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西方的交换理论是在寻求行动者追逐各自利益时社会团结达成的原因中产生,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后理论发展的人性假设的根基。通过对交换理论代表人物的理论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其理论的阐述原则、操作命题均是建立在理性人和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虽然这些假设符合人类基本本性,有其合理和科学的成分,但过分突出和局限于这些假设也是应该引起我们进一步分析和批判的。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交换理论发展过程中代表人物的人性假设,指出其把人性假设局限于理性人和经济人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了非经济交换中的道德人假设,进而对交换理论过多强调理性人经济人假设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与“道德人”是经济学中时人性假设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范式。回顾经济史上各种划时代的人性假设,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下,人们应尽快完成由“经济人”向“道德人”的回归.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假设认为,无论是个体还是政府机构都是追逐私利、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和经济动物。这种假设的结果是政治冷漠、公权腐败、市场失范。共和主义反对经济人假设对政治领域的入侵,反思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及其带来的公地灾难问题。共和主义主张超越经济人,发展责任型政府。在政治人假设的基础上,共和主义主张公众积极参与政治,政府积极回应民众的偏好,社会合作协商。共和主义区分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类型,主张市场机制与政府力量相互配合,积极促进公共品的供给与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假设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假设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假设与可持续发展既对立又统一,这里就"经济人"假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以及产生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清晰、资源稀缺却又被过度利用,以及环境资源利用中的外部不经济性和"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政府的有限理性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两者的协调统一关系,提出了完善机制,建立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对"经济人"行为进行有效控制,提出了实现"经济人"与"社会经济生态人"的统一等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假设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假设与可持续发展既对立又统一,这里就"经济人"假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以及产生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清晰、资源稀缺却又被过度利用,以及环境资源利用中的外部不经济性和"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政府的有限理性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两者的协调统一关系,提出了完善机制,建立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对"经济人"行为进行有效控制,提出了实现"经济人"与"社会经济生态人"的统一等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家分析人类经济行为和市场经济的始点和基点。庇古和新制度经济学派对这一假定作了修正。“经济人”假设受到过一些非议与责难。韦伯指出“经济人”的成长需要道德的支持。需要相应的制度呼唤“经济人”的道德良知,建立至善的健康的市场主体,使“经济人”在追逐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实现社会的整体目标,并成为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人”。  相似文献   

7.
试论管理科学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科学,从以"经济人"为基础的物本管理到基于"社会人"的人本管理,再到以"能力人"假设为前提的"能本管理",正朝向未来基于"知识人"假设的"知本管理"发展,提出了知本管理的内涵及主要特征和我国应对知本管理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人性假设"是管理者具体管理行为的思想基础.单一的"经济人"或是"社会人"或是"文化人"的人性假设,都不完全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的发展水平.从我国的现实状况出发,在企业管理中把员工按照"经济人"来关心,按照"社会人"对待,按照"文化人"来培养,即三位一体"人性假设"是较为理想的人性假设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行为因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已破坏了管理组织实现持续发展的内外部条件.为了使组织能实现"生命价值",永存活力,必须抛弃组织管理模式中不合时宜的传统基础假设条件,其中之一便是重新认识"经济人",赋予人本身以生态意义,从而实现"经济人"向"生态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其逻辑出发点,区别于经济人假设。理性人假设以严格的工具理性计算行为成本-收益,抛弃了经济人假设中的行为动机与道德价值考量。但是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理论中过多强调经济组织与集团成员个体的自利动机而造成理性人与经济人的混淆,由此导致学界认为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解释力薄弱,不能解释经验生活中慈善与宗教组织等大型集团的运行。研究发现,澄清奥尔森理论中的自利与理性、选择性激励和道德性激励的关系,可知利己与利他、选择性激励与道德性激励在集体行动理论中的统一,这极大丰富了奥尔森集团理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生态危机催生了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这场生态危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人类自我变革。人类过去那些传统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模式都必须进行变革,要建立一个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人类新文明,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与任务是:①唤醒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树立新的生态文明与价值观念;②确立与贯彻人与自然或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③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对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冯内古特的末世叙事小说《加拉帕戈斯群岛》巧妙地融合了现实与虚构的生态图景,以黑色幽默艺术风格与人文主义生存理念再现了当代西方政治经济体系下的生态模式。文章从人类对动物的利用与虐杀、资本对人类的辖制与人类的技术崇拜、人类社会多种因素引起的生命大规模毁灭等层面,反思西方社会20世纪下半叶生态恶化的多重根源;以动态的整体论的视角看待冯内古特的生态焦虑,指出人类与动物的跨物种联系、技科学(techno-science)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皆为人类未来存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与"生态人"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自然的关系原本是依赖关系与实践关系,"经济人"却将其看作利用与被利用、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关系;囿于此,"经济人"的行为就必然造成生态危机.反思"经济人"行为,走出生态危机的出路是"经济人"与"生态人"的有机统一,即坚持"三个统一"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统一,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价值目标相统一,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相统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视界超越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的绝对的实体主义和相对主义思维视界 ,科学地揭示了人以实践的生存方式而双重地存在着 ,即人是受动与能动、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存在 ,并以此合理地解答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人与人关系的个体与类的统一 ,人与自身关系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社会生态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目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社会生态人是指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存并协同进化的人,是对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和生态人等假定的扬弃。社会生态人是人从“片面独立的人”向“全面自由的人”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的现实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切实提高全社会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构筑社会共同利益基础,塑造一个支持和鼓励社会生态人成长的社会机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法治中国和美丽中国的宏阔背景下,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对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基础性保障功能和战略性支撑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结合的生态良法善治,蕴含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发展价值追求,创造了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法治文明珠联璧合效应的人类生态法治文明新形态。用法治来引领、规范和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其总目标和总抓手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下构建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备法治规范体系、高效法治实施体系、严密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法治保障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法治体系构建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目前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诸如生态环境立法的体系性、完备性不足,且与宪法和其他部门法以及党内生态文明法规之间的协调性不够;生态环境执法体系尚未达到良性高效的建设目标,生态环境司法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理性系统的“绿色司法”制度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中央督察与省级督察两级工作衔接机制不畅、国家监督...  相似文献   

17.
在21世纪,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突出问题,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的生态问题,已经摆在整个人类面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生态美学是近几年新兴的美学理论。它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作为一门形成中的学科。它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哲学美学的思考,一是对人类生存环境进行自然美学的探讨。从生态美学角度看20世纪的乡土小说创作,不仅可以拓宽20世纪乡土小说的研究领域,而且可以使20世纪乡土小说的研究具有关怀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和开放眼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森林观是我国人民在认识、改造、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季节节律观,是对我国古代生态环境理念和传统森林观的高度概括与理论升华。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森林观对弘扬我国古代人民热爱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传统生态理念与生态价值观,推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循环经济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乡村弱生态--沈从文对湘西人生负面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文化转换与政治气候的历史际会,现实湘西的人与自然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文化与人性之间,结构脆弱,经不起触摇,表现出整体的下滑趋势;“乡村弱生态”与“湘西生态风情”构成辉映与参照,体现沈从文对以湘西为原型的乡村生态的复杂观照,与“城市反生态”构成对照与相连,显示出沈从文对现实境遇的双重失望。从生态视角透观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章认为这只是人性完善的逻辑起点与基本方式,要完成人之为人,尚有许多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