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抽取南京3所高校475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和90项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研究。根据UPI得分,4.2%的女大学生可能存在一些心理障碍。SCL-90结果统计发现,女大学生在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上分数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这些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关注,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必须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学校2010级专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大学生人格调查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按整群抽样,抽取长江大学2010级专科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专科生心理健康问题比往年有一定的增加,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不容忽视,如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是密切相关的;神经质倾向人格是多种心理障碍发生的素质因素;女性的各项因子分都显著高于男性等.因而加强专科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迫在眉睫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个年级的学生为样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成人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应对方式相关显著,回归分析显示,人格中的神经质(N),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预测力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选取大学新生军训的特定时间段,应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测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等问卷综合测量3 122名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用量化形式评估军训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影响。测量结果显示:军训对于大学新生的人格心理有着正面促进效果,男女新生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来自不发达地区或经济困难群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值;军训对于大学生的乐群性有增进作用,但焦虑、精神病性、偏执等军训后高于军训前;高特质焦虑学生选择负向应对方式的频率与较低特质焦虑学生相比较显得更频繁。因此,应加强对大学新生军训的组织管理,做好思想动员、团体心理辅导、建立"心声档案袋"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这种变化伴随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解网络时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我们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连续五年对大一新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新生UPI总分整体上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一类学生检出率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3.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情绪和人格方面;4.在问卷的关键题分析上,2008级至2012级新生均存在显著差异,且2012级新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最高。文章最后结合调查分析结果和学校已经开展的工作.分析算讨论了当前高桉和今后高档心理饽康籀育工作府注素酌盯.个闻颗.  相似文献   

6.
采用心海软件学校心理管理系统中的卡特尔16PF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重庆交通大学2006级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表明被测群体的人格结构基本和谐,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男生心理素质略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自编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1921名新生进行测试和评定。旨在了解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状况及对所学专业满意度情况,并试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一类筛选率13.9%,二类学生31.7%,三类学生54.4%,说明不同专业满意度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是: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可能是提高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探析女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本研究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运用“16PF”、“SCL-90”等测量工具,分层抽取439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女子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好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一年级学生检出率最高,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农村学生,富裕家庭学生优于贫困家庭学生;略呈现群体人格特征,不同生源地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的部分人格特征有显著差异;良好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测量工具,对所在学院1275名08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大学新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和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当代大学生主要积极品质问卷调查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问卷对365名留守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大学生绝望(3.75±2.70)、乐观(0.72±0.95)、睡眠(1.58±1.19)、自杀意念(6.05±3.82)水平显著高于常模(P﹤0.01);积极人格品质各因子平均得分分别是智能与知识(3.40±0.64)、正直与勇气(3.70±0.66)、人性与爱(3.75±0.72)、正义与合作(3.50±0.67)、自我管理与谦逊(3.19±0.64)、灵性与超越(3.52±0.68);在绝望、乐观、自杀意念上,积极人格品质各因子高低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望、乐观、自杀意念与积极人格品质6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睡眠与灵性、超越呈显著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灵性与超越对自杀意念及各因子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5),正义与合作对绝望、正直与勇气对乐观及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1)。留守大学生有较高水平的自杀意念及积极人格品质,积极人格品质各因子对留守大学生自杀意念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给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对河南理工大学2007级2729人和3005人施测《心理卫生评定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问卷,并利用WJZ心理测评软件和SPSS10.0分析处理数据。结果表明:(1)2007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和大学生常模。(2)施测SCL-90的学生有13.19%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施测UPI的学生中第一类人群占8.84%,第二类人群占37.93%。(3)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焦虑和精神病性等方面。(4)男生较女生易于敌对,女生较男生易于恐怖;独生子女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优势;来自中等城市的学生心理素质最佳,大城市、小城镇次之,农村和边远农村最差;专业满意度最高的人心理通常最健康,最不满意的人最不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40名医学生进行测评。结果不同性别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各因素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江苏大学2003级6135名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UPI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新生中有19.96%的学生可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有29.68%的学生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主要以生活和学习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情绪困扰、强迫和神经衰弱等问题居多;男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明显高于女生;工学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高于医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生。针对大学新生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高校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新生的自立和自理能力,使其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成功度过大学新生适应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搜索,收集自2000年以来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研究报告159篇,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中国成人常模,优于大学生常模,介于二者之间;其心理健康水平男女性别总体差异甚微;近13年来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变化趋势是稳中略有提高;学校类型、研究报告发表年代等因素对研究生SCL-90得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和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有效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以河海大学495名贫困大学生为实验组,476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均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尤其是在人际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三方面差异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在贫困大学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文科学生低于理工科学生,来自城市的贫困大学生低于来自乡村的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存在显著相关。提高个体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及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将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国内19所大学5 428名大学生的大规模抽样,调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大学生人格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分量表之间存在着普遍的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活跃、坚韧、利他、重情4个人格因素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比较明显;活跃、坚韧、随和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爽直、利他、重情3个因子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提示,加强人格品质的培养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应通过课堂教学、团体训练、个别辅导、课外宣传等多种手段,构建全方位的积极人格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女校大学生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并将其与女性群体和男女合校女生进行差异比较,为女校大学生教育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五因素人格量表(NEO—P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选取女校和男女合校女生共507人进行测试。结论:1.女校学生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与女性群体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2.女校学生在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方面都存在着显著专业差异。3.女校学生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4.女校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女合校女生,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