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女权主义的主要理据及其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女权运动是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与女性主义及其文学批评的崛起而产生的,女性主义整个理论构想就是努力地消除男性所建构的理性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企图颠覆男性文明。但女权主义所主张的“爱欲的女性论理”却受到了西方社会的普遍指责,这种误入歧途的西方女权运动也就难免走入低潮以至衰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西方男性气质研究在福柯话语理论的影响下,其研究重心转向了男性气质和话语的关系,着重关注男性主体性及其话语的建构、再现过程和方式,研究的主要维度集中体现在男性身体与男性气质、男性欲望与男性气质、社会定位方式与男性气质等几个方面。从本质上看,这些研究维度注重的是男性气质话语与其他话语之间的交锋和互动方式,强调从这些交锋互动中揭示出男性气质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从而将男性气质研究和性别研究推向了意识形态的深层面,也为文学研究打开了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承袭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且极力显示社会意识形态本质和结果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而且充满男性中心主义,并从历史和社会找原因,指明了女性屈从地位是由形成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剧烈的社会变革产生的,是不会永远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在传媒化生存的今天,意识形态和权力构建的有效过程主要通过大众传媒完成,传媒呈现出一个又一个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妥协的文化景象。文化和传媒研究的批判学派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而经验学派基于大量实证研究的控制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理论同样揭示了传媒文化中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和权力争斗,暗合了批判学派的观点。女性主义是具有浓郁意识形态特征的词语,女性主义者和各种女性主义理论自然不会放过作为意识形态斗争场所的传媒阵地。因此,本文以女性主义传媒批评为例来阐述传媒与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代女性主义写作由于强调自我和身体感受,招来历史维度和道德维度的批评,作品社会功能的实现受到了阻碍。斯坦利.费什的读者反应理论有助于解释女性作品遭遇男性读者抵制接受的原因,因此女性创作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对话原则,而非一味排斥作为"他者"的男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女性主义从性别维度分析传统科学文化,揭示出传统科学文化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与科学的"菲勒斯中心主义"。受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影响,新时期女性主义解构传统科学文化的一元结构,从阶级、民族、地域等方面坚持科学文化的多元立场,女性主义科学文化观从科学的性别文化转向了科学文化的多样性研究。后现代主义对女性身份的消解与后殖民主义对差异性与多元性的强调为女性主义多元文化发展带来新动力与巨大挑战,唯有建立一种使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多元主义的差异与女性主义批判完美结合的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多元文化才能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霸王别姬>中虞姬形象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二重性.她沉于男性父语霸权之中,只能以死亡来唤醒女性意识,体现女性主义意识解蔽与塑造的艰难.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应树立对话与平等的理性观念,使女性主义的价值维度在历史性(时间性)维度中展开,走向批评的理性化.  相似文献   

8.
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被誉为女性探索自我和自由的经典读本。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该小说是在男性的叙事中用男性的视角来虚构女性人物,因此并非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本文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来解读小说女主人公萨拉这一人物形象,深入分析其追求独立自由、试图改变维多利亚父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作为欲望客体的角色的历程,进而探析福尔斯在作品中所渗透的男权意识形态和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凯特·萧邦的小说《觉醒》不但具有明显的反传统意识形态的倾向,而且表现出女性主义文学的特征,从而展示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困境。作者通过塑造独特的女性人物形象,采用反叛男权意识形态的话语,描述反传统的女性行为,超越与男权制社会文化相联系的象征秩序以及运用弗洛伊德式意象等方式,形成了对传统意识形态的颠覆和反叛,引起了一场反映女性主义精神要求的“话语革命”。这是一部表现女性反传统意识形态的女性主义经典小说。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心理学:从批判到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心理学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科学,以男性的标准度量女性的发展,将性别差异归结为生理性别差异.女性主义心理学家对主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批判,提出了具有女性主义立场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主流心理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中,科学思想备受推崇,现代管理便兴起于对科学管理的探求中。管理学研究也试图借用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将管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塑造成客观有效和普适性的存在。文章基于批判的视角揭示管理研究的实证主义主导范式的错误定位和引导,指明管理知识的意识形态基本属性的渗入模式和具体表征。因此,文章提倡和呼吁在交互参与式的管理研究中对人类认知方式进行“理解”,促进管理研究的深化,期待管理研究更适用于社会情境的具体状况和现实需求,从而获得管理的解放和更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钱学森书信》中,无论是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系统科学、思维科学还是对行为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钱学森无不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可以说,《钱学森书信》的焦点和制高点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即辩证唯物主义。学习和研究《钱学森书信》中的哲学思想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坚实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想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内在地包含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思想,并以新的时代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凸显了人是社会发展主体的人本理念,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动因的人力思想,人是社会发展目的的人本观念,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等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4.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途径有三:统筹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两种科学文化,以便二者协同发展;做好中华民族固有的传承性生活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的扬弃,让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接地气";确定"和谐"、"科学"的标杆,协调现代与传统的和谐转换,提升中国本身的文化亲和力,让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贴近生活、贴近民众,从而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卢卡奇晚年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组成部分,具有本体论意义;意识形态和科学并不是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意识形态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学说。  相似文献   

16.
国内科学精神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是科学中的"灵魂",它贯穿于科学实践中、凝结于科学建制中、体现于科学方法中、内化于科学家的"范式"中。国内关于科学精神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科学精神的本质与内涵;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的价值与社会功能;中国科学精神的历史与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对科学精神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缺乏从科学史、科学与经济、科学政治学等维度对科学精神进行解释;忽视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科学家的科学实践对科学精神进行具体微观分析;研究结论的抽象性导致对科学实践缺乏真正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研究必须走科学化的道路已是广泛的共识,但目前人们对科学化的内涵解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包括教育学研究成果在内的任何研究都无法摆脱研究者置身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规约,与其总想去摆脱似乎是外在的某种意识形态影响,不如在我们自身内部保持一份对任何意识形态的反思性自识。完全受制于自然科学的思维范型,企图仅通过实证的方法来使教育学研究科学化,这样的主张是唯科学主义的产物,亦即科学被意识形态化的结果。对中国教育学研究来说,忽视了教育自身的社会和人文特性不仅无法真正消解已往所受政治意识形态的不良影响,又容易导致研究者陷入心智上被西方某些早已过时理论俘虏的宿命。  相似文献   

18.
自然科学是兵,人文社会科学是帅。18世纪产业革命之后,出现了自然科学之兵对人文社会科学之帅的僭妄。这种僭妄使自然科学失去了应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导向,从而引发了人类的一系列危机,危机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自然科学之兵回归其应然的兵位,从而找回沉默的人文社会科学和失落的人文精神,用科学的和谐带领人类走向幸福安康的阳光大道。  相似文献   

19.
提出假说、开展科学论证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由之路。它既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又是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长期以来 ,假说只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面孔出现 ,人们殊不知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同样占据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带给人类的巨大变化使人们对科学理性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自然科学方面。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长足进步,科学理性的含义已延伸至包括自然、社会、人文在内的广义科学领域。由单一的自然视角到广义科学视角的变化要求对科学理性的研究是全方位的。考察理性观念的发展史,中国古代由于受制于本体之理,科学与理性总体上是分离的;西方则呈现出与科学理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如本体、方法、价值等,从而构成对科学理性的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