森力图通过松散的结构形式来表达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就叙事聚焦特点而言,理查森在这一颇具试验意味的作品中不断尝试着叙述方式的革新,作者通过使用人物中心意识,并转换叙述人称,体现出20世纪初期自传体小说创作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与长篇小说相比,短篇小说有着更加适合叙事实验的灵活、开放的艺术形式。从理论上讲,这是由短篇小说作为小型的散文虚构叙事作品这一特点所决定的。从其发展的历程来看,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在短篇小说领域,尤其是在叙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并不断创新,为这一文学样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安妮·泰勒的作品《思家饭店的晚餐》在叙事结构上摆脱了传统的历时叙述模式,巧妙地采用了并置、陌生化和弱化情节等隐喻性的空间手法,打断故事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使文本产生空间共时性的效果,体现了空间形式在叙事功能方面的建构作用:并置和弱化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创作主题的表达和深化起到重要的作用;陌生化增加了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审美快感和艺术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在诗歌还是小说中,我们都能读到这样一些作品,它们能从其所叙述的故事或所描写的景色中超越出来,除了让人在了解某个故事、欣赏某个美景之外还能给读者以人生启迪,使读者得到一种形而上的感悟。从形式上来说,它们与一般的叙事、写景之作并无不同之处,它们也是以写景或叙事为其主要内容,他们可以说是在一般的叙事作品的基础上经过点化而成的,就如成语画龙点晴所说的那样,一幅画经过画家的妙笔点化,纸上的龙开始腾飞,作者通过这种对作品中具体内容的超越,使一篇作品从所叙述的事件,从所描写的景色的狭小空间中升腾起来,将…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对家族生存样态的深刻领悟与揭示,是以各具民族特色的叙述形式予以呈现的,它们分别在叙事结构、叙述视角、作者与叙述者,以及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等方面,显示出某些相似或相异的文本特征。通过对两部作品叙事结构特征的阐释比较,可为家族叙事小说的审美接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现象,私密话语向大众传媒的扩张充分借鉴了文学叙述手法,采取了新的叙事策略。这既包括形式上的一种创新,也包括内容上的一种调整。形式上,私密话语采用一种口述实录体作业方式,利用双重或多重叙事视角,采取直接个体对应式话语和"场景"叙事。内容上,私密话语倾向于从宏大叙事转向微小叙事,从国家、民族叙事到家庭、个人叙事,从精英、主流叙事到大众、边缘叙事,从一元化、封闭叙事到多元化、开放叙事。具体体现在叙事主体由社会精英转向普通大众,叙事题材由主流话题转向边缘话题,叙述语言更加口语化、方言化。  相似文献   

14.
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历史人》的结构主义叙事的最大特点是围绕叙述时间展开:“情节”对于“本事”顺序改变形成的圆形封闭性框架式叙事结构,不但使结构紧凑,而且使其结构变化错落有致;现在与过去交替的叙述时间以不同的叙述速度呈现,由此形成了张弛有致的叙事节奏;聚焦于时间的叙述视角,使叙述人、被叙述者、接受者三方及其相互关系具有历史在场感和沧桑感。在时间维度上的巧妙安排,使《历史人》的结构主义叙事艺术在叙述结构、叙述节奏、叙述视角方面极具特色,显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15.
何玉茹小说的叙事模式的回归,首先体现在叙述的自然时序上;其次是在叙述角度上,采用的基本是“全知全觉”的叙述技巧,再次是讲述得多,显示得少,她在回归的同时也有突破,无论在叙述的时序上,叙述的视角上或者在情节的淡化上都具有很强的超越性,在回归与超越中形成自已特有的叙事形式。  相似文献   

16.
杨逵在《送报伕》中通过第一人称叙述、时空交叉、对比手法等叙事形式来组织事件、塑造人物,传达自己的伦理思想,叙事成为作者向读者传达知识、情感、价值和信仰的一种独特而有力的工具。作品所秉持的并非纯粹的自由叙事伦理学,而是自由叙事伦理与人民伦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同史诗或纪传体作品一样 ,现代小说可以视为个人传记的变体。自现代主义以来 ,小说叙事从描写人物 (传主 )的行动或行动着的主体转而关注人物的内心生活 ,在某些“新小说”里内在主体也在丧失。小说叙述形式的变化揭示了个人主体性在现代世界的命运。而对叙事可能性的探索或竭力讲出一个故事来 ,则预示着对个人主体性的修复意图。这是关于叙事形式的社会学探讨  相似文献   

18.
"转叙"是热奈特为归结叙述越界现象而发明的叙述学新术语。转叙理论不仅有助于人们对传统作品中的叙事现象进行创造性的再认识,也为叙述学家研究后现代文艺作品和跨媒介叙事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转叙这一术语自诞生之日起,其内涵和意义就不断"变异和扩展"。转叙概念及内涵的源流演变,其在传统与后现代叙事作品、跨媒介作品中的使用,表现出转叙现象在文学实践中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在《副领事》中,玛格丽特·杜拉斯通过叙述、对话、描写的方式中止了叙述中的时间流程,维持了一个永久存在的现时;同时,多重故事的并置以及穿插在其中的诸多小的意义单位的并置在空间上填满了现时;由蒙太奇式镜头拼接叠放创造出的多个空间化的场景进一步巩固了小说的空间结构。国内关于《副领事》的研究日益丰富,涉及小说中的音乐性、诗意叙事、缺失的主题等众多方面,但对其上述打碎叙事及其整体的空间形式至今尚无深入研究。本文旨在运用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从结构、内容到阅读主体诸方面对《副领事》的空间形式进行分析解读,以期在探索该小说的文学与美学价值的同时,对叙事作品的空间性及其表现方式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总体上采用了全知叙述视角与联贯叙述时间相结合的叙事方法,全知叙述视角在宏观与微观方面的交叉运用,构成了小说鲜明而突出的叙事特色,作者还运用了概括叙述的方法,为全知叙述视角的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重要的保证;在部分章节中,小说采用了视点转换的叙述方法。这种叙事方法不仅保证了小说艺术形式的完整,同时也深化了叙述内容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