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庄小琴 《可乐》2011,(2):42-42
当你关注周围人的口头禅时,会发现它们"暗藏玄机"——这些口头禅很大程度决定了它们的主人留给你的印象。比如,我们一致认为同事小王宽容大度,是因为她总说"挺好的";我们一致认为领导老赵平易近人,是因为他总说"不要紧,说说看";我们一致认为朋友小林是个完美主义者,是因为她的口头禅是"糟糕透了"。  相似文献   

2.
《难经校注》是《难经》整理校释的重要著作,在校勘上用力甚勤,然亦难免有疏误之处:《一难》中"大会"不当改为"大要会";《十四难》中"适其寒温"当为衍文;《二十难》中两处"脉虽"不当改为"虽阳脉"、"虽阴脉";《三十一难》中"何禀何生"不当改为"何禀何主";《七十难》中"引持之,阴也"、"推内之,阳也"不当改为"引持之阳也"、"推内之阴也"。  相似文献   

3.
社会运行中的“潜规则”研究——一种社会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规则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潜规则"进行探析。即运用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等社会学理论对潜规则进行微观分析,将潜规则分为具有消极意义的潜规则和具有合理意义的潜规则两种类型,把潜规则视为一种制度副文化,探讨潜规则在具体情境下的微观运行机制,阐述"潜规则"的本质、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产生原因、对社会运行的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待潜规则的两种方式:对具有合理意义的潜规则的保存和制度化与对具有消极意义潜规则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在德国,你随时随地都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精巧设计,幻如魔术,让你叹绝。 比如,在旅游大巴上,你会发现,座位旁边的"L"型塑胶扶手,就被设计得非常精巧。在你拎着大小行李、笨拙地挪向座位时,它会非常"乖巧"地收拢并隐身于座位的一侧,"知趣"得不多占半点空间;在你凝神静气、坐定位子、  相似文献   

5.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确立马克思理论"微观基础"时,通过重释马克思的原典,承认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客观要素"的价值,并有限地体现出其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客体动力观"的"回归";通过对社会发展过程中主客体要素统一性的阐发,表达了其关于社会发展动力是主体与客体双重要素推动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自1928年张学良宣布"易帜"后,国民政府势力开始对东北大学进行浸染与渗透,因东北地方势力依然强劲,故只呈现出"虚位的中央"之状态;"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内迁关内,财源断竭,国民政府对东大资金援助并加强对其控制,东大成为"名义上的国立大学";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国民党得以对东大施以全面整顿、最终接管,使之完全变成国立高校。在东北大学"国立化"这一过程中,充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互动及东大内各派系之冲突,并对东大此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不宜提“促进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循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现阶段不可能"促进民族融合";尊重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历史上不可能有"民族融合";尊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的现状,我国现阶段不宜提"促进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8.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开山之宗祖,其思想体系透露出和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道统维度看,周敦颐追求人与"天"的"合一";从社会层面看,周敦颐主张人与人的"和谐";从自身角度看,周敦颐探索人与己的"内在统一"。周敦颐思想体系中的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行政潜规则是指公共行政人员在权利行使中自觉或不自觉遵循的隐藏在国家法律法规下的非正式规则,它主要有隐蔽性、交易性、传染性和破坏性四种特征。本文从人性善恶、人性本位、人性求和与竞争、人性管理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中西传统人性论的差异,剖析我国行政潜规则产生的人性根源。提出防治我国行政潜规则的途径:德治与法治并举,防治腐败;对群体本位的扬弃,坚持"以人为本";健全民主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周易.乾卦》对"元、亨、利、贞"的阐述,从"礼"的维度来对"亨"加以重新解读,并将之贯彻到对《周易》"涣"卦的重新认识上,得出《周易》"涣"卦的内在基本含义为"礼";《说文解字》对"涣"的解读,打通了"涣"、"亨"、"礼"三者之间的内在含义的一致性。这不仅突出了"礼"在治国安邦中的重大指导意义,还为重新解读《周易》提供了契机;既有助于深入发掘其中的理论资源,也为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消除忧患和防治风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是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它是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它能够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关系的变革。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开发科技动力的途径主要有:实现劳动者的"智化";推动生产资料的"物化";消弭科学技术的"异化"。  相似文献   

12.
对民间诉求的内在规律性诠释——评电视剧《沂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电视剧《沂蒙》首先表现了民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从当初的混沌懵懂到最终皈依共产党的领导,展现了民间认同和皈依共产党的"心路历程";其次还表现了共产党对民间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意识的复苏和觉醒,特别是女性的个性解放;再次是革命话语向民间话语成功转换,使民间话语隐含着革命话语,实现了革命话语与民间话语的融汇与贯通。总的来说,电视剧《沂蒙》是近年来主旋律影视作品中少见的成功之作,这正是编剧和导演等主创人员深入生活,以生活为师的结果。但其在对历史被遮蔽的那面予以彰显的同时,还存在着由此而来的新的遮蔽等局限。  相似文献   

13.
"自然解放"的理论从提出到实践经历了从马尔库塞的奠基到技术伦理化再到马克思原本化再到中国化实践的嬗变与超越的过程。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是自然解放理论的奠基人,他把自然作为革命的一部分,把科技异化看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力主建立"生存缓和"的社会;莱易斯继承推进了马尔库塞的自然解放理论,从技术伦理学意义上论述了"控制自然";福斯特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原本的角度批判了自然异化与资本主义异化的关系,把自然解放与实现共产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相联系。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解放"理论的合理成分,把"自然解放"理论中国化,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农业教育内涵。他在农政思想上主张"德政";在经济上强调"富农";在教育上实施"仁义"教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提倡"生态保护",其内容涉及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挖掘其价值,旨在为当今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唐律中德法关系的几方面特点来看,唐律虽然也强调"孝亲",但终以"公法"优先于"私德",以"忠君"优先于"孝亲";唐律中"刑罚"的目的着眼于外在行为的调控,而不是道德"教化";唐律强调为子、为臣要"顺上",强调对"人"的服从,而不是"从道"、"从义"。唐律的所有这些特点都是一种"改造"了的法家思想。  相似文献   

16.
初唐诗人刘希夷在诗歌意境的创造和意象的选取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他的诗歌在初唐盛唐却"不为时重"。其原因主要缘于其漫游"处江湖之远";不愿仕武朝;诗歌充满了"异调"色彩;当时科举制度黑暗等。  相似文献   

17.
耶律楚材是蒙元之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生致力于促进蒙汉民族文化融合,主张以儒治国,革除旧法之弊端,为蒙元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做出了突出贡献:建立赋税制度;建立"王户丝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和驿站制度和"任用文臣的常制";废除"屠城"旧制。耶律楚材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还大力倡导儒学,极力向蒙古统治者推荐儒士,保护众多的人才为蒙古统治者效力,使武力极盛的蒙古帝国大收文治之效。可以说耶律楚材是蒙元帝国封建制的伟大设计师,也是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杰出舵手。  相似文献   

18.
长沙文化产业的战略定位及其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沙文化产业应该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依托独特文化传统,建设"极富湖湘人文底蕴历史文化名城";把握加快开放机遇,打造"最具休闲特色国际化娱乐之都";壮大文化产业规模,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传播力,为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作更大贡献。其实施路径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提出一个鲜明的口号:"快乐之都,幸福长沙";确立"走出去"国际化文化战略;推进"筑巢引凤"文化建设工程;实施"造船出海"文化发展战略,努力寻找国际化的文化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近代汉语时期,除数词外能与动量词组合使用的语言成分主要有:指代词"此""这""那";疑问代词"那"(哪);方位词"后""前""下""上";时间词"今""先";后缀"子""儿""家(价)""里"等。各组合形式的出现时间和发展过程各不相同。近代汉语动量词在组合能力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对而言,计数动量词("次""回")的组合能力最强,现代汉语中消失了的动量词(如"过""巡""转""度")在近代汉语时期的组合能力很弱;从时间角度来看,元、明时期动量词的组合能力最强。各组合形式的出现一方面与动量词及语言成分本身的发展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与语言发展的类推作用有关;其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主要与同义词之间的互相竞争有关;社会时代是促进各组合形式发展或消亡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20.
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潜规则,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盛行泛滥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系统失衡紊乱、行政系统腐败蔓延和文化系统萎靡不振以及正式规范在与潜规则并行运转过程中遭到潜规则严重侵蚀的现实情况,指出潜规则的核心所在是通过对社会规范的背离、肢解和破坏去获得不当利益。潜规则不仅动摇社会行为价值规范基础、突破社会行为基本道德底线、致使社会行为游离并突破法律边缘,而且扰乱社会系统的预期制度安排、打乱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社会功能局部失调失效,致使社会控制力削弱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