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活动受到译语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制约翻译活动的译语文化语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译语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民族心理、文化交流程度等.本文借助文化翻译观的研究理论,探讨诸语境制约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家创作的过程实质上是言语活动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创造语境.言语活动能使潜在的文化要素转化为现实的语境世界,并且使语境创造呈现出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不同心理的言语活动,又会创造出种种情趣迥异、色彩纷呈的语境,给读者不同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英文学翻译承载着向世界介绍中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进而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有功能。中国译者是实现汉英文学翻译特有功能的主体力量,这在全球化语境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实践中,中国译者可以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的策略来实现汉英文学翻译的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领域发生的“文化转向”使得人们对于翻译本质的理解更为深刻、全面。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文化交流活动,作为使者,译者在面对出发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沟通方式,是翻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后殖民语境下分析《红楼梦》两译本的文化与翻译,对当下的中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毅衡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叙事学与符号学家,曾长期旅居英国,为中外文学关系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访谈中,他以《远游的诗神》和《对岸的诱惑》为例,分享了诗意化学术写作的缘起与经验。此外,访谈围绕以新批评为代表的形式论在中国兴起和发展的基本脉络,阐明了“形式-文化论”诗学的内涵和指向。并且通过图绘符号泛化的文化语境,介绍“广义符号学”的学科构想及其应用前景,为当下中国文化研究的“符号转向”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赵毅衡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叙事学与符号学家,曾长期旅居英国,为中外文学关系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访谈中,他以《远游的诗神》和《对岸的诱惑》为例,分享了诗意化学术写作的缘起与经验。此外,访谈围绕以新批评为代表的形式论在中国兴起和发展的基本脉络,阐明了“形式-文化论”诗学的内涵和指向。并且通过图绘符号泛化的文化语境,介绍“广义符号学”的学科构想及其应用前景,为当下中国文化研究的“符号转向”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语境解读     
文本的存在就是语境的存在.语境是言语活动的环境以及言语活动所创造的能够引发语言滋生复义的"语义场".解读文本就是解读语境,即弄清语境结构的四个层面:符号组合的表层结构、意向指示的浅层结构、文化价值的中层结构和潜在意义的深层结构,从而完成文学阅读的审美体验,实现文学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语境在文学翻译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语境即上下文语境,广义的语境即社会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共同作用于文学翻译--语境的诸多功能在文学翻译中对语义生成与演变起着重要作用。译者应当紧扣语境,创造出优秀的文学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文学语境常常被等同于历史语境。从实践主体与现实环境的构成关系看,文学语境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文学活动提供条件与可能性,同时发生制约作用的相对独立的具体场所,它与历史语境存在着重要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新式教育下的西学课程的广泛设置,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既有的知识结构,颠覆了他们对既有知识的信仰,重构了他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五四文学的创建主体是以接纳西学课程为起点开始了对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接受,新式教育奠定了他们成长为五四文学的创建主体的重要基石。如此说来,我们要找寻和阐释五四文学的发生,也必然要回到其原初的起点———新式教育下西学课程的设置上。实际上,晚清新式教育下设置的课程,正是促成五四文学的创建主体的文化心理结构裂变与重构的原初动因之一,这也是五四文学发生的原点。  相似文献   

11.
文化心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产物.文化心理既具有稳定性特征,但更具有延变性特征.人的文化心理活动是始终伴随着人的知识、情感、需求等因素并且以此为主导的过程.文化心理在我国当代社会中 的表现是:在经济的生产与消费上,人们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商品的文化附加值;在旅游、体闲方面,人们追求文化内涵,讲究文化氛围;在文学创作与研究方面,文化意蕴与文学的文化学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代重要的文艺批评理论,文化诗学旨在挖掘文学作品的文化性和诗学性,有助于从文本内外充分展现文学作品的精神风貌,因而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视角。基于文化诗学视角对葛浩文《废都》英译本进行鉴评,具有跨学科的思维和突出的研究创新性,不仅有利于充分挖掘该文学巨著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以及艺术感染力,而且能有效拓展翻译学的思维和学理空间。文章发现,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只有秉持文化诗学理念,才能在译文中再现原作的审美性、文化性及诗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作为美国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得主,以其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小说作品而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她已出版的九部长篇小说始终以探索黑人历史,弘扬黑人文化为主题,表现了她对黑人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分析莫里森的长篇小说,探讨莫里森小说中复杂的文化语境,力图挖掘出莫里森苦心建构的黑人文化之路,展示出莫里森对黑人民族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化逆差是当今跨文化交往中众多劣势文化所遭遇的境况。文章撇开经济因素,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剖析这种失衡的文化交往。文化逆差的产生源于深刻的文化心理,是未能解开‘体用说’的羁绊,也是追求文化资本的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逆差造成了文化语境的断裂和文化传承的中断,弱势文化的逆差也直接关系到其文化话语的获得和文化身份在全球化语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对郭沫若来说,日本九州博多10年的留日生活具有多重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对日本文化的体验与吸收;二、对他早期文学创作的影响,三、对他思想和心理上的冲击.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考察,可以理清日本文化对郭沫若早期文学创作和思想心理方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郭沫若及其文学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凤凰情结”及其小说的文化特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从文的“凤凰情结”,一是地理上以凤凰故里为核心的湘西情结,一是精神上的楚文化情结。 这种情结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积淀成他的小说创作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是文学与文化在当下历史语境中构成的一种新的表意镜像关系.作为泛审美主义的一种表征,文化的文学表达意味着文化在技术层面显现为一种审美形式,在精神层面日益生成为一种以非功利性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感性存在.文学的文化呈现则指涉着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的重新历史化特征,它意味着文学实现了从纯粹审美自律存在向社会性与文化性存在的转型,重构了文学的文化身份与历史之维.作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它们共同地表达着文本语境理论的意义诉求.  相似文献   

18.
大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是一个带有神奇象征色彩的意象,自庄子《逍遥游》始,于古代诗文、小说、戏曲中频繁出现,这一形象对于华夏民族的审美心理,尤其是士子文人的人格理想、精神追求具有重要影响。从佛典中追溯其渊源及形象演化,也可以看出外来文化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将词语置于人类文化与历史的宏观语境之中 ,从历时的角度观察词语意义的演进与文化现实的关系 ,我们发现词语的演进、嬗变与其所处文化现实密切相关。词语 ,作为文化现实的标记 ,既反映文化现实 ,又构建着文化现实。语言与文化协同进化。在语际转换中融入词语的文化意识 ,将有益于各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广告传播的民族文化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行为,一种文化体系表现,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文化中最具活力的文化现象。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现代与传统,这两种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的文化现象,在现实生活运行中,必然会发生碰撞、冲突与交融。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会在民族成员对现代文化的读解中构入广告文化,促进广告的传播;而民族文化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及维护传统的惯性,又使它在面临广告这一现代文化进入时,始终处于警戒状态。因此,广告传播务须正视民族文化的功能。广告传播的民族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构成广告的文化精神意蕴、形成广告文化表现个性、影响着受众对广告的接受取向以及制约广告文化传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