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域理论被应用于翻译后,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从语域的三要素,语场、语旨和语式出发,探讨了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指出翻译应尽量做到译文和原文在语域上的对应。  相似文献   

2.
从概念隐喻和认知脚本理论的视角看,汉语古诗中的重标记脚本分为三种情况:源(汉)语文化和译入(英)语文化间共享的重标记脚本、源语文化中特有的重标记脚本、诗人创作的重标记脚本,而翻译方法包括翻译源域脚本、保留或明示目标域脚本的"空白",转换源域脚本、明示目标域脚本的"空白",明示源域脚本和目标域脚本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从语域的角度来评价翻译,可以较好地避免主观猜测,用较为科学的方法评估译文的"忠实".文章立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通过揭示语域在不同层面上的标示及语域理论和翻译的内在联系,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层面讨论了语域理论在翻译实践和评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翻译实践中的语篇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语篇角度入手探讨了语码转换过程中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强调翻译是一个动态的策略选择过程。由于语篇本身以及与语篇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语言间语篇结构和文体的差异给翻译策略的选择和翻译技巧的采用造成了困难。本文也说明了语篇功能、语域和语境在语篇翻译时的作用,认为对同一个翻译问题采取多层次、多视角的思路有助于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语域和英语语域标志的概念,并且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四个方面来识别不同语言变体的英语语域标志,其目的是阐述英语语域标志在翻译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在翻译实践中只有恰当运用语域标志,才可以使译文更好地再现原文的语体风格.  相似文献   

6.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研究和语言的社会功能必须紧密联系.本文拟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将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不同层面来探讨商务合同翻译中语域的对应以及语域的三种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在翻译中的传达,力求商务合同翻译的准确性,避免因合同翻译的不规范、不准确而引起贸易摩擦和争端,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研究商务合同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研究和语言的社会功能必须紧密联系。本文拟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将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不同层面来探讨商务合同翻译中语域的对应以及语域的三种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在翻译中的传达,力求商务合同翻译的准确性,避免因合同翻译的不规范、不准确而引起贸易摩擦和争端,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韩礼德的语域理论应用到翻译批评因为其三个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以及比较明晰的语域辨别标识而使翻译批评更具客观性和操作性。本文通过分析狄更斯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主要语域属性——非正式语域——在两个汉译本(译者分别是董秋斯和张谷若)中的再现情况,探讨了语域理论在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文化旅行,是从一个文本到另一个文本、从主方文化去往作为他者的客方文化的一次旅行。当文本进入新的文化场域时,往往会受到新的主流文化的抵制,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探讨了文本旅行到新的时空场域中对目的语的顺应情况,并得出结论:翻译的全过程是个不断顺应和选择的过程。译者在理解原文的阶段,运用顺应理论,根据原语产生的时空背景,进行推理和探究,达到理解原作者交际意图的目的。译者在译文表达阶段,运用动态顺应的原理,在众多的语言中选择,找出最能让译语读者接受的语项,从而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翻译测试难度不小,学生在翻译测试中的准确率很难提升。从语域理论的角度归纳和分析翻译测试材料的类型和语言风格,能帮助测试者从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个方面把握测试材料的话题类型和语言风格,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语域理论已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翻译研究当中。从语域的角度来评价翻译,可以较好地避免主观臆断,用较为科学的方法评估译文的“信”度。本文立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层面探讨了语域理论对翻译实践和评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依据"三维转换"的观点,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探讨公示语翻译补偿中的语言补偿、文化补偿和交际补偿,可以弥补和减少公示语译文的语义、文化信息、交际意图及功能的损失。公示语的三维翻译补偿共同作用并服务于译文质量的提升以求实现最佳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3.
语式变量制约着语言变体,因此,它在语篇翻译中直接关系到源语篇类型与功能的再现.以湄洲妈祖文化介绍资料英译中几处较典型的语式再现问题为例,分析了语式变量与语篇翻译的关系,探讨了误译的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语式变量对特定语域的语篇翻译有着不可忽略的制约作用.所以,在处理特定语域的语篇时,译者要把握源语篇的语式特征,在可译性范围内重视译语和源语的语式对应,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以保证语式变量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语篇与翻译的研究和相互作用逐渐成为译学中的焦点问题。语篇类型是篇章语言学的核心要点,对等式是翻译研究的中心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Reiss提出了对翻译中的语篇类型的研究。翻译的语言学研究一直在翻译理论中占主导地位,为了研究翻译的过程和结果,各主要语言学理论都运用于翻译研究。其中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篇分析是最有影响力的语篇分析模式。而语篇类型影响翻译策略,这一概念已被广泛认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对原语语篇的体裁和语域两个因素进行分析,考虑影响翻译过程中各个变量的作用。在此通过分析体裁、语域、互文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所构成的体系,进一步解释语篇层面翻译对等的重要性,克服文化等因素的干扰,力求取得功能对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语域涉及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 ,影响语用者对语音、词汇和句法的选择。识别语域是翻译的前提 ,语域的对等是译文忠实的重要标志。本文着重论述了原文的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对译文的制约。原文中的语域标志———语音、词汇和句法必须充分体现在译文中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进行语言选择来阐释源发语文化的过程,这种选择发生在目的语语言任何一个层面上,它包括语言形式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之所以能够对目的语语言作出恰当的选择,是因为目的语与源发语同样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翻译中的语境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目的语语言阐释源语文化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境会随着翻译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在顺应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使自己的翻译行为及思维运作顺应于源发语与目的语双方的认知环境,只有这样,他的译文选择才能确保不同文化之间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特别是在以翻译活动作为主要手段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应对语码转换尤其是异类文化中的语码转换时,采取非传统意义的翻译变形补偿方法是解决文化缺省,弥补语义真空这一无形现象的有效手段,可最大程度地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域。  相似文献   

18.
语域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语场、语式和语旨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平行语篇进行语域分析,旨在提供更为有效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以此指导翻译实践与教学。  相似文献   

19.
语域理论不仅是语言学研究本身的重要方法,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许多语言学者已经探讨了语域理论在语言教学、语篇分析、文体学等领域的作用。本文是把语域理论应用到翻译策略分析的一种尝试。分析结果表明:语域理论为译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语域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商务合同语域独特性,汉英商务合同的语言共性与个性,以及汉英读者对合同文本的接受性,阐释了商务合同语域汉英转换的语言特点,从语言学的角度探索了在商务合同翻译中如何容载文化信息的意义转换,凸显合同的规范性,体现法律的公正性以及提高读者的文化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