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肇始于行为主义范式对于心灵本质的认识,及其方法论在当代又完成了新的变式——功能主义,并在科学心理学领域嬗变出三种亚变式:人工智能论、信息加工论、认知主义。“目前,功能主义在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1]89。然而,作为主流心理学的当代科学心理学在解释心灵本质的过程中遭遇了诸多诟病与质疑。功能主义作为科学心理学的哲学基调,忽视心灵的意识本质,是导致科学心理学研究窘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计算理论的发展使得计算的观念逐渐影响到当前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 ,同时 ,认知模型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科学哲学家提供了理解理论评价、科学发现等传统科学哲学问题的新方法 ,因此 ,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正被赋予一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马斯洛“科学心理学”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斯洛的“科学心理学”在对心理学主流科学观进行批判与解构的基础上,对“科学”进行了历史与心理向度的本真还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元科学视域下科学心理学的理论创获。马斯洛以他的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等为理论资源,对需要、动机、焦虑解除等在科学研究的作用做了心理学的说明,他的“科学心理学”对国内研究的开启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学方法教学的传统存在描述方式粗线条化以及教育内容的知识决定论倾向。科学方法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包括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科学方法教育的科学哲学基础是一种科学的结构观,其中布鲁纳和施瓦布有不同的观点。基于历史与哲学的视角,科学方法的特征被概括为主体性、客观性、试探性和历史性。科学方法教育发展的进路包括科学方法教学心理学的深入研究、科学方法课程内容的进阶研究、科学方法教学方式的逻辑研究、科学方法教育理论的系统研究、物理科学方法的科学教育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心理逻辑作为认知逻辑的一个分支,反映了认知科学与现代逻辑的交叉特征.由于认知科学的经验性质,认知逻辑能够更好地说明人类认知过程中心理过程与逻辑过程的统一.用心理逻辑可以表征溯因推理、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创新思维特征.科学发现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心理逻辑过程.科学发现的心理逻辑模型从心理直觉和逻辑推理两种加工方式来说明科学发现的规律,揭示了创造性思维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语言认知、逻辑认知、文化、进化和认知都是认知逻辑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中有很多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默顿科学社会的理论框架来源于马克思—曼海姆知识社会学传统,其拒绝从认识论领域来探讨科学,而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进行研究。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工作通常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关注点是促使近代科学兴起或体制化的主要社会因素—科学与社会研究;中期研究重点逐渐转向科学规范,默顿科学规范包括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等;后期研究重点是科学共同体,包括科学防范机制、交流机制、奖励与评议机制及分层系统等。默顿科学社会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自身的局限,遭到新兴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批判而陷入衰落并试图向新形式的实在论跨越。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哲学已经发展到极致,开始解构。后现代科学哲学应运而生,且具有如下特征:推动现代科学向后现代科学转变;推动研究方法从科学发现转向科学发明、科学虚构和理论建构;发展决策学、预测学和未来学,将人类精神从二元思维发展到多元思维;科学哲学家立足于身体和生活经历,发展生命哲学、身体哲学、身体认知论和身体审美学;从实体世界转向精神领域,肯定宗教信仰是人的一种认识状态和心理依赖,构成人的深层本质;注重语言符号的推广和身体的高技术改造;促动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创造理性问题,即科学认知—创造是否有规律可循和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的问题,是科学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对这一问题,传统心理学、思维科学和发现逻辑囿于心理—思维形式;创造学则仅关注创造主体的能力结构和创造的方法、技巧,均未能以创造的思想内容之运动为研究对象,从而难以揭示创造的奥秘。当代认知科学对以上研究方式有根本的突破,如认知心理学便关注认知内容的运动。但认知心理学将认知归结为信息加工,显得过于简化,难以引入知识以外因素的考虑,使得认知的能动性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9.
语言理解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同时也深受认知科学发展的影响.第一代认知科学以计算机隐喻为核心假设,语言理解被认为是对被描述情境建构抽象规则的心理袁征;第二代认知科学以具身认知为核心假设,语言理解也开始被认为是对被描述情境建构基于理解者身体的心理模拟.该文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视角出发,对基于具身认知论的语言理解的具身观就其起源、理论架构、实证进展进行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0.
(1)科学哲学正在进行自然主义的转向;(2)奎因是自然化认识论的首创者;(3)第二代采取了认知科学的进路;(4)进化认识论则是另一条进路;(5)笔者的自然主义,通过系统科学哲学和物理学哲学的研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意识研究”(或意识科学)被誉为意识研究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威廉·詹姆斯是意识研究“第一个黄金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开拓者。詹姆斯在意识研究上的开拓性和全面性工作涉及四个方面:第一,詹姆斯在哲学和心理学上关于意识的众多主题的研究在当代仍显示出跨时代的蓬勃生机。第二,詹姆斯是意识的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认为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神经生理学。第三,詹姆斯在意识研究的方法论上持多元开放的态度,自发地将意识的第一人称研究与第三人称研究结合在一起。第四,詹姆斯率先将宗教体验与神经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开创了宗教体验的神经学研究。在当代意识科学的背景中概括和回顾詹姆斯的意识研究具有双重意义:既有助于确定詹姆斯在意识研究中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也有助于系统理解詹姆斯为当代意识科学提供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以SSCI收录中国基金论文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多重基金资助状况进行分析,构建了多重资助加权网络,计算了该网络的整体属性,对其网络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多重基金资助网络的度分布特征、中心性和集聚性。研究证明,多重基金资助加权网络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特性,也即少数基金对多重基金资助网络结构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基金与其他基金共同资助众多,应进一步提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社科类基金的资助力度,更应重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产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民间科学爱好者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在科学共同体之外从事所谓科学活动的特殊群体,他们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业余科学爱好者”。民间科学爱好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存在很多共性,其最大的外部特征是不能与科学共同体进行正常的交流。他们只有偏执性的心理倾向,由此可以对他们的某些外在表现如顽强刻苦、自我崇高进行解释。他们的行为从外部看类似于行为艺术,从内部看,也可以解释为某种无意识的巫术心理。对民科现象做进一步的解读,可以为理解科学、公众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维度,也可为科学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科学与信仰的关系是涉及社会的选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与信仰不是相互替代,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促进,既对立又统一的张力关系。科学使信仰富于理性,信仰给科学以强大的精神动力。科学与信仰的完美结合便是走向科学的信仰以及信仰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学:一门正在兴起的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学的建立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科学技术学不是要取代自然辩证法,而是自然辩证法的延伸和拓展。作为自然辩证法指导下的一门新兴学科,科学技术学以科学技术整体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上研究科学技术的本质、社会功能以及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其目的是使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6.
宗教社会科学是从社会科学的视角,对宗教的实证研究,包括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心理学和宗教经济学等分支学科。客观性和实证性是宗教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宗教社会科学力求对宗教现象做出中立与精确的描述和解释,并以此区别于宗教界、政府、公安等部门对当代宗教的关注。宗教社会科学的进步有助于建立符合中国宗教实际的宗教学一般理论,同时也有益于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学的发展与命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知识和方法论体系,以科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一般称为科学学。其核心命题是想说明科学是什么,科学发展的规律怎样。从学科建制的标准看,科学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从科学学研究的命题看,科学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相似文献   

18.
对科学技术化与技术产业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必须经过技术化和产业化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科学的技术化就是以实用为目的,把科学理论转化成技术实践的过程,这是缩短科学与生产之间的距离,创造人工自然的过程;技术的产业化就是以盈利为目的,把技术成果转化成产业实践的过程,这是实现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创造社会自然的过程.要转换观念,区别科学技术化与技术产业化过程,确立技术产业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本身是中性的,无善恶之分.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导致科技的工具理性膨胀,对人类社会造成消极影响.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关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技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