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有两种性质不同的人的本质概念一是价值本质,关涉人的"应该";一是事实本质,关涉人的"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前,马克思主要回答的是"人的本质应该是什么"这一问题,之后主要回答的是"人的本质事实上是什么"的问题.<共产党宣言>及以后的著作则将"应该"整合到"是"中,即让人的价值本质从人的事实本质中历史地和逻辑地开显出来.就此而言,强调人的价值理想的马克思和揭示人的事实规律的马克思并没有根本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法律上的人     
法律上的人,并不是现实的或真正生活中的人,而是研究所需的一种范式,即马克思&#183;韦伯所言的“理想类型”。在建构法律上的“人的类型”时,必须对人性凝结的“域场”进行区分。作者认为,依据人性不同可将法分为四大法域:身份法、私法、公法和社会法。身份法上的人是“亲人”,私法上的人是“经济人”,公法上的人是“政治人”,社会法上的人是“社会人”。文章对不同法域上的人的形象进行了剖析,并指出法律上的人的现实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文学的凸现使五四时期现代长篇小说家们开始在广阔的艺术视野中探寻世界,表现人生,作品所表现的面对命运与既有秩序的抗争态度,与"五四"文学"人的自觉"的光芒相映成辉.有个性的复杂人物的描写,双重人性的透示特别是对人的自身弱点所酿成的悲剧的批判,人的多重意识世界的揭示等具有现代意义的尝试,为人的立体化工程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条件.正是五四时期现代长篇小说力点的这一位移,宣告了新文学长篇小说现代转型的胜利奠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两次论及的"自然界的人的本质"这个命题,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极其深刻的思考,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本体论和人本生态观中极其重要的观点.基于人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对于这个命题的具体内涵可以从构成元素、结构动力和整体生态三个层面来理解.正确阐释这个命题的内涵和意义,不仅有助于回答一系列重要的相关问题,深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更有助于认识审美活动的生态本性、自然美的人性本原、自然界之所以是人的生命和精神家园以及自然性成为艺术美的最高境界的根本原因.这个命题实际上是人本生态美学的一块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天人关系方面,人们更关注人间的利害,由人而天,不再盲从于天命鬼神;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人们不再受制于自己生活于其间的小圈子,家族束缚减弱,思想言论趋于自由和多样化,个人独立意识增强,人们开始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人性问题上,人们对自身的本质也进行了反省,开始关注人的价值。春秋时期人的精神觉醒有其内在与外在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6.
试论人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作为历史的存在物,始终是未完成的,始终处于不断提升自已的过程之中.与一般物质发展过程有所不同的是,人的提升是一个不断走向自觉的过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的提升表现为三个层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人的提升表现为不断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人的提升表现为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使人与人的关系明白合理;在人性完善的层面,人的提升表现为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人在三个层面的提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7.
作者由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有感而发,追问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提出"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从理论上就教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建议当前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展开,是否以有利于人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指导、目标和检验成败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铁凝的<大浴女>是一卷多角度、多层面透视人性的x光片,清澄透明而深邃地展示了丰富的人性魅力.尤其是她笔下人物的心态与行为,总让人感到"反常中的正常",能把读者引进人性的深处,深窥人性在"反常"中的演进、扭曲和抗争,从而促成读者对人性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散文集,也是他散文所经营的一个意象."一个人的村庄",是人的一种生存心境,是"城市"对"土地"的一种思念,这种思念是在现实的城乡互为参照下所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在城市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回归大自然的一种人性呼吁,是对"天人合一"的诗意存在的一种向往;他旨在呼吁我们不能抛下土地不管,那里是我们最终的家园,它不能被荒落,否则我们将成为永远的无家可归者.  相似文献   

10.
从生理、精神、实践等层面固然可区别人与其他物种之不同,但皆未正确揭示人的内在本质;马克思站在"社会性"视域考察人,其突破性贡献不在于终结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讨论,而旨在为人的现实发展寻求理论支撑。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历史事实使得人永远既包含"人性"又包含"兽性";人性同人的本质一样具有稳定性特征,就具相而言,通常改变的只是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在人性中比例。从某种维度上可以认为,人的本质内涵于人性之中,而人性中并不是所有部分都隶属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与人性之关键不同在于两者是从不同维度来考察人之"存在"。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的商品化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式“县”的行政管理模式开始显得陈旧与落后,适应城市化与工业化要求的撤县建市应运而生。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乡一体化,改变了我国行政区划的不合理现象,解决了防止巨大化城市病症产生的问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撤县后的市担任着双重职能,面临着严重挑战。它也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农民的经济利益、政治民主权利、社会保障权益没有得到充分实现与尊 重,这成为影响我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产生这一问题既有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也有各种 主客观因素.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利益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改革,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把农民利益的保护与实现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演进,逐渐由弱至强,成为近20年来别具影响的一门显学.当代文学概念的提出,实际上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内涵,空间范畴仅限于中国大陆母体的文学,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高度政治化、组织化了,具有并不完全相同的阶段性特征.反映在当代文学的修史上,则往往重主体认知而轻客观事实,因此,有必要提出并强调以"实"见长,而不是以"论"取胜的另一种编写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先秦名实之乱的根源在于礼乐文化本身,它内容和形式对立统一的特点已经潜伏了名实分离的可能.礼坏乐崩和名实之乱都是礼乐文化在解体过程中的表现.名与实没有彻底分离,为中国文化留下了一个严重的社会痼疾.  相似文献   

15.
乡镇机构改革是当前农村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乡镇改革的不同路径,结合各地改革的实践,提出新一轮的乡镇机构改革必须以创新的理论为指导,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各项配套措施协调推进,并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释乾坤卦     
文章分为三部分:首先就《周易》内容和研究方法提出几点基本的看法;其次分析乾卦,认为乾卦包含有三种理论端绪,涵盖了《周易》的全书;最后分析坤卦,指出乾坤两卦复杂的对应关系,从而为全书起了定纲立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动物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二项结构”,人与对象的关系“三项结构”。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对象的观念化和观念的对象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间需要借助于实践工具 ,建立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以及通过语言符号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中西方经济的发展中均出现过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但是在那之后却出现了中西方经济发展截然不同的道路。笔者发现大多数学者在中西方经济比较时,凡涉及到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把手工业与商业统称为工商业,实际上仅仅在谈论商业,手工业多是一笔带过。笔者认为,除了文化和政治制度上的不同导致“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差别外,中国古代抑的是手工业和商业,而西方抑的是商业。这种对手工业的不同对待,笔者认为也是导致中西方经济发展道路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史官文化向普及型、开放型文化的迅速转变,促进了文化传播。其中,口传文化主要有游说诸侯和聚徒讲学两种形式;书面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是著书立说。春秋战国文化传播,开创了书籍编纂体例,积累了书籍编纂经验,总结了图书传播理论,为我国编辑出版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20.
汉代五经博士的设立具有明确的"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政治功能,这决定了五经作为学术,亦具有某种先决特质。经学之率先形成也对四部分类法产生重要影响。从文献学角度分析经学价值观在集部分类的影响,其表现是不同的,如集部分类法的二元性、对楚辞单立一类原因的分析、四库馆臣对宋元词曲的轻蔑充满着政治功利主义思想等等,这些都或隐或显地呈现出经学价值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