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文章从什么是政党的先进性的理论观点入手,现实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之所在.进一步阐明,要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也就是说,一个政党如果她能够代表并且能够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么她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她就是先进的,否则就不是先进的.所以,保持党的先进性,核心是坚持并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说到底就是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就是我们要牢牢把握的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2.
把先进文化作为一面旗帜高举,这在我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且还第一次明确提出,党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就是要"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就意味着我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民群众的一种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在世纪之交,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我们党面向二十一世纪党建工作的伟大纲领;是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光辉旗帜,它必将引导我国广大各族人民在十五大精神的指导下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立足我国,放眼世界,从总结历史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切愿望出发,深刻地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好地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即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也强调,“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是能紧紧地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一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同时也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本文拟就从新时期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党的建…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和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忠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把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摆在前提和首要位置。这是因为全党同志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物质基础;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精神支柱和思想保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产力的理论意义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文化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有利于我们从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有利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思想文化的代表 ,关键是要始终成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党的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 ,是党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要在新形势下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必须正确认识党群关系 ,反对和防止权力腐败 ,协调好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从而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必将是群艺馆搞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具体奋斗目标。所以,如何发挥群艺馆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主导功能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行动指南.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必须深刻领会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高等教育工作的特点出发,不断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完成高等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的宗旨。群众路线,不仅是我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继续坚持并加强的基本工作路线。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党必须紧紧依靠和团结人民群众,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作风,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执政理念,从根本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大力整顿干部作风,妥善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关键在于落实。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做到了"三个代表",就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供了体制保障、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以及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不断的力量源泉,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三票制"是采用村民投票、素能测评、全村党员民主表决的操作规程来组建村党支部的一种选举模式."三票制"将村党支部的群众基础、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纳入选举的视野,是对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的一种机制创新,是在农村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三票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操作系统,在运用中要把握好它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密切联系群众是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优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善于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是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关于党的政策与群众需求相一致、党的组织与群众组织相协调、党的理论引导与群众的自觉意识相和谐、党的实践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思想内涵,对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而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 ,围绕如何治党、治国、有效管理社会这个问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正确把握道德与法律的内在关系 ,扬弃了我国历史上儒法两家传统的治国理念 ,提出了全新的治国理念——德法兼治。这一科学治国理念不断成为人们的共识 ,并在实践中正确运用 ,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党群关系是执政党建设过程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党三代领导核心对此都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党群关系是江泽民同志的一个重要思想.对每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处理党群关系的关键在于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19.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通过对世纪之交我们党所面临的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历史使命的深刻分析,论述了"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指出"三个代表"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思想内涵,切实推进党的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特点是 :形成于新形势下 ;同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相联系 ;提出领导干部要带头 ,尤其是“一把手”要起示范作用 ;不仅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风建设核心问题 ,而且提出“实事标准” ;把制度建设同思想教育一起作为作风建设手段 ,同时以制度建设作为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