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从审美的角度,由美与善(审美心理)、美的多样与统一、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关系人手,探讨了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美感的产生与营造,指出建筑功能的完善、“母体”的运用、对自然美的依存与萃取,是营造其美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与美感有密切相关的特殊教育,即是通过美感来进行教育。在美学上一般把美分为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和科学美四种,而科学美是建筑在自然美基础上的美的高级形式,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其美学内容包括公式美、实验美、内容美。  相似文献   

3.
水不仅在形态、色泽、声音、质地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立自然美,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丰富的审美意象。水与其他造园要素一起,营造生境,形成画境,生成意境,构造丰富的生态景观和审美意象。园林水景是园林要素最富有审美意蕴的造景元素,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结合的最佳范式。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审美教育应贯穿始终。有道是:“美育者,与智育相辅相成,以图德育之完成也。”这就充分说明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散文、游记、小说等等,无不凝聚着丰富的自然美和社会美,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热烈的赞美之情。学生能否进入作者营造的情感的氛围,进而受到感染、得到启迪,美感乃是中坚和桥梁。美是干姿百态,不可穷尽的。而自然美与社会美则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美的本身充满了矛盾斗争,而正是这种矛盾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天人相分”的哲学命题和思想传统,对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审美主体与自然美的关系上承认自然美的客观性,承认主体的美感是由自然事物的美所引起的,它还是中国绘画艺术中“造化与心源”、“形似与神似”这两对美学范畴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6.
论审美视角下的普通话轻声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美是语言审美因素的首要因素。轻声作为重要的语言成分之一及重要的语流音变现象,它带给人的美感是客观存在的。审美视角下,轻声具有灵动有致的节律美、轻巧柔和的音质美、口语应用的模糊美、语音流变的自然美等美感特征,这是理解轻声这种语音现象存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运用自然美、柔曲美、均衡美、象征美、阴阳美和和谐与秩序等美学特性分析建筑天际线的美感,寻求建筑天际线美学营造的新路,从而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空间与建筑关联、社会价值秩序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析山地别墅区植物景观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气候和植被等是山地别墅区的环境景观特征,目前山地别墅区植物景现营造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山地别墅区植物景观营造应遵循因地制宜与山地别墅区周围环境相融合、保留原生植被多层次绿化、充分体现植物自然美、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审美参与等原则,运用多种植物景观的营造手法,为山地别墅区营造优美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9.
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其文辞之美历来为人称道,在修辞上它始终遵循着一定的审美向度与标准,尤其体现在自然美和传神美两个向度上。自然美是一种素朴之美,集中表现为两点:修辞的个性化之美、文学语言的雅俗之美;传神美是一种“风韵”、一种审美情趣本真样态的外在传达,它集中表现为描摹人物的形象之美与刻画事物的情趣之美。这些内在的审美向度充分调动了人们的情感、注意力与想象力,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美感需求,丰富了《世说新语》的修辞实践,使之成为修辞艺术荟萃的海洋。  相似文献   

10.
就自然审美与自然美的关系而言,随着18世纪美学的主体性转向,自古希腊以来对"美"的客观本质的探讨让位于对主体"审美"的探讨,包括"如画"在内的"自然美"逐渐演变为"自然审美";到了20世纪,分析美学从对"自然美"的概念分析中,最后折中地使用了"审美品质"这一概念;而当代中国"人化的自然美"则从整个人类实践活动与自然历史的高度探究了美(包括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本质。就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的关系而言,大体有三种基本形态:早期是自然审美统一于艺术审美,进而当代自然美学对二者做出区分,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同时也出现了将艺术审美统一于自然审美的尝试。就自然审美与生态审美的关系而言,后者呈现了生态学等知识在自然审美中的具体运用,以及从认知到审美的独特路径,因而摆脱了艺术审美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然审美的真正自主。就自然审美与自然保护论的关系而言,二者是互动共生的。早期的自然保护论强调"自然全美"思想以及人类破坏自然美的事实,当代自然保护论深入思考了审美价值作为自然保护基础的可行性与优势,并对自然审美提出去人类中心、欣赏自然"环境"、欣赏要严肃深入、审美要具有客观性、要有道德的参与等要求。  相似文献   

11.
音乐和诗歌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性是判断一首诗歌好坏的重要标准。自古以来,诗论家就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加以阐述,但大多只言片语不成系统。及至明代,茶陵派诗人李东阳以“调”论诗,以“具眼”、“具耳”辨格,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得到极大的阐发,然其后鲜有系统的论述。嘉隆年间,“后七子”中的谢榛可以说是明代屈指可数的音韵大家,他对诗歌音乐美的重视构成了其论诗的重要一环。在《四溟诗话》中,谢榛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诗歌音乐美的重要意义:音乐美是诗歌不可缺少的审美特征;音乐美对于表情达意有独特作用;以诗歌的音乐美为标准改前人诗歌。  相似文献   

12.
按照扬雄对“文质”关系探讨领域的不同,其美学思想内在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创作大赋期间为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对形式美的追逐;撰写《太玄》期间为第二阶段,主要是研究真与美的关系;写作《法言》以后为第三阶段,主要研究人格精神美和美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政治腐败、帝王荒淫是其转变之外因,对文学与美的关系的不懈探求是内因。  相似文献   

13.
数学美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在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早已被人们熟知,教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一直是大家研究的问题。从美学的观点出发,以数学发展历史的典型事例为代表,阐述了数学美的普遍存在性,进一步详述了数学美的本质和数学美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最后论述了数学美与数学教学的关系和教师如何进行数学审美教学。  相似文献   

14.
自然美的成立源于自然秩序的建立和主导者人自身。笔者对自然美的道德价值功能进行了充分论证。在自然向人生成的过程中,自然关集中体现为一种“合目的性形式”和“共通感”,进而推演自然美具有本然与应然的二重性。自然关使人与自然达到一种包含人在内的整体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了道德价值功能。康德正是通过“判断力”这一中介,认识到自然关的道德优越性,并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沟通了自然与自由之间的鸿沟。笔者最后试图从美一伦理的生态角度为切实解决审美与道德的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金阁寺》中人与物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三岛由纪夫的哲理性小说《金阁寺》,揭示了主人公从崇拜美到毁灭美的心理过程,论证了作品中的主人公与作为美的象征物的金阁寺之间的关系是从统一、和谐走向冲突、对立。  相似文献   

16.
美与和谐     
和谐是各因素之间的协调一致,是美的基元。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是形成和谐的根本原因。和谐美是形象的、有魅力的、具有生活的肯定性的。自然美的和谐偏于形式;社会美的和谐偏于内容,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中心。和谐社会囊括并超越了社会美,且辐射到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等领域。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伟大的美学工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朱光潜、李泽厚提出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的思想 ,本文提出了新的美学思想 ,即感应美学。感应美学认为 ,美只存在于审美关系之中。离开了审美关系 ,美就不存在。审美关系是由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双方构成的 ,美既包含着客观因素 ,也包含着主观因素 ,是二者的统一。这就是说 ,离开了审美关系中的任何一方 ,美就不可能产生。所以 ,美既非客观的 ,也非主观的 ,而是主观和客观感应沟通、合而为一的产物。感应美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外感应与内感应。外感应与内感应是根据审美客体在主体的头脑之外或之内来区分的。外感应与内感应构成了审美感应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美学史中,自然美和艺术美一直被视作美的两大基本类型。传统上,艺术美被看作是美的最高形态,所有的美学问题大多围绕着艺术问题而展开,如此一来,在历史上,自然美要么被忽视,要么被放在次一级的地位上加以讨论。事实上,这种高下之分本身是粗率的,这种粗率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暴露得愈加明显。随着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自然美也已经逐渐从以前的“低级”状态中摆脱出来,成为美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基于这样一种学术观念的转型,对自然美的重新认识是自然而然的学术需要。考察自然美的历史嬗变过程和现代意义,便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真善美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追寻的三大价值。在文学创作领域,创造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精神产品一直是作家孜孜以求的境界。而属于实用文体的公文与真善美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本文试图通过与文学作品的比较,揭示出真善美在公文中呈现出的独有风貌。  相似文献   

20.
尼采以“肉体——生命”为尺度重估一切价值,颠覆了西方的整个形而上学体系,也对西方的思辨美学提出了质疑,尼采主张应从“肉体——生命”的角度重新研究美和艺术对于人生的意义,尼采认为承担这一研究的学科应当是美学生理学。尼采的美学生理学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研究美和艺术对于生命,对于肉体的意义;第二个方面是研究个体的生命状态对于创造艺术和美,以及欣赏艺术和美之间的关系,将肉体的生理反应与审美过程结合在一起,把艺术归结为对肉体和感官的暗示;第三个方面是对美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生命状态问题的反思,要求建立“强力美学”。尼采“美学生理学”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对虚无主义的反对,对一切否定生命的思想的攻击与反驳;第二是从应用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的生理状况与美的创造之间的关系,以及美和艺术所引起的人的生理反应,并以这种反应为评判艺术与美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