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根本上看,我国的"三农"问题是在即定约束条件下工业化模式偏差所带来的人口、社会、经济、制度等结构性矛盾多年来在农村积聚的结果.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农民和工业化的关系由传统上被动地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等多种贡献为主,向农民的全面参与和全面发展为主转换,"三农"问题的核心也就转换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全方位变革.只有通过涉及城乡之间根本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变革,转换工业化模式,实现农民非农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才能使"三农"问题在发展之中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2.
农村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中国农村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发展进程,揭示出传统农村工业化发展面临的突出制约问题,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与信息为重点,以县域经济工业化为突破点,以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实现小康是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如何使全体农民步入小康社会,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难点.本文在对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黑龙江省农村小康建设中存在的农民收入低、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和农村人口素质偏低等问题,并提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快黑龙江省农村工业化进程和提高农业人口素质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逐步提出发展农村工业的战略思想,其根本目的是将新中国引向工业化道路。邓小平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一光辉思想,提出发展乡镇企业的思想和理论,使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尽快走上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学家们在探讨强国富民道路的时候,都认识到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乡村建设学派和工业化学派都从各自的立足点出发提出了一定的农村发展之路。一定意义上说,乡村建设学派是一种立足农村通过乡村内部人、组织和文化的改造而进行的“内发型”农村发展之路;工业化学派则是一种“发展实业振兴都市以救济农村”的“外推型”农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邓小平农村经济改革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新时期要继承和发扬邓小平农村经济改革思想,解决好"三农"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江泽民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一贯予以高度重视,并重点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根本目的、政治保证等问题进行了科学阐释.学习、贯彻江泽民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对破解"三农"问题、推动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小康的必由之路。本文认为农村现代化包括农村工业化 ;农村产业宏观多样化、微观专业化 ;农村城镇化 ;体制市场化 ;社会组织化、协调化 ;人的现代化。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难点是农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村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小康目标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原始工业化理论是对近代西欧农村工业化的理论概括 ,也是人们关注农村工业历史和现状的产物。该理论强调农村改造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值得从总体上予以肯定 ,其完善有待研究的深化和方法的改进。该理论涉及的农民与工业化的关系 ,与当代中国农村工业化有着相通之处。尽管时代背景互不相同 ,原始工业化理论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工业化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工业化为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年来这种贡献却在下降,与此同时劳动力转移的城市化倾向加强.劳动力转移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不能仅靠城市化,农村工业化途径应该继续受到关注.文章分析了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速度下降的内外部原因,认为导致速度下降的因素不会长期发挥作用,并从作为农村工业化主体的乡镇企业在相对经济效益、竞争优势、不平衡性、积聚效应和自身特点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农村工业化进一步吸纳劳动力的潜力,最后提出了发挥潜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党三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工业化问题。他们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工业发展必须要与农业发展相结合、与农民的致富相结合。农村工业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农村工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主体力量,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他们有关农村工业化的思想,对于新时期指导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破解"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农村工业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农村工业化概括地说,就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为了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致富,依托市场和农民自身优势,在农村兴办现代化工业,并使工业成为农村的支柱产业.从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仍然非常庞大,大城市的人口已经接近饱和,容纳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大力发展"近"农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延长经营链条,对于缓解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压力,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二元工业化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逐步消除二元结构矛盾的最佳途径。必须充分认识构建二元工业化与发展农村工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艰巨性与复杂性,以及发展农村工业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农村工业化依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可以构建资源型工业化模式、技术型工业化模式和加工型工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西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分析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协调发展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提出西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试论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我国农村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指出“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以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出农业为前提,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广东农村工业化的基本规律进行了考察,认为广东农村工业化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巨大历史成就的最主要原因与经验: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来推动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始终以创新的精神来改进农村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体制,始终坚持发挥地缘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等,在思想、制度及地缘等层面上,保证了广东农村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工业化进程一直处于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并行发展的状况.以湖北省为例,对湖北农村工业化情况进行偏离一份额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村工业增长数量占优,质量处于劣势;二元经济结构的桎梏,阻碍了湖北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阻碍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湖北农村工业化尚未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农村工业化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工业的飞速发展是过去三十年中国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由于各自研究视角的不同,对农村工业化的争议始终没有停止过,有些观点甚至是针锋相对的.通过对农村工业化的概念与内涵、农村工业化的国际经验、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中国农村工业的效率与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我们认为对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研究必须立足于历史与现实,充分审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I临的现实约束条件,才能对农村工业化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农村工业化既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是20世纪中国社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孙中山和梁漱溟本着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出发点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自己的阐发和论述,形成了各自系统的民生思想.本文从思想产生由来和具体内容分析入手,对他们如何看待资本问题、土地分配问题、阶级问题以及发展工农业问题等方面的民生思想进行了比较.对民生问题不同的思考,导致孙中山毫不犹豫地把发展工商业作为"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认为真正的民生主义既要发展大工业,又要预防和避开资本主义,而梁漱溟则选择了从农村立足,优先发展农业,走合作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现代化主要由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三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组成。本文围绕中国农村现代化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从经济全球化(WTO)中的农业现代化、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与中国城市化的模式选择、中国农村城市化与“三农”问题和改革农村教育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村现代化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