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在中国市场化年代文学中,先锋历史小说是一种极具个人化气质的艺术经验.它以种种奇幻怪诞、偶然神秘的想象创造了另一种历史的真实,在虚构的历史真实中探寻历史的真相;它以历史碎片的形式取代了规范理性的历史整体,在具有诗性关感的破碎化历史情景中暗示人类历史的本质;它在消解了现在时间和具体历史事实之后,为我们留下了一种永恒的历史气质和文化精神,从而为市场化年代人们的生命与生存建构一种理想与神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凤文化探源     
我们在广漠的时空中漫游七八千年,路遍华夏大地,乃知凤凰因原始先民崇鸟而生,由各民族的文化观念,审美意识的碰撞融合而来,经道德升华而至.凤凰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它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上早就是名副其实的"国鸟".中华民族对凤凰的热爱,除龙之外,无它物能及.它和龙一样,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标志和精神象征.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凤、爱凤的民族,凤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涵.凤的形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时期的形象演变,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典型.凤文化的源头是原始先民对于神秘自然的崇拜,更重要的是凤文化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即对于我们的民族品格、思维模武及传统哲学思想带来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云南民族民间剪纸图案中的生命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民族民间剪纸艺术是云南民族文化的一种形象的载体形式,在其图式符号中,它多少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影响,承载了一种神秘意象,也透视出有关生命的时空观、生死观和轮回观.  相似文献   

4.
"山寨"一词是2008年最流行的词语之一.大众传播媒介使得"山寨现象"如今已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由来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对山寨文化的由来、流行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认为山寨文化的本质实际上是大众对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主流文化中话语权的垄断局面的强烈反抗,以及要求表达自由意识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潜意识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它囊括了人类原始的生存特质,也许我们未知的过去和将来都蕴藏在这神秘的未知世界里.百年来,实践证实,只要懂得开发潜意识这与生俱来的神奇力量,几乎可以无所不能.立足钢琴音乐演奏和教学,以西方世界对于潜意识研究百年来的结果为依托,探析潜意识在音乐学求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14,(6):2-9
一座阴森恐怖的房子、一个干瘪消瘦的老太婆、一把会飞行的扫帚、一串不知所云的咒语……看到这些字眼,你会想到什么?相信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而言,这些场面简直太熟悉了,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巫术——一种古老的神秘文化。提起巫术,恐怕我们会觉得它陌生而又熟悉,特别由于近年来《哈利·波特》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巫术这种古老的神秘技艺似乎又焕发了青春,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神秘文化虽有不科学的一面,但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神微是凝聚人心的旗帜,促进了民族的形成;首领利用神秘文化提高自身的地位,以顺利建立其统治;君主利用神秘文化有效地实行统治;臣子利用神秘文化来匡正天下;普通人利用神秘文化来实现自己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萨满文化元素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萨满文化作为北方文化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但由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得它显得依旧那样的神秘。《额尔古纳河右岸》以平民史诗般的描述,将鄂温克民族的萨满文化由幕后推至台前。在小说中我们可以读到鄂温克民族住宿、狩猎、食用、穿戴的民俗以及与驯鹿、野兽、鱼类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尽情领略那充满神秘气息的萨满文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白先勇与宗教文化的契合关系,是解读<台北人>的一个重要视角.白先勇一方面揭示了世界的偶然和人生的悲惨,另一方面又试图探寻事物发展的真相,借助宗教诠释历史和人生,揭示种种神秘法则在人生中的作用.然而现时的际遇和传统的纠缠使白先勇没能最终走向大彻大悟,他始终苦苦徘徊于此岸和彼岸之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台北人>独特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小说中的神秘描写有的来自传统神秘文化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着,有的则是出于一种审美的偏好,在文学对神秘美感的亲和中出现了神秘文化氛围中人物的典型化倾向,这便是巫觋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久而恒定的支撑力量和前进动力的必然结果;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深层基因的精准剖解,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脚踩大地、落地生根;文化自信体现出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传世价值的珍爱与继承,对中华文化神奇创造力的笃信;文化自信提示我们要有效消解西方的文化霸权,警惕西方价值观的侵蚀,拨正当下一些人的文化无知行为,通过文化创新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  相似文献   

12.
竹子、铜鼓、虎龙及其生长、盛行之地与广西那坡彝族先民生息密切相关。其优美动人的传说对后世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当地一种非物质与口头文化载体。圣洁的竹子,是彝族人民生存、生活的精神支柱;神秘的铜鼓,是彝族人民奋发向前的鼓动力量;源远流长的招魂礼,记载着彝族人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巍峨的虎龙山,深深地印下当地彝族先民漫漫迁徙的脚印。研究竹子、鼓乐、招魂礼仪、虎龙山及其在广西那坡彝族地区特殊关系,挖掘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抢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哲学已经成为显学,但对于何谓文化哲学以及文化哲学何为的问题,在学术界仍存在模糊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将文化哲学的慧目,面向文化哲学本身。透视文化哲学的理论视野,掌握文化哲学的前沿问题,揭示文化哲学的人文意义,进而加深对文化哲学的理解和认识,这是通向文化哲学门庭的必经之路。文化哲学开辟了文化研究和哲学研究的新纪元,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理论样态。文化哲学所提倡的整体性视角,所从事的文化的批判,以及所蕴涵的人性的光辉,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伴随人类文化实践的深入展开,文化哲学在人类文化生活中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由神秘莫测的嫁术和解术构成的都镇湾嫁匠叙事,以其隐秘的文化传统特性网织在乡民的生活链环之中。嫁匠叙事的真实性和神秘性以及亦真亦幻的艺术个性丰富了都镇湾民间叙事传统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中的“湘西形象”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与文学现象,表现出多重美学样态。其中民俗传奇的“湘西形象”中却呈现出一种二元对立态势,深刻的体现出“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审美歧途。沈从文对湘西乡土的诗意呈现、对湘西子民生存形态的展示实现了对湘西最为成功的“自我塑形”。其作品中浪漫与诗意的民俗湘西形象背后蕴藏着深邃的价值核心,即对于人性的洞察与展现。而当代网络文学中的“湘西形象”书写则表现出一种“他者”视角下,对湘西民间秘闻、诡魅习俗的猎奇演绎与神秘文化趣味,其众多文本刻意塑造出“鬼魅幻象”式的湘西形象,这无疑是对“湘西形象”的一种单向度的书写与审美。  相似文献   

16.
文化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是一个历史性民族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所建立的意义规范,并在时间中保存下来。文化虽先验于个体存在者,需要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经验中不断适应、习得,但并非不容质疑、不可改变的“绝对命令”。将西方文化作为镜鉴自身的“他者”有助于我们更为清醒、全面地认识自己。北美华文文学因其创作群体文化背景的双重性,天然地具有放眼世界的视角和文化反思的意味。严歌苓的长篇小说《芳华》通过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独特的民族心理结构及内在灵魂形象的刻画,揭示了时代的分裂和民众矫揉造作的集体潜意识,对中国文化中“虚伪性”的一面进行了深刻反思。袁劲梅的中篇小说《忠臣逆子》通过戴家四代人的家族变迁史,探讨了历史时代与文化环境的局限性,并能透过表面的文化现象深入至潜伏在人性之下的文化之根,揭示出生活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文化与文学史上有大量的对各种人物与其他事物以四论列的情况。考察这些实例,能够发现它们有很多不是按照历史事实自然建立的,而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不易用数理文化来加以解释,而更多地与汉语与中国诗歌文化的一些特点有关。这种现象从宋代开始大量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以来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文化传统源远流长。通过对活在人民口头的"历史文物"—山东方言俗语的研究,可以看到作为华夏文明基础的齐鲁文化对山东人民的性格塑造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在山东的方言俗语中,"以人为本"、"仁者爱人"、"修身养德"、"忠孝之道"、"以礼为范"、"和谐中庸"和"重本轻末"等思想都明显地表露出来。对根植于山东人思想深处的"齐鲁文化"探本溯源,深入了解山东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等,可为山东和谐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藏族传统射箭活动作为一项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具有迷人的魅力和长久的生命力。它对丰富人们的体育生活,增强人们的体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青海尖扎为个案,就藏族五彩神箭的形成及其文化蕴涵进行探讨,旨在弘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提高民族体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