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风险资本投资领域存在四大主体,即政府、资本拥有者、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政府在创业投资活动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应充分发挥其宏观指导与调控的职能,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积极促进创业投资业和风险企业的发展.政府要保障创业投资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创业投资提供政策、法律上的支持,并直接参与资本的进入,完善市场体系,做好创业投资的监管,规范投资行为.我国政府在创业投资市场中的作用应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形成完善的创业投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强调人脉和圈子的中国社会,企业通过社会资本这一重要的非正式制度获取稀缺资源,成为企业谋求发展的一种主流形势。本文将社会资本理论融入公司投资行为中进行研究,通过构建一套包括社会关系和社会经历两个维度,共6个子指标的高管社会资本衡量体系,全面测量了高管团队的社会资本,检验了高管团队社会资本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并且在法律监管环境不完善的地区社会资本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验证了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政府应当推动法律制度环境这一正式制度的建设,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新冠疫情肆虐、地区动荡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正成为全球投资的避风港“。沪港通”机制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内外资金流通的重要平台,这不仅促使资本市场与企业治理之间反复博弈,而且深刻影响企业微观行为。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经济主体,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易受外部政策环境、内部治理等因素的影响。“沪港通”机制的落地落实,在加速资本市场开放的同时,可通过强化企业外部监督、优化企业内部治理方式,提升其社会责任绩效,这一点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如果营商环境好,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正外部性越大。资本市场开放的这种积极作用,为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也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的提升给出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
市场负债资本或非自有资本是现代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资本构造形式,市场负债资本经营机制由保值、增殖、风险三部分组成,各具有不同的运作方式和功能,重视研究市场负债经营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约束市场运行主体企业的行为方式和宏观调控主体政府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将有更多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直接发行证券。美国对证券发行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证券发行注册制度实现的。对证券交易的管理由交易注册管理和交易行为管理两部分构成。由于中美两国法律的差异,我们应注意扫清障碍,求得两国法律上的接轨。在实际操作上,公司应十分谨慎,并遵从金融专家和法律专家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裴汉青 《南都学坛》2004,24(5):109-112
从经济学角度理解 ,信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社会信用缺失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集中表现在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政府监督部门、中介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失信行为。加快信用制度建设 ,需要各种具体对策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确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现代经济中,大量的资本配置行为都是在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完成的。大量的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并非百益而无一害。尤其在我国转轨经济阶段,原本是基于效率动因而存在的内部资本市场部分地异化为进行“利益输送”的渠道。如何科学地界定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不仅直接影响到关联企业间资金调配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还影响着内部资本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为此,该文重点讨论了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主体与方式,边界确定合理性的双重视角,影响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边界确定的法规因素,以及禁止性规则和有效契约在内部资本市场边界确定中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政府对企业债券市场的严格管制,直接造成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水平低下,难以发挥作为资本市场的作用;由于企业产权制度缺陷造成所有者缺位以及相关法律制度难以保障债权人利益,企业债券市场对资金的供求双方都没有吸引力;结论是:通过推进企业产权、法律制度、市场管制以及债信评级等方面的改革,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企业集团日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集团的资源运作效率,因而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介绍内部资本市场概念和功能,分析了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困境,在此基础上,针对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外部监督、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旨在优化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提高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作为资本市场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制度变革,会对资本市场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引起资本市场重构。而资本市场重构必然导致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包括会计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股票定价模式的转变、股权激励和发起人股份流通、以及机构投资者将主导市场、还有收购兼并等方面的变化,就有可能引起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以及会计欺诈、会计信息披露等行为的演变。本文所预测的会计行为变化可以成为会计研究人员的实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有层次性。既应该有主板市场,也应该有二板市场及三板市场。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深化西部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必须抓住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生成机理与演化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资本市场自成立伊始,层次演化的每一步都源于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性供给行为,而不是自下而上的微观主体诱致性需求行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生成与演化基本沿着政府的强制路径展开。资本市场存在层次性不清晰、市场职能分工与定位不明确的突出问题,进而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横向风险分担功能方面发挥不足。从动态演化角度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未来的演化路径是令资本市场体系结构更加层次化,不同层次市场间的分工更加细化,最终形成一个分工合理、层次分明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欠薪保障优先权法律制度赋予了职工欠薪优于其他债权而受清偿或受保护的特权。欠薪优先清偿序位和欠薪保障资金优先是这一制度的两个主要方面。我国法律对于欠薪保障优先权的规定较原则,没有对清偿序位和保障资金分别作出规定,存在较多不尽合理的地方。文章分析我国欠薪保障优先权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于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欠薪问题应当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价格卡特尔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限制竞争行为,一直是各国反垄断法规制的重点。在我国,价格卡特尔作为与市场竞争相伴而生的社会现象已出现在许多行业中,并产生危害。为使我国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中有效规制价格卡特尔,需要明确价格卡特尔的行为主体,规定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并避免采用单一的本身违法原则,同时,需要设立专门的主管机关。  相似文献   

15.
法律全球化是正在进行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过程的法律表现 ,是一个主权国家协调行动、共同参与的积极进程。我国正在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其客观规律有力地冲破地域的限制而扩大到国外 ,使国内与国外连为一体。而中国的“入关”又必然使中国在法律全球化背景下 ,在法律制度、法律体系以及法律共同体等方面受到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发展创业板市场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从创业板市场的功能特征出发,分析目前中国推出创业板的可行性,创业板对主板市场的影响及其互动关系。指出创业板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的制度创新,将加快资本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市场环境、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及其风险投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我国资本市场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我国应建立包括主板、创业板和三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并保持各层次市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资企业融资上市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加入WTO后,有关外商投资企业上市融资的相关法律问题逐渐清晰显现.但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明显滞后,加上中国证券市场未全部开放,阻碍了外商投资企业上市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引进外资、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目标.因此,在外资政策、证券法、反垄断立法等方面加以完善,将有助于引导外商投资企业融资秩序有序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与企业股权结构存在较大的缺陷,这种缺陷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公司所在行业,法律环境以及大股东性质和控制权集团持股与其余流通股股东的持股差距等四个影响我国股权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不能按部就班的照抄西方国家的经验,论文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一些措施来改进我国目前的股权结构,从而使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家经济和投资者三赢。  相似文献   

20.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关系到国有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对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是提高资本运作的规范性和效率的必要和必然。文章运用法律经济学的观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政府的监管应体现为制度化的规范;二是信息不对称使政府监管成为必然;三是立法上实现外部成本的内化,促进资本的最大效率利用;四是资本市场主体的行为最终要靠人的自我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