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治建设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呼声中得到了一致的认同,但由于我国传统和现实的因素制约,在建设法治类型上产生了分歧。在借鉴西方法治建设的同时,我国的法治建设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兼顾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目标,推进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法治建设需要法治精神的支撑.当前我国农村法治精神的匮乏给农村法治建设带来了诸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顺利推进农村法治建设亟需法治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当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重要的指导方针.在当今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我国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理念近些年来也在我国法治建设中越来越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法治经济的内涵与特征、法治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指出了我国法治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或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法治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法治必须追求实效,法治建设如何取得实效是理论和实践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相关研究已经实现了从法律实效向法治实效的跨越,已经从定性走向量化研究阶段. 皮尔斯的实效主义思想可以为法治实效理论及实践提供借鉴,实践、实验、检验是法治实效得以实现的三个重要方面. 中国法治建设客观上成效不佳,法治实效研究尚需深入推进. 法治评估既是检验法治实效的方法,也是提高法治实效的一条重要路径. 法治评估应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 在法治评估的研究和应用中,要特别强调切合实践、运用实验方法,并保证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了科学发展现与法治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针.但是,法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忽视或者淡化科学发展现与法治的区别,会造成以科学发展观弱化法治内涵等悖论,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利.因而,应正确看待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认清实质法治的意义、功能,抑制其作用的过度发挥,坚守形式法治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特殊意义.这是因为中国固有的整体性文化,突出了辩证思维方式,使得根据法律思考的法治思维很难贯彻下去,法律的权威、明确性、稳定性、意义的固定性常在矛盾的思维中受到贬抑.同时来自西方的批判法学、现实主义法学、后现代法学在中国的传播及流行,更加剧了法治思维方式的瓦解.对实质思维方式的坚持,导致了形式法治的思维方式的衰落,法治理论似乎有被瓦解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重述与论证:形式法治是法治的脊梁,没有对形式法治的坚守,或者说在中国如果不补上形式法治这一课,根本就无法实现向法治社会的转型.形式法治需要法律方法的协助来完成各种使命,因而不能轻易否认形式法治对实现正义的功能.只有在坚守形式法治的前提下,实质法治才能发挥对社会调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4年,江苏省颁布了第一个省级的区域法治建设文件。自此,全国开始兴起区域法治建设。从法治的字面意义出发,到我国区域法治文化建设成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目前的区域法治文化建设还存在种种瑕疵,但其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作为区域法治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法治建设问题。指出由于国家制度供给、国家发展模式与资源配置、农村社会结构、历史传统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法治建设仍然存在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法治的平等精神缺失、农村法律制度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认为农村法治的未来发展宜采用政府主导推进型模式,在政府领导下通过各种具体制度的建构来促进农村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行政法治下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只有建立一整套能够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加以全面有效调整的法律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关系是依赖于行政法所调整的政府与公众、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因此要积极推进政府法治建设。政府要树立为公共服务的价值理念,要依法行政,建立完善的行政权力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至上,所有的社会主体都要遵守法律,按照既定的法律框架,展开自己的行为,拥有权利,履行义务。依据法律经济分析理论,守法主体是经济理性人,追求一定的利益;守法是一种富有经济性的法律行为,有其内在的经济机制、经济形式,存在着一系列守法成本,从而导致追求不同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明确法律移植主体问题既是我国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法律移植秩序化和我国法律体系完整性要求的基础上 ,从狭义的法律移植角度和宽泛的法律移植角度对法律移植主体构成进行阐述 ,认为法律移植主体应依法拥有法律移植权 ,而法律移植权属于立法权的范畴 ,故法律移植主体应具有专属性。就我国法律移植的现状而言 ,我国应尽快在法律中明确法律移植权的归属 ,使法律移植主体合法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强势法律文化的冲击下,独具特色的中国法律传统自清末修律开始发生断裂,其后以法律移植为主要方式实现法制现代化的中国现代法律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法律传统的自身演进逻辑与不可毁弃的价值促使我们应当承继和发掘传统法律中的优秀资源,以有益于当前中国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26年完成的伟著《政治学》中完整的阐释了实现法治的具体路径,他强调依法治国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提倡法律的神圣权威以及法治优于人治的社会观念对西方法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亚氏法治思想体系的解读,认为当前中国法治建设中培育市民社会是实现法治的社会文化基础,而良法的确立也必须是在本土资源自然演进的基础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律的现代化进程已有百年历史,法学翻译对于中国法律的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法学翻译对于中国现代法学具有建构与生成的意义,从法言法语到制度理念,均建立在法学翻译的基础之上;其次,法学翻译的发展轨迹,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法学的演进过程,从取法西洋、学习日本,转至模仿苏俄,进而重新面向世界,法学翻译的曲折变迁也印证着现代法学的艰难命运;第三,法学翻译对于现代法治国家的建构亦有重大影响,作为后发赶超型国家,译介移植是不可避免的过程,但也应有反思的态度和超越的决心.对近代以来中国法学翻译史的梳理和总结,一方面旨在较为全面概括地展示百年法学翻译的成果和历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观察到法学翻译与现代法学之间的深层次的内在关联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马法是西方世界法制的源头,它深深地影响着欧洲大陆法系的发展。对于与欧洲一水相隔的英国而言,罗马法也留下了特殊的烙印,使英国法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呈现另一番特有景象。英国在其民族特征、王权统治、法律职业阶层等因素的作用下有限输入罗马法,使罗马法对英国的法律发展方式、法律体系、司法体系及法学教育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是社会生活条件和需要的反映。社会生活不仅产生各种问题即法律需求,还蕴藏着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资源。因此,每个国家的法律发展都是一种本土化的创造性活动。法之理也在社会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思考、发现、检验和证明法之理,是促进法律发展和法学进步的方法。在社会调查中思考法之理,北京理工大学法学理论硕士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从法律思想史的角度对小说《卡斯特桥市长》进行分析,对其中隐含的罗马自然法、中世纪神法和近代法治思想进行阐释。古代罗马自然法思想曾是卡斯特桥社会秩序的基础,但早已被遗忘;亨查德的命运沉浮体现了中世纪神法观点对人们的影响;而伐弗雷的成功则代表了法制思想在现代的发展。小说中哈代将进化论和西方法律思想的演变结合在一起,揭示了西方法律思想如何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及其对哈代所在时代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法律的实践性与法学教育之间的关联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工具性、世俗性决定了法学教育的实践性导向。但困于理念误区、教学成本、学生规模、教师评价机制、课程体系设置的强制性及与司法考试的疏离等因素,实践性法学课程在整个法学教学体系中实际上处于若存若亡的尴尬境地。唯有在法学教育精英化的导向下,把握好实践技能培养的阶段性特征,突破法学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性课程观念上的鸿沟,将实践技能尤其是法律思维的训练融入每一堂法学课程之中,法学本科实践性课程才能拓展出一片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0.
对于法律哲学怎样辅助法律的成长,卡多佐指出,法律哲学将告诉我们,法律如何产生,如何成长,发展的未来又会怎样。正是法律哲学的这些普遍性和抽象性,指导法律思维,左右法官意志。在卡多佐看来,每个判决提出的问题其实都涉及一种有关法律起源与目的的哲学,这一哲学尽管非常隐蔽,实际却是最终裁判者。法社会学具有将法定义泛化的特征;依法判决只是法律运作的外在形式,法官的独断还要经受实践和理论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