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燮 (1693— 1765 ) ,号板桥 ,以号行世 ,江苏兴化人 ,清代“扬州八怪”之首 ,有“三绝诗书画”之称。从养生的新视角来解读板桥 ,选择读书养生、“三绝”养生、交游养生、饮食养生、养生先养性、养性须乐生、仁者寿 7个方面逐一论述 ,认为板桥“狂”、“怪”的深层是“慧”与“静” ,奋进与恬愉 ,其养生思想具有鲜明特色和积极意义 ,值得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2.
道教养生是以与生命过程相反的程序使人复归于“朴”,而道教的审美则注重让人认识俗世生活之丑而感受超现实的神仙生活的“真—美”;道教养生经历了从“养生”到“长生”、从肉体的养护到精神的超脱变化,而道教审美也经历了从追求“道—美”的绝对,到借鉴现实美甚至引领现实美的过程。道教养生推动了道教审美的发展,而道教审美又将道教养生推广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和历史层面。  相似文献   

3.
教育思想体系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手段与教育特点等.作为明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教育家,王阳明从其“心即理”思想出发,将其“致良知”的心学思想与其教育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以“良知”为出发点,以“致良知”为目标,构建起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体系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4.
三元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术语和思想概念。道教三元思想渊源于周易的天、地、人三才说,三元并列是道教构建其庞大教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对道教养生思想与理论的建构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富有道教特色的“三元延寿”养生思想。“三元延寿”养生思想集中体现在元代道教养生著作《三元延寿参赞书》中。“三元延寿”养生思想和理法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不但将天元房中养生、地元起居养生、人元饮食养生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强调养生从日常生活入手,注重以德养生,具有很强的实用操作性,有积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家养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通过对道家养生不同流派的解析,阐述杨朱“顺性命之理”、“贵己乐生”和“全性保真”的养生思想,老子“顺其自然”、“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的养生思想,以及庄子从生理层面的“依乎天理”到心理层面的“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再到精神层面“心斋”、“坐忘”养生的最高境界。指出“顺应自然”、“贵己乐生”、“依乎天理”、“惔而无为”等道家养生思想,符合现代健康观的需求,为现代社会培养正确的健康观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思想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也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老子战略思想是老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秉承老子哲理思考的脉络,涵盖了人本思想、反战慎战、后发制人、“柔胜”、有限目标、内修外与、权力均衡等内容。老子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历代文献中的养生术语有摄生、养生、卫生、养性、调摄、摄养、摄卫、保生、保养、调养、颐养等,语义略有不同。其中“养生”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养生”的常用义为摄养身心使长寿,与养生的内涵外延相吻合,适合作为规范术语。当代辞书和教材都认定“养生”为规范术语,但定义不够准确。根据养生术语的具体使用情况,“养生”当定义为:根据生命运动规律,调养身心,以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保健方法及各种保健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8.
马亚伟 《百姓生活》2013,(10):19-19
国医大师裘沛然的一生,除了治病教书以外,写作旧体诗是他的一大雅癖,他的《论养生》说:“从来得失有乘除,穷达区区莫问渠;终是助人为乐好,世情看淡即天书。”传说元始天尊是道家的创始人,道家把元始天尊所授经文视作“天书”、在《论养生》诗中说到天书,自然是指养生的要义。怎么阅读懂养生的天书,掌握养生的要义呢?就是看淡“得失”与“穷达”。得与失从来都是相互抵消的,穷与达也不过是区区小事,何必计较?孟子曾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一向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世情看淡”就是养生的“天书”。之所以能够“看淡”,根本在于心淡。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养生思想博大精深,他所提出的关于养生的原则和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养生思想.他论述的“才全”、“坐忘”、“天人合一”、安时处顺、顺应自然,以及人性弱点、养神重于养形、调和阴阳等观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养生理论,对于现代人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象注解庄子独辟蹊径,其“性分”学说实是一种独特的养生论,由“生何以能养”而“如何养生”,由“明性”、“无辩”而“两顺”,最终达到“无心”之境界,郭象之养生并非养有形之身体而是无形之“心”,所以郭象养生论之独特正在于“养生即是养心”,而此“心”正是“无心”之两顺。  相似文献   

11.
秋露 《中华魂》2013,(2):54-55
有幸读到明代御医第八代传人连汝安老先生所著的《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养生精华集》一书。连汝安老先生在书中分八个篇章从养生文化概说、环境养生、经络养生、情志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和预防养生方面详细阐述了“三经”养生文化的精华之论。其中对第八篇中最为经典的一句“我命在我不在天”颇有感受。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养生实质上就是指把某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养生能量,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养生方式。本文立足于文化养生这一研究平台,着力对“和”这一重要资源进行了探讨,从静态和动态来考察“和”的文化养生内涵,认为自文化养生角度可将“和”界定为人的生命系统所特有的平衡状态以及达到这一状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简论孔子的“中庸”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的中庸思想源于中古时代的“中和之道”。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中庸的含义有“中度”、“执两用中”“和”乃至“权变”,“过犹不及”是孔子中庸思想的理论核心。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仁”体现了“无过无不及”的中庸适度原则,德政是其灵活的真正的“执中”,“礼”是典型的中庸的“礼”。中庸,乃是贯穿于孔子思想体系各个方面的一条主线,是他的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14.
葆健 《百姓生活》2010,(1):49-49
中医养生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活动就要与春夏秋冬的“生”、“长”、“收”、“藏”保持一致。根据四季变化来调整自己的作息,顺应自然,能够改善睡眠质量,起到很好的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钟怀 《百姓生活》2013,(6):75-75
养生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与青睐。在日常养生保健中,只要掌握一定的养生方法,就能达到养生防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而从中医的观点来说,有些生活习惯“本末倒置”,也是很好的健康养生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丘处机养生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长生是道家道教文化的古老传统。先秦老庄就已经提出以精神超越为主、以形神合一为归的养生理论,早期道教虽然以老庄思想为理论渊源,但与老庄相比,却更重视肉体长生。全真道否定了肉体可以长生的思想,提出了“全真而仙”的超越理念。但“全真而仙”的超越理念,却使全真道在养生与成仙之间产生了理论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丘处机开始重视养生,并提出了顺任自然、清心寡欲、炼养合一、德养结合的养生思想,从而又把成仙与养生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在炎热的夏季,养生保健、防病治病需注意哪些问题?本期“养生保健”栏目,就夏季常见病的防治、老人夏季养生保健应注意的问题、夏季用药的禁忌、女性夏季养生宜与忌等问题,搜集整理有关文章分别作了介绍,希望对读者平安度夏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论阳明精神     
文章从阳明“心”即“理” ,“知行合一” ,“良知” ,“致良知”论思想体系的一个侧面讨论了阳明高扬自我 ,著实体履 ,铁肩道义 ,人 (仁心 )与自然共为一体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视野下,详细分析了“文明”与“野蛮”、“自我”与“他者”、“话语权”与“失声”这三个二元对立的等级秩序,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消解中心、再现边缘、彻底颠覆并解构这些二元对立结构的方法。通过肯定差异性和矛盾性的同时强调二者的平等、共存关系,为深入解读库切深邃多元、开放前瞻的思想体系提供了全新的后现代视角。  相似文献   

20.
<正>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从反对和平演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在全党普遍深入持久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并强调指出:“要通过学习和教育,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体系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界限。”在反共反社会主义大合唱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就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中一股危害极大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近些年来,随着帝国主义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这股思潮更加猖獗和泛滥,不仅继续强化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而且重点已转移到改变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方向,加速了一些国家由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蜕变。因此,弄清它的基本特点和阶级实质,划清它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