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如何深刻理解《决定》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进行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从人学视域理解"以人为本",中国文化建设应该实施"四人"战略,即"知识武装战略——文化人"、"自觉塑造战略——道德人"、"现实审美战略——和谐人"、"终极理想战略——自由人"。这"四人"最终统一在现实的、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求真向善",实现"生活和谐"的现实,通达"自由发展"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沿着"个体行为系统动力机制——‘转型人’行为系统内部动力机制——‘转型人’行为系统外部动力机制——‘转型人’行为系统动力传导机制"的分析线索对"转型人"行为系统动力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将"转型人"与"转型经济"有机连接起来的是"个体行为系统动力传导机制",正是这种"动力传导机制"帮助"转型人"从"转型经济"体系中获得并积累行为动力,从而激发并挖掘出"转型人"的创造潜力;而"转型人"对自身生活方式的自觉建构和转换也不断地将个体行为动力传导到社会系统,进而不断地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知道"偏重感性,你是你,我是我,只是被动学习知识,不能把握自如。  相似文献   

4.
从根本上说人的存在是一种"需要—创造"性的存在。这种特性使人的存在又成为一种价值存在。人类存在的独特性——"需要—创造"性,及人类活动的独特性——能动的实践性,都是通过价值所显示的人的本质,表征着人的存在的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5.
另类词典     
《可乐》2007,(9)
穷人——同金钱关系空前恶化的人。盲从——你付出代价后。发现到达的是别人的目标。吻——两个人的灵魂在嘴唇上相遇。道歉——害别人后的口头安慰。勇敢——怕应该怕的,不怕不应该怕的。最大的勇敢也许是"勇而不敢"。命运——暴君肆虐的权威,傻瓜失败的借口。  相似文献   

6.
声音     
《北方人》2008,(5)
人,诗意地饮食。——北大食堂餐桌贴公益广告引人注目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网络流行语自从我变成了狗屎,就再也没有人踩到我头上了。——某职场衰人语天使之所以会飞,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看得很轻。——某畅销书作家语。"2/3的时间,对付在人事关系上"——马季在生前最后一次专访中感慨。  相似文献   

7.
"百好如意、得金得银"——湖北团风人新春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示"百好如意";湖北荆沙一带,新春第一餐要吃3个煮得很嫩、能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含"银包金,金包银,得金得银"。"生活甜美、年比年高"——湖南湘西苗族人的新春第一餐很是特别,吃甜酒和粽子,寓意"生活甜美、五谷丰收"。湖南其他大部分地区的新年第一餐,要吃年糕,意指"一年比一年高"。"日日红火、年年长久"——福建漳州一带的人,新春第  相似文献   

8.
可乐经典     
《可乐》2009,(9)
梦想是鸡蛋,如果不及时孵化,就会变臭。——一位养殖场老板的成功经验只要遇到菠萝,盐也可以发出甜蜜的味道。——人与人的相处妙道把情人节定在2月14日,是希望"2"个情人甜蜜相处,"1"个宝宝幸福成长,"4"位老人平安  相似文献   

9.
在人与神的交流方式上,苏格拉底表现得对神无所求。"不信城邦的神"指的是不以传统方式接受城邦的神。对苏格拉底信仰的新的神灵——戴蒙——所做控告,原因不在于戴蒙的道德化,而在于戴蒙的私人化,以及在戴蒙和理性(反诘)的共同作用下,苏格拉底才能确定神灵以各种方式传达的真正意义。苏格拉底的哲学审查——诘问——始终与智慧问题密切相关。苏格拉底的"人的智慧"和"超人的智慧"的对比,彰显了苏格拉底对神灵的谦卑和虔诚。  相似文献   

10.
9月20日,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普通的一天,但是对统计人来说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数十万中国统计工作者将再次迎来自己的盛大节日——第二届"中国统计开放日"。  相似文献   

11.
梦中意大利     
Dagny 《中国农村》2011,(7):52-57
<正>托斯卡纳古谚说道:"人创造空间,空间塑造人。"从我初次踏入设计领域起,就一直在追寻一种东西——美。我在意大利找到了它,再将之带回家中。——马修·怀特  相似文献   

12.
波普主义     
<正>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十五分钟。"——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亲笔回忆录栩栩如生地重绘了一个伟大的时代。——马丁·斯科塞斯引人入胜的绝佳电话八卦,让人发笑,又充满洞见。——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波普艺术,迷幻药,鲍勃·迪伦,地下电影制作——20世纪60年代,一场文化风暴以纽约为中心爆发开来,横扫了整个60年代,当时处于这场风暴之眼的人便是安迪·沃霍尔。他的  相似文献   

13.
资讯快车     
《老友》2013,(8):28-28
台风"苏力"入赣忧喜参半:11万余人受灾,缓解后期全省旱情。——大江网7月15日工信部: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市场。——中新网7月13日中国上班族压力调查:超日本成过劳死第一大国。80后被指"过劳死"主力。——人民网7月13日"蛟龙"号超额完成试验性应用南海航段任务。——新华网7月10日  相似文献   

14.
《老友》2003,(6)
——"我从军中起来,完全是张作相一手把我提拔起来的。"——"我还没出讲武堂,就提前当上团长了。"——"日本人总想以势压人,反而促使我反抗,这是我的个性使然。"张作相是东三省讲武堂的堂长,那时,军权都在张作相手中。你知道张作相吗?我们不是一家的。有  相似文献   

15.
顺受其正     
以正治国,以畸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帛书《德道经》五十七章 怎样看待民族文化的源头,将决定如何理解民族文化的种性. ↗神——犹太民族——神说(民族一神,与西方世界一神何干) 善 →圣——中华民族——人说(非个人的天道人仁之族和而不同) ↘哲——希腊民族——物说(由宇宙论知识而来的物化世界) [图解] "善者善之".善,不单纯是作为名词的终极源头或终极目的之至善;更重要的是作为动词的善,即一个东西之所以善,是它能将自身臻于自我完善的能力——朝至善自我运行、自我证成地向善——人仁之终极关怀.知向而不知得谓之诚.故而,善是有限性的完美范畴(悖论性偶在范畴).绝对化只会导致恶无限性(魔鬼倾向).循此届时,至善终究以"大而化之"与"大而伯之"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6.
孔子"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学"中"世俗哲学"层次上的安身立命观念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民。在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获得巨大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人的"安身立命"也普遍得到解决。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道德失落、信仰破灭、人性扭曲、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的现象。因此,重新理解孔子的"儒学"思想——"仁"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对于解决现时代人的精神危机——"人不知为何活着"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温说新语     
正无饮食车厢"早上车厢内人挤人,而公交车又是空调密闭车,有的人为了赶时间,带着肉包或韭菜包在车上吃,整个车厢内都是肉味或韭菜味,让人难以忍受。"——市民李先生"每天都会从车上清理出乘客丢弃的食品垃圾,像酸奶瓶、食品包装袋,甚至有吃了一半的包子,还有很难清理的口香糖。"——给56路和20路公交车打扫卫生的蓝女士  相似文献   

18.
道德发展与人的解放表现为一个相同一的历史过程。人的主体进化经历了自然人、经济人和社会化自由人三个不同阶段,道德发展也相应经历了一个从臣民道德——市民道德——新公民道德的辩证发展历程。"臣民"在原始社会单纯表现为自然的奴役,在阶级社会则具有自然奴役与社会奴役双重内涵。资本主义社会的"公民"本质上是"市民"之抽象政治法律形式,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消除了人的解放之制度障碍。迥异于资本主义市(公)民道德的新型"公民道德"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始终需要吸纳新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他们在高校四阶段教育的第一阶段被冠以"新人"之称,形成"两新"群体,他们具有特定的范围和特征。新的教育者——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者、辅导员,首要任务是迅速回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课题,而新的被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是迅速确立在高校中"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长"的规划。至此,"两新"群体在教与学的矛盾中找到了融合并进的契合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双赢"。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和根本要求。从认识论视阈审视"以人为本",其意义在于:"以人为本"蕴含了认识之源问题;"以人为本"确认了主体的主体性;"以人为本"把人作为逻辑起点和归宿,追求人自身的终极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