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价值维度、方法论原则和制度设计3个层面加以把握。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3个维度的深入系统研究,总结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李达早期马克思主义观内容丰富,其要有三: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性质的认识问题上,提出"马克思社会主义是科学的,其重要原则有五"的看法;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发展问题上,批判"第二国际",呼吁"马克思还原";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问题上,强调"采用何种范畴的社会主义,大概也是要按照国情和国民性决定的".这些基本看法都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问题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把研究人的发展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动机,实现了社会历史观和主体价值观的统一。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立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时俱进地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 《法兰西阶级斗争》 和 《雾月十八日》 中首次推进了唯物史观具体化的理论历程, 他通过深化对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在特定条件下的外部表现形式、 把政治斗争史的研究提升到政治发展之历史 规律的层面等问题的探讨来完成这一理论工作。 马克思的这种理论探索不仅使他在法国政治史的研究上实现 了方法论及理论成果的创新性突破, 而且, 他在唯物史观具体化问题上的探讨也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深化 对唯物史观具体化的理论解读, 不仅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对于深化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新解读马克思的著作经典 ,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是哲学方法论范畴 ,劳动只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的一个因素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时具有价值方法论的意义。这样才在实践观上具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是对以往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扬弃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从学术和学科方面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做出的独特贡献。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许兴亚教授,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出发,通过考证和校勘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认识,积极参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他从澄清对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片面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和理论体系的新阐释,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正本清源"和创新发展,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探讨,以及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及改革观、倡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等六个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7.
国内理论界对社会公正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是当代社会矛盾在理论和观念上的反映,也是为重视和合理地解决社会不公正问题进行的积极探索。公正和公正观属于价值范畴,需要深入到价值哲学的层面进行追问和论辩。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坚持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为我们合理理解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分析制度与公正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国内理论界对社会公正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是当代社会矛盾在理论和观念上的反映,也是为重视和合理地解决社会不公正问题进行的积极探索。公正和公正观属于价值范畴,需要深入到价值哲学的层面进行追问和论辩。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坚持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为我们合理理解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分析制度与公正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它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自然发展的科学结果,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马克思的晚期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虽然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但站在今天的立场上重新予以审视,仍具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探索,探讨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渊源,论述了邓小平同志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上的种种误解和曲解进行了较有说服力的澄清,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颇具学术价值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五形态理论 ,该理论在马克思那里有充分的文本根据 ,马克思始终坚持了该理论。理解五形态理论的视角至关重要 ,须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去理解它。马克思的五形态理论不是社会发展的单线论 ,而是既坚持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 ,又承认单个国家发展道路特殊性的辨证决定论。马克思不仅精辟地分析了在“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下个别国家超越式发展的深层原因 ,而且还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种基本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本特征。传统哲学教科书未能真正理解和传达出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 ,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历史观的统一 ,当成是四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共性 ,而不是同一理论的不同属性和功能。在我国自 2 0世纪 80年代兴起的实践哲学中 ,它们对实践之于马克思新哲学的意义 ,理解的差别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本义的深入探究揭示出 ,马克思的新哲学从其根本特征看就是实践哲学 ,它既是马克思的世界观、方法论 ,又是马克思的辩证法、历史观 ,同时也是马克思怎样认识人、人的社会和人的世界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对于落后国家在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探索,一方面可以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不是单线型的,而是呈现多线型的多样性统一,另外,对待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绝不能生搬硬套,因为马克思的理论学说是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的科学思想体系;另一方面对今天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一些英美学者就马克思主义与正义、与道德的关系展开激烈争论。总体上看,论辩双方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论”与“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论”。纵观两派争论的焦点,其理论分歧主要源于双方在三个问题上缺乏共识,即道德是否必然是意识形态、事实是否可以容纳价值、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消解了道德客观性。只有对以上三大问题进行清晰界定和有效辨明,才能有效应对不同学者有关马克思道德哲学是否存在的诘问,并更切近马克思道德哲学的阐释路径和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5.
约翰.E.罗默借助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重新表述马克思关于剥削和阶级的理论,提出了他的关于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设想出一种理想的社会经济结构。他公开否定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力图通过阐述非劳动价值论的阶级和剥削理论,建构一套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这位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虽然注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形式的现代化,却淡化其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特点。罗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式颇为独特,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本文试图从概念、内涵、特征、方法论及当代价值五个视角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总体分析,以探究学界研究的优缺得失,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研究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过程。需要针对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通过文明的对话,让研究生在更宽阔的视野、全球化和网络化语境下,在多种思潮激荡背景下,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满足研究生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王力军 《东方论坛》2004,(3):99-10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也就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并形成 ,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是其内在生成的方法论基础 ;关于社会形态的学说是其直接的理论依据 ;群众史观则是它的价值观根基 ;而当代西方发展理论的积极成果 ,则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不可或缺的理论准备。只有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它的深邃要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