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从社会历史动因和哲学工作者的实践探索出发分析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具体情形。分析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离不开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推动和实践探索;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要学习和借鉴20世纪30年代的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即哲学社会工作者应该“民众化”、宣传内容现实化与生语化、宣传语言通俗化与大众化、宣传方法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与哲学的渊源已久,两者不能完全割裂开来。一方面,语言学为哲学服务,另一方面,哲学思想推动语言研究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语言转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泛语言哲学的研究态势。尽管“语言哲学”这个术语包含着不同的含义,但还是应分为“语言学哲学”和“哲学语言学”两大类。哲学需要研究语言来解决哲学问题,语言学同样需要进行哲学性思考,两者互为影响并促进各自的发展。随着语言学家对语言哲学思考的逐步加深,哲学语言学正在使语言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欧美20世纪哲学出现了语言转向,对当代语言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美20世纪语言哲学中关于意义的理论、关于整体主义、经验主义、唯理主义与体验主义的理论、关于语境与言语行为的理论对当代自然语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欧美20世纪语言哲学对自然语言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原本是符号学的分类法,由于符号学是比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更基本的学科平台,符号学的三分法对20世纪西方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并特别阐明语用学转向对理论语言学、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方法对当代哲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和语言学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姊妹学科 ,在古代 ,哲学通过逻辑学给语言学提供方法论 ;在当代 ,语言学则通过逻辑学对哲学产生影响。文章以具体的材料 ,论证了当代语言学对哲学逻辑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揭示了语言学对相邻学科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语用学产生与迅速发展的原因,认为其哲学根源是英美的分析哲学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其语言学根源是生成语法学统治地位的丧失与功能语法影响的扩大。语言哲学与语言学的结合,促使了语用学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在阐述20世纪上半叶西方思辨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历史哲学思想,并试图从他们的思想发展中梳理思辨历史哲学的系统化与终结的线索,反思分析历史哲学产生的必然以及思辨历史哲学产生与存在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语用行为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以来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哲学理论之一,言语行为理论在人类认知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部分——语用行为——产生的哲学背景出发,通过对奥斯汀和塞尔提出的语用行为的含义及分类进行探讨,从语言哲学的视角研究语用行为的发展历程,指出对语用行为的研究拓展了传统语言学所主张的意义的概念,推进了传统的语言哲学研究,并且对心智哲学、语用逻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和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语言学共同推动了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语言转向,影响了20世纪文学理论的思维方式,推动文学理论研究关注语言的建构潜能和文本的陈述形式,催生了不少新的文学理论命题,丰富了对文学的理解和解释。语言转向是在20世纪哲学反形而上学思潮、反本质主义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哲学更多地关注人生、艺术,语言成为哲学反思形而上学,进而反思哲学自身、思考生命意义的一个通道,这一点也在文学理论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在西方现代哲学和语言学的影响下,发生了"语言学转向",语言学批评也逐渐成为新时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向。篇章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兴起以来,不断地对文学理论施加着一定的影响。语篇分析整体论是一种基于哲学与语言学的全新思想观点,强调语篇分析必须从整体入手,把握不同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思想在当代语言学界正在兴起,而在中国语言研究传统里,整体论思想也源远流长,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整体论分为起承转合结构说和主题论两部分,这与语篇分析的整体论思想不谋而合。文学语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它与普通语篇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语篇分析的整体论思想也可以为现代文学批评提供借鉴,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中的心理学传统——从语言学史的视角来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语言学史的视角来考察心理学传统在语言学中的发展过程。由于语言与心理的密切关系,心理学和语言学自古以来就有不解之缘,心理学传统在语言学中源来已久,并蓬勃发展。详细考察了心理学传统的起源、发展和繁荣,并分析了相关原因,最后对语言学中的心理学传统做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医学哲学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哲学是医学与哲学之间的哲学性边缘学科。医学与哲学在逻辑上和历史上一直有密切的联系,医学在它的历 史发展中,总是处在各个时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之下,同当时的哲学发展状况相适应,医学哲学同样经历了古代、近代到现代的 发展过程。我国的医学哲学研究在经历一段曲折之后,已出现了繁荣与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不但继承了儒家经典的解释学思想和方法,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对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儒学经典解释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冯友兰从“照着讲”到“接着讲”的解释学思想和方法的转变。对孟子“知人论世”历史解释学方法论和“以意逆志”的心理解释学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冯友兰的具有“设身处地”之了解及哲学史家之见的“释古”的解释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先秦“名实论”,主要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的初步认识,将“名”作为人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考察“名实”关系,最终以探讨人的合理的生存实践方式及其认识来源的理论。它重点研究人、语言、世界三者互动的关系;语言能够显示现实的结构是其基本理念,“人”是其研究的最高目标。所以,就其理论重心与基本精神而言,它乃是一种人文主义语言哲学理论。虽然语言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与语言学、逻辑学关系紧密并互相贯通,然而,为了揭示其本质、彰显其特征,使之与古今中外相关的学科理论更好地会通,以便从中阐发出更多具有生命力和启示性的思想要素,最好还是突显先秦“名实论”所具有的人文主义语言哲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国家起源方式等,中国自周代初年起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政治伦理为思想史主题的文明发展模式。此种文明模式以德治主义为核心,虽然具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其学理本身也存在诸多方面的悖论,并且由于这些悖论而给古代中国的历史带来了至深且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使中国的语言文字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本文以一百年来中外学者对甲骨文的集、发掘、著录、研究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的事实为依据,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论述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对古文字学和汉语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肯定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彝族古文献《玛牧特依》是彝族历史文化重要的传承载体。通过梳理其基本内容,分析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流传形式,揭示 其文献史料性、哲学思维、教育性、语言学元素、民族习惯法、廉政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潜在价值,为当代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提 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论哲学思想的演进与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学与哲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语言是哲学思想的核心与载体 ,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哲学对语言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及推动作用。不同的语言学流派均有各自的哲学渊源及各自的哲学属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哲学作为西方近代以来逐渐建立的学科有其特定含义和意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历史哲学为名对古今中外历史中所具有的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研究。同西方历史哲学相比,中国传统思想中蕴藏着具有浓郁醇厚的自身特色的历史哲学思想。通过对中西历史哲学思想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由于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导致他们各自对哲学与历史的理解存在着根本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历史哲学思想展现出迥异的价值取向,从而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