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引]《文心雕龙》是一千四百年前出现的一部文艺理论专著。刘勰总结了《诗经》、《楚辞》以来的创作经验,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给后代的作家和评论家指出了一条比校正确的道路。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这分宝贵的理论遗产,我们把其中重要的篇章译成白话,并加以必要的注释,供研究者的参考。这里发表的《詮賦》是《文心雕龙》中有关文体论部分的一篇。这一部分包含从《辨骚》到《书记》的二十一篇,共分析了三十五种体裁。刘勰的文体论的特点,首先在于他始终贯彻了批判的精神,其次在于他论文体是和他关于创作及批评的观点一起阐  相似文献   

2.
章法论是关于文章结构的理论,属于文章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古代文章学专著,书中虽然没有提出“章法”的概念,但他关于文章结构的理论却明显地存在着。可惜,章法论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至今没有得到足够的阐释和评价。郭晋稀说:“《熔裁》是探讨熔意和裁辞的。”(见《文心雕龙注译》408页)詹瑛把《章句》列入“修辞学”。(见《刘勰与(文心雕龙>》76页)牟世金认为:“《附会》近于所谓篇章结构问题。”(见《文心雕龙译注》88页)周振甫宽泛地说:“《附会》  相似文献   

3.
凡是读过刘勰《文心雕龙》的人都知道,“原道——征圣——宗经”是这部古典文艺理论名著的总纲。而“道”,是我国古代哲学家的通用语,儒、道、佛各家都曾经用过它。那么《文心雕龙》之“道”,究竟属于哪一家的思想体系呢?弄清这个问题,对正确理解《文心雕龙》的哲学基础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很感兴趣地阅读了马宏山同志在《哲学研究》1979年第7期发表的《〈文心雕龙〉之“道”辨》。  相似文献   

4.
刘勰《文心雕龙》和佛教思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刘勰《文心雕龙》和佛教的关系历来有很多争议,各家所持观点都有一些片面性,或简单否定,或强调过分,往往有失公允。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神理”说意思是“神明的原理”,与他的佛学思想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刘勰的本体观受龙树影响很深,刘的论“道”实际包含了儒释道兼通的特点;刘勰《文心雕龙》的“折衷”研究方法是直接受龙树中道观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初,为了批判继承《文心雕龙》中的现实主义文艺观点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服务,我国学术界对这部论著展开了一次讨论。当时有同志提出:刘勰身为“佛教徒,为什么会写出唯物主义的文艺理论”?把这个问题称为“神秘之谜”(吉谷:《<文心雕龙>与刘勰的世界观》,载《光明日报》1960年11月20日)。以后又有一些同志对这个“神秘之谜”进行了探讨,但多是从刘勰的世界观上去找原因,对这个矛盾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没有作出圆满的回答。前两年我国展开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们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去探索这个“神秘之谜”,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刘勰的《文心雕龙》涉及到许多重要文学审美范畴的论述,本文仅选择其中三对加以分析,借以把握刘勰庞大体系的内在线索和倾向。文学本质论:“道”与“文”《文心雕龙》的开篇之作是《原道》,它一般被人们看成是刘勰整个文论思想的理论基石;而他对文学本  相似文献   

7.
刘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虽然留下的文学作品不多,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在这部巨著中,它总结了自《诗经》、《楚辞》以来的历代创作经验,建立丁系统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理论、创作理论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是文论,《史通》是史学,何以一部文论作品会对一部史学著作产生深刻影响?其具体影响又是什么呢?刘知幾在认真分析《文心雕龙》何以产生的基础上,第一次大量引用《文心雕龙》、并明确标注刘勰之名及其著作.实际上,并非《文心雕龙·史传》篇,而是刘勰对"文"的基本观念,使得刘知幾找到了史学的安身立命之所,找到了可以一显身手的天地.《文心雕龙》所谓"文之为德也大矣"的理念,被刘知幾贯彻到史学观念之中,其"远矣大矣"的"文"正相当于"史";刘勰对晋宋以来"文体解散"的批判则成了刘知幾的理论武器,被他巧妙地运用到了史学理论的建树上,形成"文之将史,其流一焉"的观念.刘知幾是一个相当高明的学生,他大量采择刘勰的文词,运用刘勰的思想理论,却完成了一部具有独特价值的史学著作.《文心雕龙》的文章观念笼罩《史通》,却并未将其淹没,而是最终成就了文史双美的佳话,这正是中国文论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古代文论巨著,它主要的目的是研究文学创作。周扬曾准确地指出这一点:“《文心雕龙》是个典型,古代的典型,也可以说是世界各国研究文学、美学理论最早的一个典型,它是世界水平的,是一部伟大的文艺、美学著作”(《关于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问题》)。基于这样的逻辑起点,历来的“龙学”研究家们都只着眼于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去发掘《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10.
刘勰的《文心雕龙》被称为“笼罩群言”、“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确实,作为我国古代文论巨著,在它颇具规模的理论构架中,涉及了极大部分文学理论问题。而其中,关于艺术思维的理论尤引人注目。《文心雕龙》篇名中的“文心”二字,按刘勰的说法,“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序志》)。“为文之用心”,这不就主要指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思维活动吗?因此,刘勰的艺术思维理论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方面的巨著,其"体大虑周"的内容体制对我国古代文学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咏物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心雕龙》中也有反映,刘勰虽无专章给予评价,可在各章的叙述中却对咏物诗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刘勰从咏物诗产生的心理基础、唐前咏物诗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的评价、咏物诗的审美意味方面对咏物诗进行评论,从而体现出与咏物诗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文系副教授张少康继《文赋集释》、《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之后,又推出新著《<文心雕龙>新探》(刘勰文学理论体系及其渊源)。全书分三部分:(一)、刘勰的生平与思想;(二)、《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体系及其思想渊源; (三)、《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重点是第二部分,其中又分十四章,从创作和欣赏二个方面,具体地考察了刘勰对文学规律和性质诸方面的论述,完整地勾画了《文心雕龙》这部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文学批评思想体系的建构过程一直是“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刘勰的文学思想立足于儒家,同时兼收并蓄,吸纳了子学中的思想精华,尤其是道家的思想。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刘勰浸润至深,为刘勰建构文学批评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刘勰的文学本质论、创作论与审美论背后都有对老庄思想的吸收,刘勰在“折衷”的学术态度之下,对道家思想进行了转化与改造,从而拓展了其文学思想的哲学深度。从子学的视域下重新梳理刘勰与道家思想的关系,不仅能够让我们看清刘勰思想的理论谱系,也能重估道家思想在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勰《文心雕龙》的《养气》篇,属创作论。在这里,刘勰通过对创作活动的研究,提出了“养气说”。这是第一次将“养气说”从哲学领域引进文学理论领域。 刘勰的“养气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全面地研究《文心雕龙》,当然首先要认真研究《养气》篇;而研究《养气》篇,首先应当注意这段话:  相似文献   

15.
刘勰的《文心雕龙·正纬》篇是针对谶纬而作的。刘勰以“宗经”思想为指导,按经验纬,指出了谶纬的虚伪诡异、乖道谬典。然而,刘勰对谶纬的认识还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其对谶纬的批判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刘勰是以“宗经”而“正纬”,但是刘勰“正纬”的真正目的在于“为文”上。因此,《正纬》篇在指出谶纬的“无益经典”的同时,又从“事丰”和“辞富”两个方面,充分肯定了谶纬的“有助文章”,提出了“酌乎纬”,这正是《正纬》篇作为《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一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宗经》是中国古代文论巨著《文心雕龙》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刘勰在《序志》中曾公开声明,“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在关于文之枢纽的五篇文章中,《宗经》又是它们中的核心。对这个问题,清人纪晓岚、近人刘永济先生都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有过很好的说明,而祖保泉教授在《文之枢纽臆说》一文中阐述得尤为透彻。他说:“刘勰抱着宗仰孔圣人的思想来‘论文’。那么,被称作“经”的‘圣文’,很自然成了他立论的准则。‘宗经’成了他撰写《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或者说,《宗经篇》所阐明的思想成了他论文的总纲领”。祖先生所作的结论是非常令人信服的,关于《宗经》在《文心雕龙》中的特殊地位,已经无需我多说了。本文要谈的是个人对“宗经”的看法,并附带说说对《宗经》中某些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定势》篇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势”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理论范畴 ,“文势”理论源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定势》篇。从刘勰所论看 ,“文势”属于作品形式范畴 ,它的形成与作品的语音、文字、语句等形式因素相关。“文势”具有运动性、包蕴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对读者有巨大的审美功效。刘勰的“文势”思想对今天的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梁代儒生兼佛教徒刘勰(约466—约520年)所写的《文心雕龙》,在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广。我们认为《文心雕龙》是宣扬孔盂之道的儒家文艺经典,是继承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反动思想政治路线,把儒家文艺理论系统化,在文艺领域内定孔学为一尊的儒家重要著作。当前,批林批孔运动正在普及、深入、持久的发展,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孔孟之道在文艺领域内的流毒进行一番认真的清除,很有必要。一刘勰一生经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由齐入粱后,他做过好几任官,最后,经皇帝批准出家当了和尚。他是一个顽固地反对进步,宣扬倒退,反对革新,宣扬复古,反  相似文献   

19.
詹锳先生是当代《文心雕龙》研究的著名专家。他的《文心雕龙义证》《〈文心雕龙〉的风格学》及《刘勰与〈文心雕龙〉》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詹锳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在观念、路数与方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以“无征不信”的实证精神索解义理,以现代的学术观念发掘古代文论的理论内涵及其价值,自觉尝试探究并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呈现出学术大家成熟的研究品格。  相似文献   

20.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修辞学发展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的出现是中国古代修辞学成熟的标志。难能可贵的是刘勰把文体修辞推到了历史的至高点,他把文体的修辞要求总结为“睛深而不诡”,“风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贞而不回”,“体约而不芜”,“文丽而不淫”。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较为全面、具体地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