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如何改善学校信息教学环境 ,是当务之急。本文简述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重点分析了网络化教学的概念、特点及基于Intranet的网络化教学模式 ,设计了一个网络化导向学习系统。  相似文献   

2.
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是国家对信息活动进行宏观管理的两种重要手段,其目标是在权益上追求平衡和在经济上追求效率。制定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应该遵循政策导向上有所侧重、政策与法规分工协调、立足现实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是国家对信息活动进行宏观管理的两种重要手段,其目标是在权益上追求平衡和在经济上追求效率。制定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应该遵循政策导向上有所侧重、政策与法规分工协调、立足现实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随着多媒体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传播媒介由传统纸质媒介开始向网络化跨越, 学报质量观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新的质量观是什么、现阶段的科技信息传播理论应如何跟进, 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信息网络化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信息网络化产生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经济活动的许多领域。在我国经济的宏观层面上 ,信息网络化无论对经济的总体运行还是对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经济调控方式、甚至具体宏观经济政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深入、系统地研究信息网络化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产生的影响 ,对提高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和有效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流动效益、市场导向、人才结构、政策导向、区位导向等角度探讨了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和特点,并提出要努力实现人才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完善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工作中的政府职能与管理体制,构筑区域人才交流信息平台,加强区域人才立法协调机制,建立人才资源共享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息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制订各种政策给予支持,其中税收政策是最重要的政策之一。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存在税收优惠形式单一、所得税政策鼓励力度不够等问题。建立与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相匹配的税收政策体系,就是充分利用税收对税源、税基的影响效应,调整信息产业发展步伐,使其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更趋合理;通过完善现行税制,调整信息产业科技税收的优惠政策,有利于鼓励信息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体现国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8.
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在党建工作的功能、布局、体系、要求、主体等基本范畴上发挥巨大作用,是当下置于高校党建工作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信息网络化为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新载体,与传统的高校党建载体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及优势,以信息网络化建设助推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首先必须深化对党建本质性认识,明确将信息网络化建设融入高校党建的根本目的,其次要明晰对党建真实性要求,开拓将信息网络化建设融入高校党建的工作思路,最后是坚持对党建全局性谋划,完善将信息网络化建设融入高校党建的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9.
信息网络化对高校科研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网络化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条件下科研管理存在诸多弊端 ,如科技计划管理的各个阶段已越来越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推广手段落后、信息渠道不畅造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难以形成产业化 ,科研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等。信息网络化对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等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适应信息网络化的要求 ,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尽快实现校园科研管理的网络化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信息能力的培养和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工作的“网上职能”论述了企业信息工作的“网上职能”,认为在全球网络化的企业信息运营环境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企业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开发、管理、经营和服务等工作要加强。  相似文献   

11.
管理伦理的逻辑中心在于道德主体的形成和建构。道德主体是道德内化与外化在管理活动中的枢纽,是“善”的本质的体现。管理伦理中道德主体的建构路径有三:道德认知形成,即对道德内涵和规则的学习、体认和理解,对道德善、恶的一种自我知觉和体认,对道德目标、责任和义务的理解和运用;道德情感建构,即主体对管理情境的情感直觉与体验,以及对管理角色的情感想象与理解;道德目标实现,即管理目标实现。其意义在于:重构管理者的道德精神本源,增强对管理道德情境的适应功能,实现管理过程中的道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命与自然界的内在关系揭示了绿色生态及其功能的和谐运转不仅是大自然的本质要求,也是生命孕育、创生、发展的根本所在;人类自产生以来,在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认识、改造、利用自然,人类的生产实践给自然界及其自身带来了许多灾难,如环境问题、工业问题、人口问题等严重影响大自然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鉴于此,探讨了绿色生态思想的发展及其对生产实践的客观要求,呼吁当代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自己的家园,创建一个和谐、稳定而美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探寻人类文明进程的普遍规律、获取人类文明的普遍性价值的过程之中,如何既避免“理不离境”的经验主义错误,又规避超越时空的先验主义谬误,显然是迄今为止在学术界仍未得到明晰的认知和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经验论一样,完全脱离经验基础的先验论,无疑偏于极端和绝对。将经验与先验相统一而形成的有机认识论或普遍主义认识论,或许是更为合理的认知门径。而对于这一门径的找寻,正是知识分子尤其人文知识分子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知识分子群体不同于其他阶层的社会职责和独有优势,在于它以必要的逻辑思维训练为前提,超越经验知识,通过知识占有和因此获得的思想力量,以先验与经验有机结合所获取的洞察力,批判性地洞悉、预判事物发展的趋势与前景,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前景作出必要的预警和展望;同时,在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之中,探求、发现与抽象出远高于具体经验知识的共同经验知识及文明成果,也即体现事物发展之真理性的普遍性理念,最终积淀而为超越时空的共通性文明成果,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4.
文本的意义阐释问题是文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过度阐释”“反对阐释”与“强制阐释”构成了文本意义生成的三种形态。首先,阐释学的知识内涵可以划分为方法论和本体论双重层面,分别涉及符合论的真理观与存在论的真理观。其次,中国当代阐释学对文本意义的生成展开了积极反思和持续建构。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论”涵盖“本体阐释”“核心阐释”“阐释大循环”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概念范畴,实现了对阐释学方法论和本体论的融合,推动了当代阐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中国学者对场外征用与文本意义生成、主观预设与文本意义生成、批评的公正性和批评的伦理性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讨论,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阐释学话语体系。中国当代强制阐释论是阐释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文学研究与文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回顾和概述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传媒业的发展态势、技术的革新应用、舆论生态的多元复杂以及新闻传播学科在全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技术革新的演变逻辑和社会现实的复杂语境,通过文献梳理、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学科理论建设、媒体融合、新媒体技术、人才教育等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呈现出技术驱动与守正创新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新闻史研究70年的成果和经验,需要以正确的思想为导向,采用多元视角,改进研究方法,开拓国际视野,也是数字时代新闻传播史研究的趋向;技术变革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方式和格局,受众的地位不断被强化,与传统媒体组织共同参与新闻生产,以“用户”为中心,提升新闻生产的内容质量成为新闻生产重塑和传媒业转型的路径选择;媒体融合进入纵深发展阶段,以理念更新为前提,加强顶层设计方案,构筑传统与新兴媒体协调互通的全媒体矩阵,实现多元要素的融合;舆论变化呈现新的特征,网络成为舆论引导的主阵地,舆论场域愈加复杂多元,着力打造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创新舆论引导方式;短视频发展成为中国传媒产业新的增长点,从民间文化走向公共传播,参与短视频生产的主体更多元化,短视频新闻成为舆论引导和现代公共传播的重要形式;国家加强对版权的保护和制度建设,但数字版权问题不断涌现,表现为立法、制度、技术和观念等方面的不成熟,利用区块链等技术解决网络版权冲突成为新的路径;技术逻辑主导下,需建构数字新闻伦理体系,应对新闻伦理风险,通过提升新闻质量,挖掘技术的深层次内涵,发挥新闻规范和社会价值的导向作用;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促进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和中国特色新闻学建设,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全媒型人才,聚焦中国问题,打造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科学院信息科学问题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国际信息科学学会(ISIS)主席,康斯坦丁.科林(КонстантинКолин先生的著作《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对信息科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对信息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学科地位、体系结构、领域和方法,信息科学教育,信息的科学观和哲学观,信息社会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等诸多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信息科学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在这本著作中,科林先生不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科学观和哲学观,而且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观和教育观。科林先生所代表的俄罗斯学者的相应研究和工作,一定会给我们诸多启发,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按照理性主义的观点,由于正义愿望与历史阻力之间的永恒冲突,正义蕴含着悲剧精神。首先,在发生论上,悲剧滥觞于古希腊,而古希腊悲剧常产生在人的命运与正义的关系问题上,具体表现常演化为哲学家对正义问题的思辨及论争,文学家以悲剧形式对正义价值进行追问,两者殊途同归;其次,在形式论上,人类对正义的追求具有非理性的特征,并在这种非理性的超越中实现人的卓越性,这种非理性的特性在形式上表现为悲剧式的酒神精神的狂热和迷醉;最后,在效果论上,悲剧是对正义的理性反思,它旨在培养人的正义理念,构建正义与悲剧同构同属的理性基础。在人类本体论的视域中探究悲剧精神的正义论,能给予我们生存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共同富裕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要求我们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共同富裕内质意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发展历程的考察,厘清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来龙去脉、发展创新,从而丰富和发展共同富裕思想,启发和指导实践政策的制定。研究认为,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实现“所有的人富裕”的合规律性设计;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实质是社会财富共享,出发点是社会公平正义,前提是生产力不断提高,保障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遵循社会主义应有之义提出共同富裕理念,基于现实国情辩证把握共同富裕内涵特质,在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更加突出共享的特征;中国实践的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和适度差距的统一,是共创财富和共享财富的统一,是远景展望和分步实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在过去的四百多年里,国家主义和保守主义分别主导、塑造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及维也纳体系,而威尔逊式的理想主义虽然塑造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主导该时期的却是激进主义。直到雅尔塔体系时期,民族主义才终于打败了帝国主义,自由主义则成功战胜了极权主义。因此,国际体系确立的背后是观念分配竞合的结果,是主流观念取向在竞合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观念作为深层次因素,始终是影响、塑造国际体系的更新与变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丹道修炼讲求顺、逆、返、还功夫,顺能生生,逆成仙圣,原始返终,还虚合道。丹道的哲学意义,在于生命本源之追寻。道生万物,道为宇宙创生本体,道法自然,生生不息,从无到有,由生至老,可谓顺着成、住、坏、空历程而下,生老病死,终至于无。故悟道体道,即在于归根复命,回归自然清静大道。丹道的修炼意义,在于性命双修,与道合一。其功夫境界,借由守中抱一、虚极静笃之无为法,以常保精气源源不绝之能量,从而导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之有为法功夫,此即逆、返之道的探求与实践。修炼丹道可趋吉避凶,能养生护身,达到性命圆满,回归本体,证得“我命在我不在天”之圆足小宇宙,达到超越形神、久视长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