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操高陵自2009年底被公布发现于河南安阳之后,引来各个方面质疑之声。究其原因是,曹操其人从宋代以来特别是文学作品中被人们奸臣化,成为"奸绝"。因此,对于曹操墓的被发现,以及从中没有出土属于曹操本人的铁证文物,故而备受人们关注。虽然此墓已被列为200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但是本人认为其中仍有值得研究的内容。考古学毕竟是一门近代新兴科学,需综合各类科学成果才能使结论更加科学化、合符历史真实,其中也更少不了用历史文献作为考古发掘的指导和理论依据。当考古成果和历史记载吻合,这样的成果才没有遗憾。  相似文献   

2.
曹操在乐府诗歌创作中常常引用古人事迹作为典故,表现出了一种怀古情结。根据伽达默尔的“效果历史”原则,可以发现曹操的怀古情结是受到现实制约的。从对古人的追慕和反思中,曹操追求的人生价值是做一代霸主。而他对古人的追慕也表现出一种相对倒退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3.
曹操认为"天地间,人为贵",虽然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调养得当,可以促进长寿。曹操爱好广泛,动静兼备,饮食起居也颇为讲究。他具备一定的医药知识,懂得方药;他渴求长生,曾向方士求长生术,还留下了不少游仙诗。曹操养生观念既有时代的影响,也与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固定在受众心目中的,具有脸谱化的人物效果。文学形象和历史人物各自的功能迥然不同。对于曹操的文学形象理解不能影响对其历史人物的公允评价,要区分二者的不同,给予各自专业性的评判。  相似文献   

5.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政治战略的核心,学界以往虽不乏研究,但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策略的来龙去脉尚无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相关史料表明,董昭是曹操实施"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的重要谋臣,他不但谋划了"迎天子都许"之策,而且在此前后做了一系列重要工作。袁绍的谋臣曾建议袁"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未被采纳;孙策也有"挟天子"之心,但未及实施,从而成就了曹操统一北中国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毛泽东对曹操情有独钟,他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一反传统的通说定论,给了曹操很高的评价.毛泽东不仅肯定曹操推动历史的伟大作用,而且赞赏他在政治、文学方面的杰出才能,尤其对曹操诗歌更加偏爱,并且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7.
冷眼看曹操     
曹操作为历史上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多少年来受到世人很多毁誉。曹操的文韬武略及历史功绩被世俗毁誉所掩盖,如今揭开那遮罩世人眼睛的面纱,对曹操有全新的了解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学术史的回溯可以看出,百年来的曹操研究有两类比较明显的取向。第一类是对历史人物及其行为的评价,具体表现为以善恶是非的道德观念对曹操进行评价,以历史进步观衡量曹操的作为两种模式。第二类是以历史人物为素材对其影响的时代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将曹操纳入地域集团或者其他包涵结构与功能的理论体系中进行解读。近年来曹操研究的学术生长点除了史料的开拓以外,还包括以新理论对旧问题进行视角转换,跳出旧框架扩展研究范围等方式。与史学新观念的交流和对学术史的反思,是历史人物研究取得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曹操立嗣看重诸子的才能,不以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为意.曹操最早有意传位于庶子曹冲.这是一位天才.曹冲早死,他又看上了曹植,但年长的曹丕在朝廷内外广泛交结,赢得了世族元老的支持,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曹操支持曹植组织力量,与曹丕相抗,引起了激烈的纷争.因此,在曹丕、曹植争嗣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曹操与世族势力的冲突.为了顾全大局,曹操最终不得不做出让步,确立了曹丕的太子地位.  相似文献   

10.
曹操是一个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千百年来人们对他褒贬不一,各有说辞。若不论其忠、奸、功、过,仅把其作为一个平凡人来审视,曹操是一个志者,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躬行实践;而且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尚志者。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才能、用人才能,充分体现了一个志者之智;他又能不图小利、不惧生死,充分体现了一个志者之勇;但他过于看重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锅抱负可以不惜一切,是一个尚志者。  相似文献   

11.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以政治功业著称的英雄人物,而他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也足以让后人景慕。作为政治家的曹操,他的散文大多数是表奏、令教、书信等实用文体,而且创作风格明显地受到其政治权势、地位的影响。曹操散文依照其政治生涯的重要变迁可分为三个时期,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不同特点。第一时期(181年至196年)为其实力不断壮大时期,其文清峻而不失严整、雅洁;第二时期(197年至212年)为“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掌握政权时期,其文通脱自在,不拘文体之限;第三时期(213年至220年)为其巩固政权,“以魏代汉”时期,其文充满霸气,而又随意任性。  相似文献   

12.
寻找曹操     
《阅读与作文》2010,(3):16-25
<正>一千多年来,关于曹操墓,有七十二疑冢之说,有许昌城外说,有漳河水底说,有铜雀台下说等,莫衷一是。2009年12月27日,人类历史就要跨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际,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的一次新闻发布让曹操这位生活在18个世纪前叱咤风云的枭雄再次成为  相似文献   

13.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从他的伦理思想及其实践来看,他既接受过儒家伦理的教育,又有冲破传统伦理的需要和建设新伦理的能力,但他却始终动摇、徘徊在新、旧交替的矛盾之中。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术界有论者认为 ,曹操的文格与人格存在诸多矛盾 ,曹操的文格高于其人格 ① 。笔者对这些矛盾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得出结论 :作家的曹操并非给政治家的曹操作包装 ,曹操的诗文极具本色 ,正因为曹操将真情真志倾注到他的创作上 ,才让人们看到他的作品中 ,有一个鲜活的帝王形象  相似文献   

15.
曹操与济南     
曹操与济南有很深的缘分:做济南国相,在政治上得到了历炼,树立了名声,可谓是事缘;在济南附近收编黄巾军,势力大增,初步奠定了王霸之业的基础,可算是地缘;纳济南人卞氏为其贤内助,得以全身心地致力于戎机政务而罕有后顾之忧,这便是所谓的人缘了。因此说曹操是济南历史上的名士,自无不可。  相似文献   

16.
广大民众出于社会良知,约定俗成地形成了鉴别历史人物的一般标准。这些以道义为基本内容的评价标准,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正能量。人性的光辉,使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超越阶级樊篱,关注国家前途、社会和谐和人类的命运,保持高尚的品格和情操。肯定这样的历史人物,有利于积极地引导社会历史向良性方向发展。而个人建立的事功无论多大,也不等同于历史贡献。不论是非,单以事功为标准评价人物,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会产生负面效应。数十年来,史学界对草菅人命、给后世造成恶劣影响的曹操等人翻案,有悖于正确的评价标准,分明站错了立场,是反人类、反文明、反历史的。  相似文献   

17.
东汉末年,在群雄逐鹿的激烈斗争中,荀彧为了实现维护汉室统治的目的,选择曹操为合作对象。两人的合作相辅相成,荀彧作为士族的代表,协调了曹操与世家大族的关系,同时依靠曹操的军事力量使汉朝统治得以延续。荀彧与曹操的政治理想不同,因反对曹操而被杀,后世对二人合作的评价则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8.
具有写实精神是建安作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点之一 ,而在曹操诗歌中得到了较为集中的体现。本文从曹操诗歌反映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展示时代精神等几个方面 ,来论述曹操诗歌的写实成就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封建正统历史学家眼里,曹操是一代枭雄.无论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学家,都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不可湮抹的一笔.作为政治家.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统一北方,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安定了人民的生活.本文通过探寻曹操廉政思想的脉络,发掘出他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曹操是历史上成功的管理者,他的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本思想,包含关于人的地位、价值、使用、激励、组织、培育、保护、考核等方面的内容。曹操的人本管理思想既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研究他以人为本管理社会及民众的思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提取合理要素为今所用,推动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曹操人本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其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