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对国内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概述,内容涉及从先秦到国民政府不同历史时期民族政策的研究信息,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不足。  相似文献   

2.
海外学者关于中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研究可归为一般政策研究和专门政策研究两个层面.前者主要以中央-民族地区(国家-民族地区社会)的关系模式为轴线,探讨中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整体历史演变、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后者则侧重从多元主义出发,关注与少数民族文化权利密切相关的语言、宗教和教育等具体政策在中国民族地区的实践进程、功能与现实挑战.由于其研究基本上是在西方的语境下展开的,体现的主要是一种“他者”的眼光,这就决定了其透过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所看到的,更多的是偏见.  相似文献   

3.
“万邦”一词 ,不仅是先秦时期的学者们论述国家演变的通行观念 ,也是那个时期国家与民族分布格局的真实状况。“万邦”时代的邦国既包括中原地区先进的华夏民族国家集团 ,也涵盖了边远地区“四夷”族的众多小邦国及部落联盟。从历史时期中国的地理范围出发 ,确定“万邦”时代的地位与价值 ,对于先秦时期政治地理与民族地理的研究 ,对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民族与文化构成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以及探索历史时期中国国家与民族发展规律 ,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先秦”一词,包括广狭二义.广义的“先秦”,一般指的秦朝统一六国以前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阶段.狭义的“先秦”,指秦代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心理学史源远流长,从有文字和地下文物的记载,也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远在春秋战国之前已有文献可考了.所以我们研究先秦中国心理学思想不应限制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统治者采取的羁縻政策,是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政策.探讨唐、宋时代羁縻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从纵向和横向、宏观和微观比较两朝代羁縻政策之异同,总结两代民族政策的经验、作用和影响,对于解决当今国内民族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中国古代对公文的研究作出剖析.先概括出这种研究的四个特点,后就几千年的研究情况分成四个阶段,即先秦时期的萌芽或开端阶段、汉魏六朝时期的理论探索阶段、唐宋时期的文风改革阶段、元明清时期的理论总结阶段.研究这个课题对于分析整理这份硕大而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建立今天的公文学、文书学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音"指的是南方民族的风土音乐.先秦时期,"南音"在北方民族文化中有强烈表现,而且与"北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南音"的北传渊源有自,其与先秦时期的民族迁徙以及南北民族间政治、文化交流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 ,先秦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 ,频繁的战争实践活动和各种思潮的勃兴 ,为军事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先秦军事思想萌芽于夏商时期 ,初步成型于西周时期 ,渐趋成熟和繁荣于春秋战国 ,并呈现出阶段性特色 ;先秦军事思想大致可分为 4个流派 ,3种地域类型  相似文献   

9.
先秦至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民族史观出现过多次变化与反复,魏晋时期的主流民族观传承自秦汉,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民族矛盾极端化的魏晋时期,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胡汉双方位的民族观视角,为此后苻坚民族思想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苻坚民族思想以天下观与民族观的统一和柔性民族政策为主要特点,以柔性政策取代征战杀伐的理念领先于当时时代,但由于理想化色彩浓重,其理论体系和现实尝试都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端与不足,因此无法避免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散杂居民族政策包括民族平等总政策和政治、经济、教育、风俗习惯等具体政策措施,具有独特的内容与特征,对保障散杂居民族平等权益和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后梁的建立,标志着唐末的混乱局面已走向部分统一。此后,不少政权把国家统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国家的统一进行不同程度的努力。南唐也推动了五代十国最终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其间正当两晋南朝玄风弥漫之际,十六国北朝却儒风雄劲。从十六国中后期开始,前秦苻坚、后秦姚兴等胡族统治者大力吸取汉、魏、晋以降汉族统治者的治国之道,颇具以“崇儒兴学”为中心的汉文化特征,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前秦、后秦政治、经济、文化诸项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推进了整个十六国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比较探究苻坚与姚兴的汉文化特征,不仅有助于从文化层面进一步了解十六国中后期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规律,而且对当前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均具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乃动乱与割据之世,该时期内南北政权围绕蜀道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通过对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蜀道争夺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的蜀道争夺战极为频繁,在中国历史上较为罕见;三国时期各条蜀道的使用频率较为平均,五代时期则严重倾向于选取故道和金牛道;三国时期蜀道争夺战多取用其中一条,而五代时期则数条同时进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秦汉时期颇为重视蜀道建设,以至于三国时期蜀道的畅通性仍保持良好,而隋唐五代时期故道长期作为官方驿道,便于行军打仗;与三国时期相比,故道在五代时期的军事地理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三国时期曹魏以长安为伐蜀基地,与五代王朝多以凤翔为伐蜀基地不同。  相似文献   

14.
宋朝在四川长期推行特殊化统治政策,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四川在宋朝属于"阻远险恶"的地区,特别是全国政治重心在宋朝东移后,其距离京畿地区更为遥远,加大了朝廷的统治难度;二是四川经济在五代前后蜀的基础上,更为发达,"号为优裕",在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地位更加突出;三是四川位居长江上游,虽远在西南,却具有牵制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特别是南宋四川地区长期直接地面对金朝和蒙古的猛烈进攻,四川的得失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朝廷不得不高度重视四川而施以特殊的统治。  相似文献   

15.
六朝陶瓷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的作品。以东晋为分界,其艺术风格在前后两个时期具有明显的差别。这一差异是由两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审美取向所造成的:三国、西晋时期的陶瓷艺术直接继承的是汉文化因素,即以神学为主要审美取向;东晋、南朝时期的陶瓷艺术衔接了魏晋玄学思潮的影响,在艺术风格上以简约、幽雅,以及瘦骨清像的人物创作形象作为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6.
敦煌讲唱文学的类型多种多样,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是唐五代时期在敦煌地区广为流行,能够表现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同时又采用了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的通俗文学作品。敦煌讲唱文学在类型、体制诸方面富含戏剧因素,因而对其加以分类和探讨,对戏曲起源的研究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历东晋南北朝的民族迁徙和融合,广西地区的民族和文化有了较大发展.隋唐统一全国后,加强了广西各民族与中原的关系,唐文化直接传播到了广西地区,推动了民族的融合与经济的发展;边疆各族人民为丰富盛唐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拥有广阔海疆,历来就是海洋国家。先秦早有相关活动,沿海一些诸侯国已经具有海权意识之萌芽。秦汉率先确定包括南海在内之海疆,并进行管理巡视。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积极推动海上发现,提倡航海事业。西汉以来开辟之"海上丝绸之路",经唐、宋、元历代继承并发扬光大,对外贸易与造船业等均居世界领先地位。明初郑和七次下西洋发展至巅峰,揭开15世纪之"世界航海世纪"之序幕。惜乎明清海禁,致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海上强国,乃有近代饱受欺凌之痛。但是中国仍旧拥有包括南海诸岛在内之神圣主权,不容外人轻易觊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萌发于先秦、确立于两汉、成熟于魏晋南北朝 ,唐代以后进入繁盛时期 ,止清代章学诚而趋于终结。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散论、序跋、传赞、专文、专著、章表、史注、目录题解等基本形式和比较评论、区分类聚、原始察终、求名责实、知人论世、知势论人、因事立论等常用方法。这些形式和方法在今天的史学研究和史学批评实践中仍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五代十国政权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代十国分裂时期,代表中原政权的后唐以及"十国"中的前蜀、后蜀、楚、南汉等政权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先后发生过、有时还较密切的关系.对唐宋之际这一"过渡时期"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值得重视.本文疏理这一较少为学界关注的史实,从中亦可以看到宋王朝南方边疆民族政策之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